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訪者的流失
2024-10-04 17:14:32
作者: 韋志中
在心理諮詢中有時候會出現來訪者脫落的現象。脫落就是來訪者在既沒有獲得諮詢師的同意,也沒有達到與諮詢師共同商定的諮詢目標前就決定提前終止諮詢的情況。脫落這種情況是不同因素影響的結果,但並不是所有的因素都在諮詢師的控制範圍內。有些來訪者可能在比預期更短的時間內就得到了充分有效的幫助,有些來訪者可能是由於客觀原因,比如經濟原因、地理位置變動的原因要提前結束諮詢關係,這些情況下的脫落都是正常現象。
來訪者脫落的原因比較複雜,是多方面的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心理諮詢的效果70%取決於諮詢關係,30%取決於心理諮詢技巧。有時候諮詢師在做一次諮詢後來訪者就不來了,諮詢師與來訪者的關係沒有很好地建立起來。在諮詢中,諮詢師給來訪者的感覺不是很好。在傾聽中,諮詢師可能說得太多,沒有站在來訪者的角度去看待這個問題。著名的心理學家楊風池說,「心理諮詢師儘可能不說只聽」。心理諮詢師在諮詢中要儘量少說。在現實生活中大多數求助者就是需要一個人認真地傾聽他訴說,說出來他就感覺心裡舒服了,緩解了壓力。但是有些新手諮詢師總是喜歡說,認為這樣才有水平。好的傾聽在一定程度上就代表著諮詢的效果,諮詢師少傾聽多說的情況容易造成來訪者的流失。
有時候求助者來到諮詢室是需要鼓足勇氣的,因為生活中的事件讓求助者心情失落。在諮詢室內,求助者傾訴,諮詢師認真傾聽,求助者糟糕的心情就會緩解一大半。因為大多數的求助者是生活事件導致的心情沮喪,心理減壓就會產生一定的效果。但是在後續的諮詢中,有些諮詢師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社會閱歷、從書本上學到的內容開始對求助者進行教育。真正的心理諮詢是在諮詢師的鼓勵、幫助與啟發下,求助者找到解決自己問題的辦法。諮詢師說出結論往往會減少求助者探索的可能性,讓求助者自己去探索更能讓求助者找到自己的問題所在,並很好地去解決這個問題。主動權還是在來訪者的手中。
每個人的三觀不一樣,性別、年齡、婚姻、家庭、學歷與閱歷等都不同,心理諮詢師認為對求助者好的、正確的想法對自助者來說也許並非是好的、適合的。比如求助者遭遇老公外遇,要跟她離婚,這時候求助者很痛苦,不知道要不要離婚。求助者來找諮詢師,希望諮詢師告訴她要不要離婚。諮詢師根據自己生活的經驗告訴求助者不要離婚。有時候求助者是很想要一個答案,但是諮詢師給的解決辦法不一定適合求助者。這只是諮詢師的觀點,求助者內心真的是想這樣的嗎?諮詢師要幫助求助者理清自己內心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幫助求助者分析利弊,在離婚這件事上,要分析離婚的好與不好的方面,綜合考慮,讓求助者自己做出選擇,而不是諮詢師告訴求助者應該離婚。
在心理諮詢中,尋找到與自己相匹配的諮詢師真的很重要。如果諮詢師與求助者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是匹配的、和諧的,那麼這種良好的諮詢關係就使諮詢成功了一半。有時候來訪者的流失可能就是因為諮詢師與來訪者不匹配,他們的觀點、看法不一致,來訪者並不認同諮詢師的想法。諮詢師與來訪者在價值觀念上、情感方式上很可能不一致。諮詢師的訓練重點不一樣,擅長的內容也不一樣,因此對某些類型的諮詢內容可能不太懂。例如,一位學校心理諮詢師對婚姻方面的問題就不太在行。有些來訪者對諮詢師信奉的心理諮詢方法持不信任的態度,因此就不能用該方法來為來訪者諮詢。例如某些來訪者對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印象不好,因此對於催眠、自由聯想等方式不太接受,諮詢中就要儘量避免採用。
