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大發現

2024-10-04 17:10:54 作者: [美]亨德里克·威廉·房龍著 熊亭玉譯

  人們擺脫了中世紀的禁錮,他們四處遊蕩,需要更廣闊的空間。歐洲已經裝不下人們的雄心壯志,已經到了揚帆起航的時候,地理大發現的時代終於來臨了。

  十字軍東征是旅行這門博雅教育的實訓課。但幾乎所有的人都是在從威尼斯到雅法[210]熟悉的線路上穿梭,極少有人敢冒險走別的路。13世紀,威尼斯的商人,波羅兄弟穿過了浩瀚的蒙古沙漠,翻越了高山,來到了中國大皇帝的皇宮。其中一位波羅兄弟的兒子馬可·波羅根據他們20多年的冒險經歷寫了一本遊記。馬可·波羅描寫了奇怪的日本國,上面有金子做的塔樓,讀到這裡歐洲人瞠目結舌,驚訝不已。很多人都想去東方,找到這片黃金之地,一夜暴富。但是東行的旅程太遠了,也太危險了,所以他們還是待在了家裡。

  當然了,走海路也是一種可能的路線。但中世紀的人不想走海路,他們有很多非常充分的理由。首先,當時的船隻非常小。麥哲倫花了很多年的時間環球旅行,他率領的船隻大小還不如現代的渡船。船上可以搭載20到50人,居住的環境狹小骯髒(空間非常低,所有的人都彎腰駝背地行走),水手們的伙食也非常糟糕,船上廚房的裝備很差,風浪稍微大一點,就不能點火做飯。中世紀的人知道如何製作醃鯡魚和乾魚,但他們沒有罐裝食品,一旦離開了海岸線,就別想看到新鮮蔬菜。他們用小桶裝水,水很快就變質了,喝起來有一種爛木頭加鐵鏽的味道,裡面還長滿了黏糊糊的東西。中世紀的人們對微生物一無所知(13世紀一位很有學問的修道士羅傑·培根似乎想到了微生物的存在,但他理智地閉口不言,沒有向外人聲張他的發現),所以他們經常喝下不乾淨的水,有時全體船員都死於傷寒症。早期船員的死亡率高得驚人。1519年,200名船員從塞維亞出發,跟隨麥哲倫環球航行,回來的時候,只剩下18人。到了17世紀,西歐和西印度群島之間貿易往來頻繁,即使是17世紀了,往返於阿姆斯特丹和巴達維亞[211]之間的一趟航行,40%的死亡率屬於正常範圍。其中絕大部分人都死於壞血病,起因是沒有吃到新鮮蔬菜,病人牙齦出血,血液中毒素增加,最後體能消耗殆盡而死。

  這樣的航海條件,你當然就會明白為什麼歐洲的優秀人不願意航海了。著名的探險家麥哲倫、哥倫布和達·伽馬率領的船員幾乎全都是刑滿釋放人員、未來的殺人犯和找不到活乾的小偷。

  我們現在生活在一個舒適的世界裡,根本無法真正理解當時的航海家們所面臨的困難,他們拿出了勇氣和膽量完成了不可完成的任務,他們當然值得我們尊敬。他們的船要漏水,他們的繩索裝備很難駕馭。13世紀中葉之後,他們好歹有了羅盤(這是中國的東西,經過阿拉伯半島,由十字軍帶到了歐洲),但是他們手裡的地圖糟糕透了,根本就不準確。他們連蒙帶猜,聽由天命地在海上航行。如果走運的話,一年、兩年或是三年就回來了。如果不走運,那白骨都只得仍在荒島上了。但這批人是真正的先驅者,他們拿著性命做賭注,活著就要去冒險。等到看到了自古以來從未見過的新海岸線,或是平靜的海洋,在那一刻,所有的折磨,所有的饑渴和痛苦都忘記了。

  我真希望能夠這本書能夠寫上1000頁,早期地理發現這一話題實在是太有趣了。可是,為了讓你能夠真實地感受到過去的時光,講述歷史就像倫勃朗繪製過的蝕刻版畫一樣,需要用明亮的光線突出最好的、最重要的事件,其餘的就應該用陰影表示,或是只用幾根簡單的線條來表示。在這一章節中,我只會簡單講述幾個最重大的地理發現。

