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大學·中庸> 偉大聖人的智慧

偉大聖人的智慧

2024-10-04 16:55:59 作者: (春秋)孔子及其弟子 著;李君蘭 譯註

  唯天下至聖為能聰明睿知1,足以有臨2也;寬3裕4溫柔,足以有容5也;發強6剛毅,足以有執7也;齊莊8中正9,足以有敬也;文理10密察11,足以有別12也。溥博13,淵泉14,而時出之15。溥博如天;淵泉如淵。

  見16而民莫不敬,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莫不說17。是以聲名洋溢18乎中國,施及蠻貊19。舟車所至,人力所通,天之所覆,地之所載,日月所照,霜露所隊20:凡有血氣者莫不尊親。故曰配天。

  注釋

  1.知:通「智」。

  2.有臨:居上臨下。臨,本指高處朝向低處,後引申為上對下之稱。

  3.寬:廣大。

  4.裕:舒緩。

  5.有容:容納,包容。

  6.發強:發,奮發。強,勇力。

  7.有執:操持決斷天下大事。

  請記住𝗯𝗮𝗻𝘅𝗶𝗮𝗯𝗮.𝗰𝗼𝗺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8.齊莊:恭敬莊重。

  9.中正:不偏不倚。

  10.文理:文章條理。

  11.密察:詳察細辨。

  12.有別:辨別是非正邪。

  13.溥博:遼闊廣大。

  14.淵泉,深潭。後引申為思慮深遠。

  15.而時出之:出,溢出。

  16.見:同「現」。指儀容。

  17.說:通「悅」,喜悅。

  18.洋溢:廣泛傳播。

  19.蠻貊:古代兩個邊遠部族的名稱。

  20.隊:通「墜」,墜落。

  譯文

  只有天下最偉大崇高的聖人,才具有充分的聰明智慧,足以居上位而治理民眾;寬宏大量,溫和文雅,足以包容天下;奮發勇健,剛強堅毅,足以決斷天下大事;威嚴莊重,忠誠正直,足以博得人們的尊敬;條理清晰,著述縝密,足以辨別是非邪正。崇高的聖人,美德就像廣博而又深厚的潭水,時常有清泉流出。德行廣博如上天,德行深厚如池淵。

  美德表現在儀容上,百姓中沒有誰不敬佩的;表現在言談里,百姓中沒有誰不信服的;表現在行動上,百姓中沒有誰不贊成的。因此,他的美好名聲廣泛流傳在中原大地,並且傳播到邊遠的少數民族地區。只要有車船行駛的地方,人力通行的地方,上天覆蓋的地方,大地負載的地方,日月照耀的地方,霜露降落的地方;凡是有血氣生命的人,沒有不尊敬他、不熱愛他的。所以說聖人的美德能與上天相匹配。

  堯帝溥博如天

  堯帝是中國上古時代的聖王,姓伊祁,名放勛,為上古五帝之一。

  堯帝是黃帝的後代,帝嚳(五帝之一)的兒子。帝嚳去世後,由他的長子摯繼承帝位。放勛十五歲時,被封為唐侯,他在唐地與百姓同甘共苦,發展農業,妥善處理各類政務,把唐地治理得井井有條,不僅受到百姓的擁戴,而且還得到很多部族首領的讚許。九年後,帝摯覺得自己的能力比不上弟弟放勛,便親率百官到唐地,將帝位禪讓給弟弟放勛。

  放勛即帝位後,改帝號為堯。因為堯帝最初被封於唐,因此以唐為朝代號,這便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朝代號,同時被後人稱為唐堯。

  在堯的時代,天文曆法還很不完善,百姓耕作無所依憑,經常會耽誤農時,是堯帝首次制定了曆法並頒布天下,使農業生產有所依循,這就叫「敬授民時」。

  他親自組織專門人員總結前人的經驗,令羲、和兩族掌天文,根據日月星辰運行等天象和自然物候來推定時日,測定四季。

  他派羲仲住在東方海濱叫暘谷的地方,觀察日出情況,以晝夜平分的那天作為春分,並參考鳥星的位置來校正;派羲叔住在叫明都的地方,觀察太陽由北向南移動的情況,以白晝時間最長的那天為夏至,並參考火星的位置來校正;派和仲住在西方叫昧谷的地方,觀察日落的情況,以晝夜平分的那天作為秋分,並參考虛星的位置來校正;派和叔住在北方叫幽都的地方,觀察太陽由南向北移動的情況,以白晝最短的那天作為冬至,並參考昴星的位置來校正。

