首頁> 其他類型> 心理諮詢師成長之路> 諮詢轉向教育——我的第二次轉身

諮詢轉向教育——我的第二次轉身

2024-10-04 17:14:52 作者: 韋志中

  諮詢轉向教育實際上就是我的職業生涯或者我的自我規劃中,從治療到教育再到服務這個過程中的第一個階段。我由一開始的心理諮詢轉向了心理教育行業。

  廣義的心理諮詢含義在前文中已有列出,在此不再贅述,由此可見,心理諮詢包括了心理治療。在西方,心理諮詢就被稱作心理治療,並沒有諮詢這個說法。在香港叫作心理輔導,在台灣叫作心理咨商,在中國內地叫心理諮詢。這個諮詢實際上包含了這四個意思。

  什麼是心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據人們的生理和心理發展的規律和特點,運用心理學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養人們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人們整體素質全面提高的教育。

  我們來具體分析心理諮詢與心理教育的區別。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𝐛𝐚𝐧𝐱𝐢𝐚𝐛𝐚.𝐜𝐨𝐦

  在工作的目標上,心理諮詢關注的是個性問題,目標是促進個體的心理發展,提高心理成熟度,使個體更加適應社會生活,並且在社會競爭中具備多元選擇的能力;心理教育更多關注心理的共性問題,一般心理規律和常見心理現象,並在此基礎上,普及心理知識和理論概念。

  在工作角色上,心理諮詢中給予心理援助的叫諮詢師,前來尋求幫助的叫來訪者;心理教育中,就是心理教育者和受眾。

  在工作方式上,心理諮詢是較封閉的形式,有著嚴格的工作設置(保密、時間、付費等),個體諮詢是一對一,團體諮詢是一對多。心理教育是開放的形式,比如培訓、講座、沙龍、電視廣播節目等。

  在關係特點上,諮詢師與來訪者之間是一種雙方的較深入的關係,而心理教育者與受眾之間是一種單向的較淺顯的關係。

  在起效原理上,心理諮詢中,來訪者常常將自己在生活里的關係模式帶進和諮詢師的關係里,二者通過不斷檢視諮詢關係去認識和理解來訪者,也通過建立這種安全、信任和支持性的關係,讓來訪者的心理功能得到再發展;在心理教育中,心理學教育者會將問題、現象和規律進行概念化,提取出較容易理解和實踐的部分,以便於傳播和操作。

  而對主導者能力要求方面,心理諮詢師需要較多的理論和知識的積累,個人心理情結的修通即個人體驗、系統的受訓和持續的專業成長。在這基礎上還要具備共情理解的能力、懸浮注意的能力、耐受未知和模糊不清的能力等。心理教育者也需要較多的理論和知識的積累,並且要有將理論和知識進行結構化的能力,將專業術語日常化的能力,一定的現場把控能力,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調動受眾的熱情和注意的能力等。

  綜上所述,由於心理教育與心理諮詢所需要具備的能力各有不同,所以,優秀的諮詢師不一定同時也能很好地駕馭心理教育的工作,反之亦然,但是,能夠同時在這兩種工作中切換角色的專業工作者也有很多,例如許多大學教師,他們在大學教課的同時也是學校諮詢中心的諮詢師。

  心理諮詢與心理教育不能說誰比誰更好,誰比誰更具優勢,它們都各自存在優點和缺陷,我們應該根據不同的情況、不同的性格、不同的能力進行判斷和選擇。

  心理諮詢中,來訪者可以藉助諮詢關係由淺入深地認識和理解自己,並從中獲取成長的力量。心理諮詢可以讓來訪者的心理更加成熟,能夠在社會期待和自我需要之間找到舒適區,找到平衡。心理諮詢讓來訪者更容易建立親密關係,並在親密關係中受益。心理諮詢讓來訪者的內心更加自由,經常感到內心充滿力量。

  除了這些,心理諮詢還存在著一些局限性。首先,由於諮詢師的時間和精力的限制,能夠提供諮詢的時間是有限的,加上心理諮詢費用不是所有人都能承擔,這使得心理諮詢只能作為小眾人群的選擇。其次,在心理諮詢的過程中,來訪者會體驗到種種此前被壓抑的不適情緒,這並不好受。諮詢師處在中立的位置,不會給來訪者明確的建議和指導,這往往讓那些混淆了心理諮詢和心理教育的來訪者感到失望和憤怒。最後,心理諮詢的起效緩慢,常常需要投入一段較長的時間,但是當來訪者過於焦慮時,就會很難投入這樣的諮詢關係,更無法忍受諮詢初期的模糊不清和不確定感,使得那些需要被幫助的來訪者,很難通過心理諮詢獲益。

  心理教育可以快速、廣泛地傳播相關知識和理論,讓儘量多的人能夠了解心理學知識,推廣心理學,讓更多的人受到心理學帶來的積極影響,也讓人在現實生活中,能夠從心理學的視角去思考和看待問題。心理教育可以解決一些較淺層的心理問題,比如糾正局限性的信念、緩解負面情緒、正確看待自己,等等。心理教育在費用方面會比心理諮詢低一點,也更經濟實惠。此外還有些具有娛樂性的電視或電台的節目,通過觀看別人的難處、困境和不幸遭遇,會給人帶來一定的優越感和幸福感。

  心理教育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心理教育很難幫助解決個性化、較為複雜的心理問題。當受眾的理解能力有局限時,可能會曲解教育者的本意,反而走入心理自助的誤區。心理教育的起效會比較快,但是效果難以持久。專家的權威感會帶給人們心理安全感,這種安全感很容易讓人快速平靜下來,從而不再感到焦慮,也有可能很快就知道了自己問題的根源所在,也會讓人找到確定感。但是知道根源與問題解決不是對等的,知道了問題的根源,並不會帶來問題的解決,即不等於問題就被解決了,就好比一個人知道了自己肚子不舒服是因為消化不良,並不會帶來消化不良症狀的消失,仍然需要一段時間的專業幫助和自身的努力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心理諮詢是解決問題的,心理教育是提升人的心理素質的。心理教育是面對所有健康的人,而心理諮詢只面對一部分有問題的人。

  心理諮詢轉向心理教育和心理教育轉向心理諮詢,兩者之間也是容易過渡的。那麼現在我們要談為什麼心理諮詢要轉向心理教育。

  心理諮詢進入中國這20年來,我們並沒有打開市場,並沒有讓全中國人民都享受到心理諮詢的福利,這個專業沒有做到。

  沒有做到的背後其實有一個巨大的因素,不光是科普不到位,更是文化的問題。中國人解決自己的心理問題的方式更傾向於教育的方式,就是我願意去學習,去參加一個課程,從而改變自己,但是我不願意你來幫我開導,通過我去找你做諮詢來解決我的問題。

  我們應該去尋找這種本土性的心理諮詢。大家報名來上課,學習心理知識和心理學方法,學習怎麼樣能更好地解決生活上的問題,怎樣更好地經營自己的生活。這是心理諮詢轉向心理教育的原因。

  而且,上課在人們看來,購買的是一個實實在在的產品,但若買的是諮詢,就是讓諮詢師和你聊天,聊天是一個產品嗎?聊天不是產品,為了聊天而花出去的錢始終讓人感覺是虧的,但是,花錢上課不是虧的。上課賣的是課,上課往往帶著書本,而書本里包含了許多知識。但聊天沒有書本沒有知識,它不能成為產品,這是兩者之間最大的和根本性的區別。因此心理諮詢一直很難打開市場。

  實際上,我們班組就要這樣形象化,要把這一步叫作中國特色的心理諮詢道路,就是上課。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