  首先要記住的是:在14和15世紀,所有的航海家們只想做一件事情,那就是找到一條安全舒適的路線前往中國,前往日本,前往那些神秘的島嶼,那裡有中世紀的歐洲從十字軍東征開始就喜歡上了的香料。當時還沒有冷藏這種存儲技術,肉和魚很快就會腐敗,只有撒上重重的胡椒或是肉豆蔻,這樣的肉食才能下咽。

  威尼斯人和熱那亞人是地中海地區的偉大航海家,但是探索大西洋海岸的榮譽卻屬於葡萄牙人。西班牙和葡萄牙人都充滿了愛國熱情,他們在與摩爾侵略者的長期鬥爭中發展出了這種愛國熱情。一旦有了這種熱情,很容易就用於新的途徑。公元13世紀,國王阿方索三世[212]征服了位於西班牙半島西南角落的阿爾加維[213]王國,把它納入了葡萄牙的版圖。到了14世紀,葡萄牙在同穆斯林的戰爭中反敗為勝,他們穿過了直布羅陀海峽,占領了休達[214],接著又占領了丹吉爾[215],並且將它作為了阿爾維加在非洲部分的首府。

  他們做好了準備,就要開啟探險家之旅。

  

  亨利王子,也就是航海家亨利,葡萄牙約翰一世和菲莉帕的兒子,而菲莉帕的父親是岡特的約翰[216](威廉·莎士比亞的《理察二世》中有提到他)。1415年,亨利王子開始準備要有系統地探索非洲西北部。在這之前,腓尼基人和北歐人去過那片熾熱的海岸線,他們回憶說那裡有渾身長滿毛的「野人」,後來,我們知道了這些所謂的野人其實是大猩猩。亨利王子和他的船長們有了一個又一個的發現,他們先是發現了加那利群島;接著又重新發現了馬德拉群島,熱那亞人的一艘船曾在一個世紀前到了該群島;還仔細地測量了亞速爾群島,之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就隱約知道它的存在;他們還瞥見了非洲西海岸的塞內加爾河的河口,把它當作了尼羅河的在西邊的出口。最後,到了15世紀中葉,他們看到了維德角,還看到了維德角群島,幾乎已經到了非洲海岸線和巴西的中間地帶。

  但亨利並不局限於探索海域,他同時也是基督騎士團的團長。這是十字軍聖殿騎士團[217]在葡萄牙的延續。教皇克雷芒五世於1312年應法國國王菲利普的請求廢除了聖殿騎士團,而法國國王本人則抓住這一時機將本國的聖殿騎士全部燒死,奪取了他們的財產。亨利王子利用他管轄的宗教領地的收入裝備了幾支探險隊,這些探險隊進入了幾內亞海岸線和撒哈拉沙漠的腹地。

  但亨利王子還是中世紀的思維,他花了很多時間和金錢尋找神秘的「普雷瑟·約翰」,一位傳說中統治了東方某個大帝國的皇帝。12世紀中葉,這位神秘統治者的故事出現在了歐洲。300年的時間裡,人們一直試圖找到「普雷瑟·約翰」和他的後人,亨利也參與進來了。亨利死了30年後,這個謎團終於解開了。

  1486年,巴塞洛繆·迪亞茲想在海邊找到普雷瑟·約翰的王國,他到達了非洲的最南端。最開始他稱這個地方為風暴角,原因就是狂風大作,他不能再繼續向東航行,但里斯本的領航員們懂得這一發現的重要性,他們正在探索前往印度海域的航線,於是將這個名字改為好望角。

  一年後,佩德羅·得·科維漢姆揣著美第奇家族給他的信用證,從陸地出發,也在尋找普雷瑟·約翰的王國。他穿過了地中海地區,離開埃及之後,他朝南行進。他到達了亞丁,再走水路,穿過波斯灣,18個世紀之前亞歷山大大帝到過這裡,在那之後,就幾乎沒有白人來過。他到了印度海岸的果阿邦和卡利卡特,得到了很多關於月亮之島(馬達加斯加島)的消息,他覺得這個島嶼就應該在非洲和印度的中途。之後,他就往回走了,悄悄去了麥加和麥地那市[218],再次穿過紅海,到了1490年,他找到了普雷斯特·約翰的王國,其實他就是阿比西尼亞的黑人國王,其祖輩早在公元4世紀就皈依了基督教,比基督傳教士到斯堪地那維亞還早700年。

