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心理諮詢師成長之路> 學篇 人永遠是要學習的

學篇 人永遠是要學習的

2024-10-04 17:13:43 作者: 韋志中

  學習有用論PK學習無用論

  什麼是有用的?什麼是無用的?很多人會有這樣的疑問。

  《莊子·人間世》里講了一個故事:匠人石去齊國,來到曲轅這個地方,看見一棵被世人當作神社的櫟樹。這棵櫟樹樹冠大到可以遮蔽數千頭牛,用它來造船可造十艘。觀看的人群像趕集似的湧來涌去,而這位匠人連瞧也不瞧一眼,一直不停步地往前走。他的徒弟跑著趕上了匠人石,說:「自我拿起刀斧跟隨先生,從沒見過這樣壯美的樹木。可是先生卻不肯看一眼,不止步地往前走,為什麼呢?」匠人石回答說:「算了,不要再說它了,這是一棵什麼用處也沒有的樹,用它做成船定會沉沒,用它做成棺槨定會很快朽爛,用它做成器皿定會很快毀壞,用它做成屋門定會流脂而不合縫,用它做成屋柱定會被蟲蛀蝕。這是不能取材的樹,沒有什麼用處,所以它才能有如此壽誕。」

  匠人石回到家裡,夢見櫟樹對他說:「你將用什麼東西跟我相提並論呢?你打算拿可用之木來跟我相比嗎?那山楂、梨、橘、柚都屬於果樹,果實成熟就會被打落在地,打落果子以後枝幹就會受損,大的枝幹折斷,小的枝丫被拽下來。就是因為它們結出了鮮美果實才苦了自己的一生,所以常常不能終享天年而夭折,自身招來了世俗人們的打擊,各種事物莫不如此。而且我尋求沒有什麼用處的辦法已經很久很久了,幾乎被砍死,這才保全住性命。無用也就成就了我最大的用處。」

  我們在學習和成長的過程當中,經常會涉及一個關於有用和無用的問題。在當代社會普遍存在著一種有用論和無用論辯證的現象。比如我們去找一個朋友聊天,敘敘感情,就會被視為是無用的,因為它不能夠創造直接的經濟效益。如果以經濟為前提考量,不能直接創造經濟效益的,就變成無用的了。很多人認為直接帶來經濟效益的就是有用的,換句很通俗的話來說就是「值多少錢」。為了有用,大家都急於將自己的所作所為轉換為可兌換的價值,追求利益最大化,市場占有率、影視收視率、考試成功率等成為衡量有沒有用、成不成功的主要標準,功利主義、普遍的金錢焦慮症滲透到人們內心。在心理諮詢行業也一樣,很多心理諮詢工作者願意學習具體的心理諮詢技術,覺得這是有用的,因為這些學習到的技術方法可以直接運用到心理諮詢中,產生諮詢費用。而個人修養的提高,督導師對自己的督導他們就覺得是沒用的,因為這些不能直接獲得經濟效益。

  這種功利心理也會直接影響心理諮詢工作者。一些心理學工作者在個人學習和成長的過程中,更願意去學一些技術和方法,而不願意去學習理論。因為理論不能夠馬上去用。在選擇心理學主流學科方面,我們更願意去學心理技術、發展心理學、社會心理學,而不願意去學文化心理學。但是諮詢師在諮詢的時候會發現,很多問題是源於文化現象,文化動力的衝突。心理諮詢師不學習文化心理學,不了解文化心理學,他們就不能看到諮詢問題背後的文化動力。他們認為文化心理學是無用的,自己並不會應用到它。可是來訪者的問題在很大程度上是與中國本土文化有關的,在這樣文化背景的影響下,他形成了這樣的觀念。在諮詢師的工作中,雖然不會直接用到文化心理學,但是會間接用到。人的觀念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社會環境和本土文化的影響。

  例如一個小女孩,她被性侵了,內心很恐懼。回到家,媽媽就跟她說:「你還有臉回來?都把我們的臉丟盡了!」小女孩最後自殺了。其實在小女孩被強姦後就準備自殺,回到家媽媽的話語讓她更堅定了自殺的信念。那麼是女孩媽媽把這個女孩殺死的嗎?不是的。那是強姦犯殺死這個女孩的嗎?也不是的。這個女孩是自殺的,是她自己殺死自己的嗎?也不是的。那是誰殺死這個女孩的呢?是女孩媽媽所持有的文化觀念,也就是性觀念、貞操觀念與性羞恥感。女孩媽媽的這種觀念讓女孩在承受了身體創傷後連心理也崩潰了。在女孩被性侵後,內心非常脆弱,非常嫌棄自己,正不知道怎麼辦的時候,女孩媽媽持有的性價值觀成為壓倒女孩的最後一根稻草,讓女孩最終放棄了自己的生命。這樣的一個惡性事件是由她媽媽的價值觀所決定的。媽媽的價值觀在社會中是約定俗成的,在整個文化背景下,女孩被性侵是一件可恥的事情。

