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道德經> 第七十章

第七十章

2024-10-04 16:44:16 作者: (春秋)老子 著;張茉 譯註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1],事有君[2]。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3]。知我者希,則我者貴。是以聖人被褐而懷玉[4]。

  【注釋】

  [1]宗:宗旨。

  [2]君:根據。

  [3]不我知:應為不知我,不明白我。

  [4]被褐而懷玉:被即「披」,穿著。褐是粗布衣服。懷:懷揣。玉:知識和才能。

  【譯文】

  本章節來源於𝖇𝖆𝖓𝖝𝖎𝖆𝖇𝖆.𝖈𝖔𝖒

  我的話很容易懂,也容易實行。但是,天下沒有人懂得,沒有人可以實行。我的言詞是有宗旨的,我說的事是有根據的。因為不知道「道」,所以天下人不懂得我。懂我的人很少,那更顯得我珍貴了。所以,聖人往往穿著破舊的衣服卻身懷美玉。

  【闡釋】

  本章是一篇老子的感慨之辭,能夠明顯看出其中的失望情緒。因為老子認為自己的政治主張是最適合君王治理國家的,卻沒有任何人理解和實行。

  老子的政治理想只有他口中的「聖人」才能實現。但老子忽略了一點,任何治國方案,都必須符合統治階層的利益。冒犯自身利益的計策即便絕對正確,他們也不會採納。好在老子的政治主張雖不能全面實行,卻可以局部實行。而且幾乎他思想的所有閃光點都在後世得到了發揚。秦以後,西漢初年,黃老之學一度居於統治地位。演至東漢,老子甚至神化為道教的始祖了。到了魏晉時期,當時以「竹林七賢」為代表的士子更是極度擴展了老子的無為辯證思想,形成「玄學」,談玄論道一度成為時尚。如果老子堅持要全面實現他的政治理想,那他只能被拋棄,只能懷才不遇了。但就其思想、文化貢獻來說,他已經做到了「死而不亡」。

  老子的價值悖論在於,要成道就難為政,要為政就難成道,二者只能選其一。老子在選擇成道的同時發表政治理論,但心裡知道自己的政治思想不會被當權者接受,最後無奈放棄為政,選擇成道。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