  二分、二至確定以後,堯決定以月亮一周期為一月,太陽一周期為一年,以366日為一年,每三年置一閏月,用閏月調整曆法和四季的關係,使每年的農時正確,不出差誤。由此可知,古人為何將帝堯的時代視為農耕文化出現飛躍進步的時代。

  堯帝時刻注意傾聽老百姓的意見,他在簡陋的宮門前設了一張「欲諫之鼓」,不管是誰,都可以隨時擊打這面鼓,堯帝聽到鼓聲後便會立刻接見,認真聽取來人給他提出的建議或意見。另外,堯帝還讓人在交通要道設立了很多「謗木」,老百姓有什麼建議或意見時,可以向看守「謗木」的人陳述,如果願意親自去朝廷,看守「謗木」的人就會給予指引。

  積累一定的施政經驗後,堯帝便開始著手建立國家的政治制度,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按各種政務任命官員,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建立較為系統的政治制度。另外,堯帝還考察百官的政績,區分高下,獎善罰惡,使政務井然有序;同時注意協調各個部落之間的關係,教育老百姓和睦相處。這樣,很快便出現天下安寧、世風祥和的清明局面。

  堯治理天下萬民,使海內政治清明,曾到汾水北岸的姑射之山,去參拜四位有道之名士。這四位有道名士為方回、善卷、披衣、許由。

  善卷為人重義輕利,不貪圖富貴,是有名的賢者;堯覺得自己各方面都比不上善卷,於是謙恭好禮,用平民對待長者、學生對待老師的禮節去拜訪善卷,堯讓善卷待在主位,自己站在下邊,面向北施禮求教。堯還想把天下讓給善卷,善卷回答說:「我生於宇宙之中,冬天穿皮衣夏天穿葛布,春季播種秋季收割,有勞有逸,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天地之間逍遙自在,心滿意足,我要天下幹什麼!」善卷因此離開北方,到南方的一個溶洞中隱居去了。

  後來,帝堯想把天下讓給許由,許由崇尚自然無為,不貪求名利富貴,堅持自食其力,生活簡樸。他聽說帝堯要來訪他,就離開住所躲起來了。過了一段時間,帝堯在一片寬闊的沼澤地里找到了許由,他向許由恭敬地行禮,並且勸他說:「太陽出來了,火把還不熄滅,在照亮宇宙的太陽光下要它放光,不是多餘的嗎?大雨下過了,還去澆園,不是徒勞嗎?作為天子,我很慚愧,我占著帝位很不適宜,請允許我將天下囑託給先生,那麼天下必然太平。」許由則對帝堯說:「你治理天下,已經昇平日久,既然天下已經治理好了,還要讓我代替你去作一個現成的天子,我為了名聲嗎?名聲,是實際物質的從屬,我對那個虛名不感興趣。鷦鷯即使在深林里築巢,也不過占上一枝就夠了;鼴鼠就是跑到黃河裡去喝水,也不過喝滿肚子就足夠了。你就回去吧!天子之位對於我沒有什麼用處。」許由於是來到箕山之下,潁水的北邊,靠耕田勞作獲取食物,終身不貪求帝位。

  堯在位七十年,沒有把帝位傳給兒子丹朱,而是請手下的大臣們推薦人選。他們推薦了舜,說這個人很有孝行,並且能感化別人,使他們改惡從善。堯決定先考察一番,然後再行決定。

  經過三年各種各樣的考察之後,堯決定將帝位禪讓給舜,自己退居避位。

  堯是上古時期的聖王,他去世的時候「百姓悲哀,如喪父母」。他既是倫理道德方面的理想人格,又是治國平天下的君主楷模。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