  在生命的道路上,我們是怎麼看待這件事情的?個體所持有的對這件事情的觀念是至關重要的。我們如何看待這件事情受到一種觀念的影響,這種觀念影響了這件事情的結果。約定俗成的文化認為是這樣,並且我們認為別人也是這樣認為的,這就是一種外部的文化壓力。外部文化的壓力會影響我們的觀念。例如被性侵的女孩的媽媽認為女兒被玷污了,太丟人了,自己很沒有面子,外部文化影響了女孩媽媽的觀念。這些觀念的背後就是文化,是整個社會約定俗成的東西。我們身處這個社會就難免會受影響。

  在現代心理諮詢中,我們不是很看重文化,認為那些都是無用的,但文化是我們心理諮詢要考量的重要動力與元素。一個懂文化的心理諮詢師在做諮詢的時候會事半功倍。因為他知道這個問題是怎麼發生的,背後有什麼力量;文化的動力是怎麼推動這件事情發生的;這個人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觀念;最終這種觀念為什麼導致那種行為。

  在一些家庭里有問題小孩,是因為他們要跟隨家庭動力不斷地適應與調整。在適應調整的過程中,他們沒有適應好,就會變成有問題的孩子。一些小孩的攻擊性人格都是由他適應不良造成的。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𝒃𝒂𝒏𝒙𝒊𝒂𝒃𝒂.𝒄𝒐𝒎

  在家庭系統中,爸爸的觀念是什麼樣的,媽媽的觀念是什麼樣的,以及家庭成員之間的互動模式對這個家庭成員的成長至關重要。在家庭系統這個動力裡面,孩子要找到自己的最佳位置。如果孩子找不到自己的最佳位置就容易產生適應不良的感覺。孩子適應的是一種文化,這種文化不僅僅有家庭文化,也有社會文化。這些環境的背後就有文化動力,環境是由人組成的,也是由人的觀念形成的。要解決家庭中小孩的問題,我們就需要解決家庭的動力,這就涉及家庭文化背後的東西。在諮詢中,我們會跟父母探討價值感,這其中就涉及文化。諮詢過程中我們會評估一個家庭文化的價值觀,了解家庭的文化動力,根據家庭文化價值觀的內容來修正一些錯誤的觀念。這些文化的內容看似無用,但是它能解決問題。然而大多數諮詢師認為學習文化心理學還不如去掌握一個技術,學習共情等諮詢技能更實在。大家的關注點都是有用的,能帶來經濟獎勵的東西。

  在心理諮詢師的學習中,那些看似無用卻關乎你職業高度與發展深度以及解決問題的策略的內容,都要進行學習。我們不僅要學習各種諮詢技能,也要學習文化心理學等看似無用的內容。

  作為一名心理學的工作者,在學科學習中發現有些學科不能直接解決問題,但是它有深層連結的內容,這些都要去學習。有些社會現象與你所學的學科沒有關係,但是研究這類現象能幫助你解決現實問題,這些「無用」就是「有用」。

  有一個故事,莊子的一個朋友去見梁惠王,梁惠王說:「我有一個葫蘆長得很大,給你這個種子,你回家種。」之後這個朋友來找莊子,說:「大王給了我一粒大葫蘆的種子,我在家精心照料種植,現在已經結出一個超大的葫蘆,容積有五石。我用它盛水,因為質地太薄而破損;我把它切成兩半做瓢,可是太大了,盛滿水一端就碎了。用它盛別的東西也不合適,因為它太大了也沒什麼地方去放它。它大而無用,最後我只好把它砸爛扔了。」莊子說:「你真是不會運用東西,就是好的東西在手裡邊也沒用。你可以把它拴在腰間,漂浮在江河湖海之上,暢遊五湖四海。」對於這個朋友來說,這個葫蘆是無用的,但是到了莊子這裡就有用了。

  莊子說:「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老子曾說過:「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世間的有用和無用都是相對的。莫言說:「文學與物理學、化學、醫學相比確實沒什麼用處,但文學的有用之處就在於它的無用。」文學對物質生活的用處確實不如科學,但他的用處是潤物細無聲的,是滋潤靈魂的,看起來非即時見效,但是在潛移默化中給人以滋養。

  目前整個心理諮詢行業存在著「有用」「無用」的區分,導致我們不能靜下心去學習一些「無用」的東西。我們要學會潛沉,靜心,不要太浮躁,太過於追名逐利,而應追求「無用之用」。待它開花結果長成直指雲霄的大樹,即無用之用方為大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