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2024-10-04 16:53:13 作者: (春秋)孔子及其弟子 著;李君蘭 譯註

  齊家先修身,正己而後正人

  所謂齊其家在修其身者:人1之2其所親愛而辟3焉,之其所賤惡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4而辟焉,之其所敖5情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者,天下鮮矣!

  故諺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6。」

  此謂身不修不可以齊其家。

  注釋

  1.人:指的是眾人。

  2.之:即「於」,對於。

  3.辟:偏頗,偏向。

  4.哀矜:同情,憐憫。

  

  5.敖:驕傲。

  6.碩:大,肥壯。

  譯文

  經文上說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必須要先修養好自身的品德:這是因為人們對於自己親近、喜愛的人常常會有偏愛;對於自己輕賤、厭惡的人常常會有偏恨;對於自己畏懼、恭敬的人常常會有偏向;對於自己同情、憐惜的人常常會有偏心;對於自己輕視、怠慢的人常常會有偏見。所以,世上很少有人能做到喜歡一個人又能認識到那個人的缺點,厭惡一個人又能認識到那個人的優點。

  因此有句諺語說:「人都不能察覺自己孩子的壞,人都不滿足於自己莊稼的好。」這就是說不修養好自己的品德就不能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的道理。

  解讀

  這一章解釋「修身」「齊家」。

  「修身」是儒學進修過程中連接「內修」和「外治」的過渡環節,因此也是最重要的環節。格物、致知、誠意、正心屬於內修環節,都在個體自身進行,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外治環節,開始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從個體走向家庭,從家庭走向社會,也就是從獨善其身轉向了兼善天下。

  家本就是社會的個體單元,每個家庭都安穩和睦,整個社會自然和諧太平,個人又都是各自家庭的組成部分,每個家庭成員都做到品德高尚行為端正,這個家庭和家族也就自然和睦安穩。

  因此,儒家的最終理想是天下大治,而治天下卻是始自修身齊家。

  「無賴」天子難齊家

  「劉季固多大言,少成事。」這句話出自忠心耿耿輔佐劉邦取得天下的蕭何之口。

  劉邦出身草莽而奪取天下,固然因其豁達豪傑,知人善任,從諫如流,也確實因為風雲際會成為平民皇帝,所謂時勢造英雄。劉邦本人則是不學無術的典型,以致後人評判時會說出「世無英雄,遂使豎子成名」的話來。

  劉邦是沛郡豐邑人(現在江蘇豐縣),家中兄弟四個,他排行第三,父母都是普通老百姓。劉邦年輕時不喜歡讀書,也不喜歡下地勞動,整日遊手好閒,常常到酒店裡賒酒,喝醉了就倒在酒店裡睡覺。

  就這樣到了二十多歲,劉邦仍然不事生產,完全依靠父母生活,父親有一天斥責他說:「你真是個無賴,什麼時候才能像你哥哥一樣買地置房!」劉邦也不在意,還經常帶著一夥狐朋狗友到哥哥家去白吃。

  楚、漢相爭之時,劉邦曾經兵敗彭城,他在混亂當中隻身逃走,完全不顧及自己的家人和孩子。後來在逃難人群里發現了自己的一子一女,但楚軍追得太緊,劉邦急於逃命,嫌車子太重跑不快,竟然一把將兩個孩子推下車去。部將夏侯嬰恰好看見,急忙把孩子放回車中,劉邦又一把推下去,如此反覆了三次。劉邦急得大叫:「我自己都已經這樣危急了,怎麼能為了管這兩個孩子,丟了自己的性命?」夏侯嬰也大聲反駁說:「這可是大王的親骨肉,怎麼能不管呢!」劉邦情急之下,拔劍就去砍夏侯嬰,夏侯嬰萬分無奈,只好把這兩個孩子挾在自己的腋下跟著逃跑。這樣當父親的可真是天下少有了。

