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2024-10-04 16:43:48
作者: (春秋)老子 著;張茉 譯註
大國者下流[1],天下之牝,天下之交[2]也。牝常以靜勝牡[3],以靜為下。故大國以[4]下小國,則取小國;小國以下大國,則取大國。故或下以[5]取,或下而取。大國不過欲兼畜[6]人,小國不過欲入事[7]人。夫兩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為下。
【注釋】
[1]下流:居於江河下游。王弼註:「江海居大而處下,則百川流之,大國居大而處下,則天下流之,故曰,大國下流也。」
[2]交:交匯的地方,匯合的地方。
[3]牡:與牝相對,雄性。
[4]以:通過,表方式。
[5]以:來,表目的和結果。
[6]兼畜:兼,兼併;畜,養護。河上公註:「大國不可失,則兼併人車遭遇牧畜之。」
[7]入事:入,併入;事,侍奉。
【譯文】
一個大國,一定是居於天下的下游的,那是天下江河交匯的地方,是天下雌性所在的地方。雌性總能以柔弱安靜戰勝雄性,它們認為,安守寧靜就是居於下游。所以,大國通過居於小國下游,收服了小國;小國通過居於大國之下,取信於大國。或者是通過居於下位的方式來實現收取的目的,或者是就在下位,直接收取。大國不過是想兼併更多小國,養育更多百姓。小國不過是想併入大國,侍奉自己的百姓。兩者都實現各自的願望,那大國就應當居於下位。
【闡釋】
本章講如何處理好大國與小國之間的關係,表達了老子的政治主張。
大國想要使小國臣服,就應該像江海一樣謙居下流,並像嫻靜的雌性一樣安靜自處。這樣即便有比它還大的國家,它也可以戰勝。需要說明的是,當時的國與今天的國不是一個概念。當時的國相當於今天的一個省,而今天的國相當於當時的天下或四海。天下最高的君主叫作天子,諸侯國的君主叫作侯或公。天子有四海,諸侯有國,大夫有家。國和家分別是諸侯和大夫的封地。
任繼愈說:「這裡老子講的大國領導小國,小國奉承大國,是希望小國大國維持春秋時期的情況,不要改變。他希望社會永遠停留在分散割據狀態。這是和歷史發展的方向背『道』而弛的」,但也基本身符合老子的思想。老子甚至在第八十章講到「小國寡民」和「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說明他的願望是各個諸侯國在自己的領土範圍內自我發展繁榮、不要有經濟或文化的交流,這樣才會相安無事。因為老子看到,有交流就有衝突,有衝突就有戰爭。他的方法雖然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但卻永遠不會實現。大國不會只接受小國的朝拜和進貢,一定想吞併他們;小國也不會甘心服侍大國,總會想擺脫束縛。這是狹隘的民族意識。
雖然大國不會長久謙讓小國,小國也不願長期居於下位,但老子謙虛為下的思想還是得到了很好的發揚,尤其在一些懂得禮賢下士的賢明的君主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