  這麼多的航行之後,葡萄牙的地理學家和製圖師認定向東前進,走海路到西印度群島是可能的,但絕不容易,於是大家意見發生了分歧,討論激烈。有人想繼續探索好望角以東的地方。而有人則說,「不,我們必須向西航行,穿過大西洋,就能到達中國了。」

  說到這裡,我們得知道當時大多數聰明人都堅信地球並不是像煎餅一樣扁平,而是圓的。公元2世紀的埃及地理學家托勒密[219]創立並描述的宇宙體系非常適合中世紀的簡單需求,可是文藝復興時期的科學家早就擯棄了他的觀點。他們接受了波蘭數學家尼古勞斯·哥白尼的學說,哥白尼在仔細研究之後,認定地球是數個圍繞太陽的圓形球體,在36年的時間裡,由於害怕宗教裁判所,他都不敢發表自己的發現,直到1548年,他去世那年,這一發現才得以出版印刷。宗教裁判所是教皇設立的宗教法庭,成立於13世紀,當時法國和義大利的阿比爾教派和韋爾多教派一時間威脅到了羅馬主教的絕對權威。其實這些所謂的異端學說非常溫和,教派里都是些虔誠篤信的人,認為不應該擁有私人財產,反倒願意過著基督一樣的貧苦生活。我已經說過了,航海專家們普遍都相信地球是圓的,他們爭論的是西邊和東邊路線孰優孰劣的問題。

  支持西邊路線的人中有熱那亞航海家克里斯多福·哥倫布。他是羊毛商人的兒子,似乎在帕維亞[220]大學當過學生,專攻數學和幾何學。接著他子承父業,很快就到了地中海東部的希俄斯島做生意。後來又聽說他到了英格蘭,但他往北是作為商人找羊毛,還是作為船長在航行,我們就不得而知了。到了1477年2月,據哥倫布自己說,他是到了冰島,但他很可能只到了法羅群島,2月法羅群島已經非常寒冷了,任何人都有可能將其誤認為是冰島。在法羅群島,哥倫布遇到了勇敢的北歐人後裔,公元10世紀,北歐人在格陵蘭定居下來,11世紀列夫的船被吹到了拉布拉多[221]的海岸,到了美洲大陸。

  這些遠西的殖民地究竟怎樣了,無人知曉。列夫的兄弟索爾坦斯去世後,他的遺孀嫁給了托爾芬·卡爾瑟夫恩,這個人於1003年在美國建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殖民地,三年之後,因為愛斯基摩人的敵意,這個殖民地就沒有維持下去。至於在格陵蘭安頓下來的人,自從1440年之後就再也沒有聽到他們的消息。格陵蘭人很有可能都死於黑死病 ,不久前黑死病才奪走了挪威一半的人口。無論是怎麼一回事,法羅群島和冰島的人都知道「遙遠的西方有一大片土地」,哥倫布肯定聽說了。他從北部蘇格蘭島嶼的漁民那裡收集了更多的消息,然後就去了葡萄牙,他在葡萄牙迎娶了一位船長的女兒,這位船長效力的主子正是航海家亨利王子。

  從那一刻開始(1478年),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尋找前往西印度群島的西航線中。他制定了該航行的計劃,呈遞給了葡萄牙和西班牙王室。葡萄牙人覺得自己已經壟斷了東航線,對他的計劃置之不理。在西班牙,亞拉貢[222]的斐迪南和卡斯提爾[223]的伊莎貝拉於1469年結為夫妻,西班牙成了統一的王國,正忙於要把摩爾人從他們最後一個堡壘,也就是格拉納達中趕走。他們沒有閒錢進行高風險的探險活動,所有的錢都要花在士兵身上。

