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好書
2024-10-04 17:14:14
作者: 韋志中
在平時的生活中,經常會有人找我推薦心理學方面的書籍,問我哪一些心理學的書籍比較好。我通常會這樣回答:「讀書,要和自己現在的心理狀態,和自己現實的學習水平,以及知識積累的水平匹配。」書當然有優劣之分,但是就讀書這件事來說,更應該和自己現在的心理狀態契合,所以說,適合你的才是好書。
除那些「毒雞湯」類,或者是價值觀有問題以及「偽科學」的書籍之外,應該說「開卷有益」在當今社會還是適宜的。
我們有時候讀書是表面的,我們要讀背後的作者,讀他的精神世界,和他產生穿越時空的對話,走進一種美學的、藝術的和心靈的世界,與他暢談,把酒言歡,這才是讀書的最高境界。所以很多時候我們藉助文字要走進一個精神的世界,尤其是心理學的書籍。
目前市場上太多魚龍混雜的心理學書籍,大都泛泛而談,並不是真正的心理學書籍。打著心理學的旗號,宣傳心理學,這樣的書籍看多了可能會讓我們走偏路,對心理學產生誤解。
面對市場上的這種現狀,我們要怎樣挑選出適合自己的心理學書籍呢?心理學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我們要怎樣去學習心理學,怎樣去讀心理學書籍,將心理學的內容運用在生活中,把心理學與實踐相結合,讓它更好地為我們服務呢?
首先,在讀書態度上,我們要多讀書,要隨時隨地與書為伴。踏青遠足,出差旅行,帶上一兩本內容連貫的小書,既不會加重行李的分量,也不會占據行李箱太多空間,書可以陪你度過閒暇時光。我在旅行中或在家裡都會準備一些書進行閱讀,多看書讓我看到了更遠的世界,對自己的探索更深。
我們讀得越多越能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樣的書籍,什麼樣的書籍好,什麼樣的書籍不適合自己。現在市面上有很多心理學書籍,其中不乏沒有受過系統心理學學習的人寫的,這時就需要我們練就火眼金睛。多讀書的過程也是一個判斷梳理篩選的過程,在這樣的一個過程中,我們就會挑選出適合自己的心理學書籍來閱讀,慢慢建立自己的閱讀體系。作為一名心理學工作者要多讀書,從書中吸取營養。
其次,我們要讀自己感興趣的書籍。別人推薦的書籍,如果自己不喜歡,是看不進去的。在開始的時候,我們可以收集與書相關的信息,記錄自己想讀的書籍與需要讀的書籍,這樣可以減少自己與不感興趣的、乏味的書籍的接觸。讀自己感興趣的書籍,享受其中,與作者對話,那是一種非常棒的感覺。讀書不是拿自己買回來的書一頁一頁地讀,而是要讓書中的內容進入你的大腦。一本書買回來先看看書裡面的提綱目錄,你就會知道這本書大概講了什麼內容,然後挑選自己喜歡的章節進行閱讀。通過快速閱讀就能把握一本書的基本信息。這樣主動地、帶著目的地去閱讀,自己才能收穫不一樣的體會。
在閱讀中,我們也可以選擇對自己有用的書籍。孔子曾經說過:「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於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說的是一個人熟讀《詩經》,交給他政事,卻辦不通;派他出使外國,又不能獨立應對。即使讀得再多,又有什麼用處呢!在孔子看來,讀了《詩經》就要會用。在工作中,遇見一些問題,可以有針對性地去查找相關的書籍,幫助解決自己的問題。我年輕的時候做過廚師,當時也是買各種菜譜去研究,當時我就按照菜譜學會了好多菜。因為需要,因為要用到實處,我們的使用效率就會提高,書籍內容也掌握得更好。
在讀書方法上,我們要挑選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有的人是視覺型的,有的人是聽覺型的,針對自己的學習類型選擇適合自己的才能更好地學習。在閱讀書籍的過程中,我們會看到其他人的閱讀學習方法,我們根據自己的情況,在使用過程中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拋棄那些不適合自己的方法。有些人並不知道自己適合什麼樣的學習方法,那可以多去嘗試,比如可以嘗試看一些書,或者聽一些書,看自己用哪一種方法效果更好,這樣你就會了解自己適合什麼樣的閱讀方式。
不同類型的書籍也會有不同的閱讀方法。在《如何閱讀一本書》里,作者將閱讀分為四個層次,包括「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主題閱讀」。隨著閱讀的層次不斷深入,對書籍的理解也更加深刻。朱熹曾說,「讀書之法,莫貴於循序而致精」。「凡讀書,須有次序。且如一章三句,先理會上一句,待通透;次理會第二句,第三句,待分曉;然後將全章反覆觸繹玩味。如未通透,卻看前輩講解,更第二番讀過。須見得身份上有長進處,方為有益。」讀書要循序漸進,量力而行,根據自己的閱讀能力來進行相應的閱讀,在閱讀之後要進行反思。讀書不僅僅停留在書本上和口頭上,朱熹說,「讀書不可只專就紙上求義理,須反來就自家身上推究」。閱讀之後要體驗,切不可只當作文字。我們進行閱讀,同時養成閱讀的習慣至關重要。所謂習慣,是習性,是慣性,是一個人發自內心的需要,而不是被動的,迫於外界力量的行為。自己主動地選擇讀什麼樣的書,用什麼樣的方法閱讀,選擇怎樣的讀書速度。
讀書就是讀人。讀這本書你就是跟這本書的作者進行對話,跟作者的思想進行交流溝通。你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一個主題去進行多方面的閱讀。在這個過程中你可能喜歡上某個作家的書,這樣你可以多看看這個作家其他的書籍,更加全面地了解這個作家的思想。如果喜歡心理學,你就去找心理學最專業的書籍進行閱讀。
心理學的書籍也是有分類的,有一般心理學的科普書籍,也有專業的心理學理論書籍,也有心理學各種分支的書籍。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某一類的心理學書籍。比如我是一名心理諮詢師,我需要進行諮詢,但是自己沒有經驗,怎麼辦呢?可以尋找心理諮詢之類的相關書籍進行學習。
目前很多人讀書有一個問題,讀完覺得有道理但是後面就沒有然後了。就像心理學的理論、研究書籍,大家看完覺得這很對啊,但就只是懂得了一個理論,在心理學理論、研究與應用之間缺少一個中間地帶,缺少一種應用思維,沒有這種應用思維會感覺心理學離我們好遠。比如一個心理學本科生,讀完四年本科,然後走入社會,發現自己學習的內容在社會上根本沒有用,這中間缺少應用地帶,就像沙漠與綠洲之間的過渡地帶。我們很多人看理論就是理論,不能將理論與應用聯繫起來。我們要學會以問題導向去看這個心理學理論、研究的著作,將學習到的理論與自己生活相聯繫,我們要多去想一想心理學的研究與現實的聯繫,並運用起來。
我們總是說要讀好書,那麼什麼是好書呢?好書的標準在哪呢?哲夫說:「在今天這個多元化社會,不可能有一個單一的標準通行天下,但是要有標準,這是毫無疑問的。」好書的標準或許很難界定,因人而異,從個人的角度來說,每個人的看法不一樣,閱讀的興趣就不同,不同的興趣、不同的層次、不同的品味,喜歡的東西也就不一樣。重要的是我們需要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根據自己的需要來選擇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