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道德經> 第七十二章

第七十二章

2024-10-04 16:44:22 作者: (春秋)老子 著;張茉 譯註

  民不畏威[1],則大威至。無狎[2]其所居,無厭[3]其所生。夫唯不厭,是以不厭[4]。是以聖人自知不自見[5],自愛不自貴[6]。故去彼取此。

  【注釋】

  [1]威:威懾。下一個「威」是示威,指百姓的反抗。

  [2]狎:脅迫,逼迫。

  [3]厭:壓迫、壓榨。

  [4]厭:厭惡,反抗。

  [5]不自見:「見」同「現」,不自我表現。

  [6]不自貴:不自顯高貴。

  【譯文】

  

  百姓不怕威懾的時候,他們強烈的反抗就要來臨。不要使百姓居無處所,不要壓迫百姓的生活。不壓迫他們,他們就不會反抗。因此,聖人有自知之明,從不表現自己;愛惜自己,卻不自以為高貴。所以捨棄後者,選擇前者。

  【闡釋】

  本章著重講統治者應有自知之明,應放棄高壓政策和自見、自貴的政治態度。

  統治者「自貴」,就可能會向百姓無節制地索取,進而壓榨百姓、殘害百姓,這樣就會喪失在百姓心中的威信。所以「自貴」可以使「民不畏威」。而「自見」則是誘發人民的動亂,因為人民在飽受動亂之苦時,往往會歸因於統治者的「自見」。因為當統治者展現自己的才能或炫耀自己的物品時,就是在教導天下人或是在提倡著什麼。上行下效的作用不可忽視,天下人也會去爭取這一才能或物品,這就隱藏著動亂的可能。人和人的天賦和心性各不一樣,有的人能夠輕易得到,有的人很難實現;有的人一直堅持,有的人半路放棄。還有一部分人,他們會走邪門歪道,採取妨害他人利益的方法獲取自己的利益。一旦產生利益糾紛,動亂就已成形。最後很可能大部分人都通過不正當的手段來謀取私利,形成不正當的民風。

  統治者「自貴」也有同樣的後果。君主覺得自己高高在上,就會有「萬歲萬歲萬萬歲」的吹捧。君主覺得自己應該每天吃山珍海味,就會有花費巨資、役使民力運往京城的地方小吃。因此老子反對所有的「自見」和「自貴」。

  其實老子所說的「不自見」和「不自貴」,很難在一個帝王或普通人身上完全實現。因為人皆有欲望,皆有思想,有思想和欲望就有所追求。但老子說聖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這就給出了「無為」修煉的方法——自知和自愛。自知就會謙虛,謙虛就會不自見。如何自知呢?這需要辯證地、發展地看待問題。或者進行同類對比,發現自己的不足。真正的自愛,是把自己與自然放在一起,寵辱不驚,以奉獻天下人為最貴,而不是自我厚養。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