  幾乎沒有人會像這位勇敢無畏的義大利人那樣為自己的想法奮鬥到底了。可是哥倫布就是不怕從頭再來。1492年1月2日,摩爾人交出了格拉納達,同年4月,哥倫布同西班牙的國王王后簽訂了協約。8月3日,星期五,他帶著3隻船,88位船員從帕洛斯[224]出發了,船員中很多都是囚犯,他們是為了免受刑責,才加入了探險隊。10月12日,凌晨2點,哥倫布發現了陸地。1493年1月4日,揮手告別了拉·納威戴德[225]小要塞的44人(之後,誰也沒有在這些人的有生之年見到過他們),哥倫布就揚帆歸航了。2月中旬,他到達了亞速爾群島,那裡的葡萄牙人威脅說要把他扔進監獄。到了1493年3月15日,這位船長回到了帕洛斯,(他堅信自己發現了西印度群島邊上的島嶼,稱當地的土著為紅色印第安人),隨後他急匆匆地帶上他的印第安人趕往巴塞隆納,趕緊給自己虔誠的主子送喜報,他成功了,他找到了前往中國和日本這片金銀之地的道路,之後這條路就掌握在最寬宏大量的陛下手裡了。

  我的天,哥倫布一直都不知道真相。直到他生命的終點,就在他第四次出發到達南美大陸,親手觸摸到這片土地時,他也許覺得有點不對勁,但是他去世時仍然堅信歐洲和亞洲之間沒有大陸存在,堅信自己找到了直通中國的航線。

  與此同時,葡萄牙人堅持走東航線,他們更加幸運。1498年,伽馬到達了馬拉巴爾海岸,並且載著一船的香料安全回到了里斯本。1502年,他舊地重遊,再次來到了馬拉巴爾海岸。可是西航線那邊的探險工作成果甚微,令人沮喪。從1497年到1498年,約翰·卡波特和塞巴斯蒂安·卡波特[226]想要找到前往日本的通道,但他們只看到了紐芬蘭白雪皚皚的海岸線和嶙峋亂石,早在5個世紀前,北歐人就率先看到了這片土地。佛羅倫斯人亞美利哥·韋斯普奇[227]成了西班牙的首席領航員,事實上美洲大陸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228]的,他勘探了巴西的海岸線,沒有發現西印度群島的影子。

  到了1513年,哥倫布已經去世7年了,歐洲的地理學家開始明白是怎麼回事了。瓦斯科·努涅斯·得·巴爾博亞穿過了巴拿馬峽谷,爬上了達連灣最著名的高峰,看到了似乎是另一片大海的無邊水域。

  最後到了1519年,在葡萄牙航海家斐迪南·得·麥哲倫的指揮下,5艘小型西班牙船隻組成的船隊向西航行(他們沒有向東航行,葡萄牙人已經完全控制了東航線,不允許任何人前來競爭),尋找產香料群島[229]。麥哲倫穿過非洲和巴西之間的大西洋,繼續朝南航行。他到達了巴塔哥尼亞(意思是「大腳人的土地)最南端的一處狹窄的海峽和火島(之所以叫做火島,是因為水手們一天晚上看到了火,說明有土著人存在)。麥哲倫的船隊在海峽遇到壞天氣,差不多5個星期的時間,全憑雷雨和暴風雪擺布。船員暴動了,麥哲倫極其嚴厲地鎮壓了暴動的行為,扔了兩個船員到岸上,讓他們在閒暇之餘可以懺悔自己的罪惡。暴風雨終於平息下來了,海峽的視野也開闊了,麥哲倫帶領船隊進入了新的海域。這裡風平浪靜,他稱之為平靜之海,也就是太平洋。他繼續向西,在海上航行了98天,沒有看到半點陸地的痕跡。船上的食物和飲水都耗盡了,船員們忍飢挨餓,連船上泛濫的老鼠都抓來吃光了,沒有了老鼠,他們就啃一點帆布,肚子裡好歹得有點東西。

  到了1521年3月,他們看見陸地了,麥哲倫稱之為「強盜之地」,因為當地人見到什麼偷什麼。接著,他們繼續西行,向香料群島進發!