來訪者來進行心理諮詢,對諮詢抱有很大的期待。但是在一次諮詢後發現跟自己想的完全不一樣,感覺自己受到欺騙就不願意再諮詢了。有些來訪者認為諮詢師一兩周內就能幫助自己解決問題,一旦問題沒有得到解決,來訪者覺得諮詢師沒用,心理諮詢不能幫助自己,就脫落了。在諮詢前告知來訪者諮詢過程,讓來訪者對於諮詢的期待合理化,這有利於防止來訪者的脫落。在心理諮詢中脫落的發生與來訪者的人格類型也有關係,那些低自尊、低焦慮、衝動等特質嚴重的來訪者更容易脫落。新手諮詢師經驗不足,在遇見問題時不知道如何處理,來訪者看到這樣的情況會覺得諮詢師不可信賴,認為諮詢師不能幫助自己解決問題,對諮詢師感到不滿意,所以就選擇提前結束諮詢。有時候來訪者不願意暴露真實的自己,在諮詢中可能發生阻抗,當來訪者發現自己的問題很久也不能解決就不願再諮詢了。
面對不同類型的來訪者,我們需要採取不同的方式。心理諮詢就像一個剝洋蔥的過程,會逐漸接近來訪者想隱藏的問題的真相,這在一定程度上會讓來訪者感覺到不舒服與痛苦,這時候諮詢師要對來訪者表示理解,讓來訪者把自己的擔憂表達出來,而不是給來訪者施加壓力。諮詢就是一個抽絲剝繭的過程,一步一步地進行,中間會經歷一段痛苦的過程,諮詢師要與來訪者共同面對這個過程。在諮詢師的引導下,來訪者慢慢地從這個痛苦的過程中走出來,心中的世界就明亮了。
來訪者的流失既有來訪者個人的原因,也有諮詢師的問題。有些諮詢師通過心理諮詢師的職業資格考試後就直接上崗,從業人員魚龍混雜,行業規範不夠嚴謹。有些心理咨師的個人成長還不夠,專業的心理諮詢師需要經過自我分析與自我成長才可以助人。諮詢師還需要督導,在職業發展中遇到困惑可以找督導師解答。但是目前國內一些心理諮詢師沒有自己的督導師,諮詢師在職業中會感到力不從心。比如來訪者脫落問題,有經驗的督導師可以跟諮詢師一起探討這裡面的問題是什麼,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如何預防下次出現這樣的情況。心理諮詢不僅是幫助來訪者解決表面問題,更重要的是讓來訪者增加自我覺察,讓來訪者能夠成長、發展,成為一個更滿意的自己。當來訪者開始覺察自我,了解自我,認識自我,就會更有動力去探索自我。在心理諮詢前,諮詢師就要告訴來訪者心理諮詢是什麼,心理諮詢不僅是幫助解決問題,處理情緒,而且是要幫助他們探索自我,認識自我,了解自我。
有一些人對心理諮詢在觀念上就有誤區,認為任何問題諮詢幾次就可以解決。來訪者很著急,非常想要立竿見影的效果,希望諮詢師做幾次諮詢就能幫他解決所有的現實問題,讓自己得到改變。諮詢師要在諮詢中告訴來訪者,問題的解決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一步一步地去解決,要對自己有耐心。越是急切,越是得不到改善。當來訪者迫切想要改變的時候,他內心不能接受這樣的自己,然而內在的成長就是要接納真實的自己,願意對自己坦誠。來訪者太急切恰恰不能達到這樣的目標。
脫落的因素多樣,為了減少脫落,可以採取以下一些方法:
1.完善諮詢前的準備。在正式諮詢開始之前,諮詢師要向來訪者清楚說明什麼是心理諮詢,心理諮詢的形式是什麼,澄清來訪者對心理諮詢的誤解,讓來訪者對心理諮詢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諮詢師要告訴來訪者在諮詢中可能遇見的問題。另外,諮詢師要幫助來訪者確立諮詢目標,心理諮詢可能需要的時間,可能出現的問題,心理諮詢的範圍等,避免來訪者對心理諮詢抱有不切實際的期待。諮詢前的準備能讓來訪者對諮詢了解得更透徹一些。
2.最優的心理諮詢方案。在制訂心理諮詢的方案時,要根據來訪者的實際情況以及他的需求、他對心理諮詢的目標,提供給來訪者合適的心理諮詢方案,而不是什麼簡單決定採用什麼樣的諮詢方案。在心理諮詢中,心理諮詢的方案與來訪者的匹配度也會很大地影響來訪者的脫落。
3.跟蹤諮詢的進展。當心理諮詢進行到一定的時間,諮詢師需要與來訪者一起評估並討論諮詢的效果。如果來訪者的情況好轉,諮詢師要及時給予來訪者鼓勵與支持,增強來訪者的信心。當諮詢效果沒有達到預期中的好轉,諮詢師要及時安撫來訪者的情緒,並且與來訪者適時改變諮詢方案。
根據來訪者與諮詢師建立的關係,在一定程度上能預測出來訪者脫落的可能性。在諮詢前期諮詢師要去辨別有可能脫落的來訪者,在一定情況下找到促使來訪者繼續治療的因素。諮詢師通過經驗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判別來訪者處於什麼樣的狀態。同時我們也要正常看待來訪者的脫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