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道德經> 第七十六章

第七十六章

2024-10-04 16:44:37 作者: (春秋)老子 著;張茉 譯註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1]之徒[2],柔弱者生[3]之徒。是以兵強則不勝,木強則折[4]。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注釋】

  [1]死:將要死亡。

  請記住𝔟𝔞𝔫𝔵𝔦𝔞𝔟𝔞.𝔠𝔬𝔪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2]徒:類。

  [3]生:將會繼續生存。

  [4]折:通「斫」,砍伐。

  【譯文】

  人活著時身體是柔弱的,死後變得僵硬。草木生長時是柔弱的,死後則變乾枯。所以,強硬的事物往往屬於死亡的類型,而柔弱的事物反倒屬於容易生存下去的類型。因此,軍隊過於逞強就不能取勝,樹木過于堅硬就要遭到砍伐。強大的反而居於下位,柔弱的會占上風。

  【闡釋】

  老子非常推崇柔弱之德。本章意在說明「柔弱勝剛強」,但不同於其他章節的是,本章著重強調了弱者長生和強者早亡。弱者與強者對抗時,弱者有戰勝強者的可能。弱者與強者相互獨立時,弱者長生久視,強者早衰早亡,對比之下,還是柔弱勝剛強。

  同理,當老子說「兵強則不勝」的時候,就已經轉換了層面。兵強不單單指士兵身體強健或兵器鋒利,更是衡量士氣、武器、糧草等作戰因素後軍隊的整體強大,是感覺上的強大、概念上的強大。但在老子看來,這樣的強大也屬於「死之徒」,也勝不過弱小一方。強者之所以敗給弱者,是因為強者往往會驕傲盲目,弱者則謙虛清醒。如果靜態地分析,強者必然會戰勝弱者,但弱者往往會從強者看不到的地方下手,此時形勢就會變成以強攻弱,怎麼能不取勝呢?所以老子說「強大處下,柔弱處上」,其視角不是表面的、靜止的,而是變化的、深入的。

  當弱者以其洞察力看到強者的弱點並戰勝強者,他與原來的強者就發生了角色互換。弱者變成了強者,強者變成了弱者。如果此時的強者還能夠保持作為弱者時的敏銳的洞察力和變化的眼光,就可能會再立於不敗之地。歷史上很多所謂的常勝將軍最終還是失敗了,但沒有敗給敵人,而是敗給了自己人,或者敗給了自己。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