  他們再次看到了陸地,這是由一群孤島組成的群島,麥哲倫稱之為菲律賓,以他主子查爾斯五世的兒子的名字命名,他就是後來的菲利普二世,在歷史上並沒有留下什麼美好的事跡。最開始,麥哲倫受到了友好的接待,但後來他使用艦炮來迫使當地人改信基督教,他被殺死了,和他一同送命的還有數位船長和水手。五艘船隻剩下三艘了,活下來的船員燒毀了其中一隻,然後繼續航行。他們發現了摩鹿加群島,也就是著名的香料群島。他們看到了婆羅洲[230],到達了蒂多爾島[231]。到了這裡,兩艘船中有一艘漏水嚴重,不能再繼續使用,這艘船連同船員都留在了蒂多爾島。在塞巴斯蒂安·德爾·卡諾的指揮下,「維多利亞」號穿過了印度洋,沒有看到澳大利亞的北邊海岸(直到17世紀上半葉,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船隻才發現了澳大利亞),歷經千辛萬苦,他們終於回到了西班牙。

  這是最了不起的一次航行。這次航行歷經3年,很多人因此送命,耗費了大量的錢財,但這次航行證明了地球是圓形的,哥倫布發現的新大陸不是西印度群島的一部分,而是一個單獨的大陸。從那時開始,西班牙和葡萄牙開始全力開發他們在印度和美洲的貿易。為了避免這兩個競爭對手發生武裝衝突,教皇亞歷山大六世以格林威治以西50度的經線為界,親切友好地為這兩個國家平均瓜分了世界,也就是所謂的1494《托德西利亞斯條約》分割。葡萄牙人在這條線以東的地方興建殖民地,西班牙人則在以西的地盤發展殖民地。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除了巴西以外的地方,整個美洲大陸上都是西班牙的殖民地,而西印度群島和大部分非洲地區都是葡萄牙殖民地,後來到了17世紀和18世紀英國人和荷蘭人來了(他們可不把教皇的決定放在眼裡),他們奪走了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的領地。

  哥倫布新發現的消息傳到了威尼斯的里亞爾托,也就是中世紀的華爾街,引發了大恐慌。股票和債券下滑了四五十個百分點。過了一陣子,哥倫布看起來並沒有找到通往中國的道路,威尼斯商人又恢復了平靜。但是伽馬和麥哲倫的航行證實了從海路通往西印度群島確實可行。熱那亞和威尼斯是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的兩大商業中心,如今它們的統治者開始後悔沒有聽取哥倫布的話,可是太遲了。地中海成了內陸海。經由陸地前往西印度群島和中國的路線逐漸萎縮,變得微不足道。義大利榮耀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大西洋成為了新的商業中心,從而也成為了文明的中心,其中心地位從那一刻開始到現在,一直沒有改變。

  自古以來,文明的進程就是如此地奇特,50個世紀之前,尼羅河流域的人們開始用文字記錄歷史,接著文明的中心從尼羅河轉移到兩河流域的美索不達米亞。接著又是克里特島、希臘和羅馬的崛起。再接下來,一個內海成了貿易的中心,地中海沿岸的城市成為了藝術、科學、哲學和學識之地。到了16世紀,文明的中心再次西移,緊鄰大西洋的國家成為了地球上的主宰。

  有人說第世界大戰和歐洲強國的自殺式行為極大地削減了大西洋的重要性,他們覺得文明的中心穿過美洲大陸,在太平洋找到新的歸宿。我對此存有疑慮。

  人們往西航行,船體不斷擴大,航海人的知識也在不斷增加。尼羅河和幼發拉底河最初的那種扁平船被腓尼基人、愛琴海人、希臘人、迦太基人和羅馬人的帆船所取代,之後這種帆船又被廢棄了,取而代之的是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橫帆船。再往後,英國人和荷蘭人的全裝帆船又取代了橫帆船。

  然而到了現在,文明不再依附於船隻。代替了帆船和輪船的是飛機。決定下一個文明中心的是飛機和水力。海洋將再次成為小魚兒寧靜的家園,人類的遠祖曾經也和它們共享深海處的安寧。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