  楚、漢兩軍對峙時,項羽曾經抓住了劉邦的妻子和老父親,想用他們來要挾劉邦。一次,項羽直接把劉邦的父親推到陣前,並準備了一口大鍋,對劉邦說:「如果你再不撤兵,我現在就把你的父親煮了。」兩軍將士本來都以為劉邦會十分為難,誰知劉邦根本就不在乎,竟然毫不猶豫而且得意揚揚地對項羽喊道:「我和你曾經結拜過兄弟,我爸爸就是你爸爸,你現在要是想把你爸爸煮了來吃,別忘了分我一碗肉湯喝啊(我翁即爾翁,若要烹爾翁,分我一杯羹)。」面對這樣的無賴,十分好面子又有婦人之仁的項羽能有什麼辦法呢?只好把劉邦的父親給放了。這樣當兒子的恐怕也是獨一無二了吧。

  劉邦自己不讀書,也非常瞧不起讀書的儒生,以至於曾經當眾把儒生的帽子拿下來往裡面撒尿以示羞辱。奪取天下建立漢室之後,他也曾直接公開地把一眾將領比喻成是一群獵狗。這樣當國君做天子的世上又有幾個呢?

  看起來缺乏修養、難以為父為子為君的劉邦,最終卻做了天子,尊老父為太上皇,立呂氏為後,他與呂后所生的兒子劉盈則被立為太子。

  然而,這個獲得最尊榮地位與富貴的家庭卻沒有因此獲得幸福。劉邦這個人得了天下,做了皇帝,卻始終未能做到齊家。

  劉邦稱帝時雖然立呂氏為後,卻一心專寵戚夫人和她的兒子趙王如意,甚至多次動念廢掉性格柔弱的太子劉盈,改立趙王。

  劉邦死後,惠帝尚年少,性格強硬殘忍的呂后掌握了實權。她立即找了一個理由把戚夫人打入冷宮,囚禁在特別的監獄裡,把她原本美麗的頭髮全部扯下來,用鐵鏈拴住脖子,穿上粗笨的囚衣,讓她天天搗米。為了防止戚夫人自殺,還派官兵日夜看守。

  戚夫人每日每夜地搗米,一邊搗米一邊流淚,一邊流淚一邊唱歌:

  「子為王,母為虜!終日舂,薄暮常與死相伍!相離三千里,誰當使告汝!」

  戚夫人還盼著兒子來救他,卻不知道呂后早已開始了斬草除根的計劃。

  呂雉以朝廷的名義屢次徵召劉如意入宮。劉如意只好前往。

  當時的惠帝劉盈,也就是趙王的哥哥,性格溫厚善良,他知道太后的計劃,為了保護這位弟弟,就搶先一步,親自到城外去迎接趙王,並且從這一天開始,飲食起居,片刻不離。以致幾個月時間過去,呂后始終找不到機會下手。然而這一年冬天的一個早晨,劉盈照例要去練習射箭,本來要和弟弟劉如意一起去的,但是弟弟睡得死死的,怎麼叫也叫不醒,於是就只好自己先去了。片刻之後再回來,劉如意就已經被呂后毒死。

  殺死趙王之後,呂雉開始變本加厲地折磨戚夫人。她先是下令砍掉戚夫人的雙手雙腳,又把她的眼珠挖了出來,兩隻眼睛成了血淋淋的黑洞。戚夫人痛苦地喊叫,撕心裂肺,呂雉又給她喝下啞藥。再叫人用煙把戚夫人的耳朵熏聾。最後命人把慘不忍睹的戚夫人扔進了茅廁里。做完這一切,呂雉居然得意地給這件「作品」起了個名字叫「人彘」,並且派人把自己的兒子劉盈請過來一起欣賞。當善良淳厚的劉盈聽說面前那個黑乎乎的肉團就是曾經貌美如花,能歌善舞的戚夫人時,立刻精神崩潰,他放聲大哭,喊道:「這不是人幹的事情,我是太后的兒子,我拿太后沒有辦法,但是我已經不能夠再當這個皇帝了!」從此以後,劉盈不理朝政,終日在宮中作樂,年僅二十四歲就憂憤而死了。

  之後,呂雉不僅沒有收斂,反而變本加厲,剪除劉氏諸王。

  劉邦雖貴為天子,卻沒有做到修身齊家,一旦身死,反而為最疼愛的夫人幼子帶來慘絕人寰的結局。直到漢武帝劉徹之時依然心有餘悸,以至於立年幼的太子之前,先賜死了年輕的母親。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