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道德經> 第七十三章

第七十三章

2024-10-04 16:44:24 作者: (春秋)老子 著;張茉 譯註

  勇於敢[1]則殺[2],勇於不敢則活,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3]?是以聖人猶難之[4]。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繟[5]然而善謀。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注釋】

  本章節來源於𝕓𝕒𝕟𝕩𝕚𝕒𝕓𝕒.𝕔𝕠𝕞

  [1]勇於敢:勇是有勇氣,內心不害怕;敢是,把勇氣變成行動。敢是勇的外在表現。此處可理解成貿然行動。

  [2]殺:被殺,死亡。

  [3]故:原因。

  [4]第六十三章也出現過此句,多數認為是錯簡重出。不過不影響本章完整意思。

  [5]繟(chān):安然、坦然。

  【譯文】

  有勇氣又膽大妄為,就會遭遇死境;有勇氣,但不付諸行動,就能有機會存活。這兩種表現一個有利,一個有害。上天所厭惡的東西,誰又能知道厭惡的原因呢?聖人也難以把握。自然之道是,不爭但善於取勝,不說但善於回應,不召喚但自會到來,胸懷坦蕩但善於計謀。上天撒下的網,寬大無邊,稀疏卻絕不會有漏洞。

  【闡釋】

  本章是講為人處世的哲學,結構上分為兩層:第一層講柔弱勝剛強,第二層講天道自然的寬廣。

  「勇於敢」表現的是剛強,「勇於不敢」表現的是柔弱。「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第七十六章)」。無論是「勇於敢」,還是「勇於不敢」,都有一個「勇」字。老子雖然反對「勇於敢」,但不反對「有勇」。他雖然反對外在剛強,但不反對內心剛強。內心勇敢、堅強的人,往往卻不會表現出勇氣和堅強。司馬遷在史記中這樣給勇氣分級:血勇之人,怒而面赤;脈勇之人,怒而面青;骨勇之人,怒而面白;神勇之人,怒而色不變。「勇於不敢」才是真正的勇敢。同樣道理,內心堅強就已足夠,用外在的面貌來表現堅強是不必要的。非但不必表現堅強,還應表現柔弱。

  天之道,不爭而善勝,善勝也善敗;不言而善應,善應也善違;不召而自來,自來也自去。自然的謀略,就是任萬物自然而然,不施加主觀作為。如果自然像人一樣,主觀控制事情事物,就一定會出現按下葫蘆浮起瓢、顧此失彼的窘狀,做不到「天網恢恢,疏而不失」。故以此提醒世人不可以違背自然規律,不要以主觀意志取代客觀實際,否則就會「不道早已」。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