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2024-10-04 16:40:48 作者: (春秋)老子 著;張茉 譯註

  道[1]可道[2],非常[3]道;名[4]可名[5],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6]。故常無,欲[7]以觀其妙[8];常有,欲以觀其徼[9]。此兩者[10]同出[11]而異名[12],同謂之玄[13]。玄之又玄,眾妙之門[14]。

  【注釋】

  [1]道:連同第三個「道」,都是名詞,既指宇宙萬物的本原,也指萬物的變化規律。

  [2]道:說得出,可以說一說。

  [3]常:恆定不變的,亦即常見的、常說的。只有恆定不變,才能常見,常見才能常說。後一個「常」,與此同義。

  

  [4]名:連同第三個及後面的「名」,都是名詞,名稱的意思。

  [5]名:命名、描述的意思。

  [6]母:根本。

  [7]欲:將、來。

  [8]妙:奧妙、微妙。

  [9]徼(jiào):邊界,引申為極限。

  [10]此兩者:指「妙」和「徼」。

  [11]出:屬於。

  [12]名:這個「名」的意思是說法。

  [13]玄:原指深黑色,因其看不透,用來形容「道」的深邃。

  [14]眾妙之門:各種玄妙及變化規律的總源頭。

  【譯文】

  「道」是可以說一說的,它不是恆定不變的道;萬事萬物都有自己的名稱,人可以給它們命名,但卻不會是它們恆定不變的名稱。無,被稱作是天地萬物的初始;有,被稱作是孕育萬物的本源。所以,我們可以常常不去想萬物的初始,而能接近空無奧妙的「道」;常常因思索事物的本源,而看到它們的終極。空無和終極,這兩者都是「道」的屬性,都在說「道」的深邃。深邃再深邃,這就是萬物的奧妙所在。

  【闡釋】

  本章,老子開門見山給出了「道」的含義和性質。全文八十一章,讀懂第一章是基礎。

  「道」不是單一的存在,它既是一種狀態,又是一種力量。當「道」是一種狀態時,此狀態的特點就是「無名」。「名」的解釋通常是「名稱」,而「名稱」的本質是事物可以被形容、被描述的特點。無名就是事物不可描述、不可形容的原始狀態;有名就是事物可以被描述、可以被形容的狀態。萬事萬物自然要有一個「名」,不然怎麼有我們現在認識到的世界。但是,人對事物的描述和形容——包括命名在內——具有偶然性,沒有反應「名」的本質。人類見到一棵樹的時候,只是見到一個物體,是人給它起了「樹」這個名字。在起名之時,人也可以用「魚」「人」「斧子」「鮮血」這樣的名詞來稱呼它,稱它是一顆「樹」,只是偶然。所以,對「名可名,非常名」的理解應是:萬事萬物可以被描述、被形容,但人們在形容、描述它們時,並沒有抓住它們可被描述、可被形容的本質。

  「道」是「無名」,「無名」的特點是空無,也就是文中所說的「妙」。但必須強調的是,空無不是虛無。虛無是經不起推敲的,到最後證明壓根就沒有,虛無的東西對一個人來說沒有任何實際意義。而空無則不然,就好像天空,它雖然什麼也沒有,但人不可或缺,你越想窮盡它,越發現它遙不可及。「道」和天空一樣,神秘又常見,遙遠又近在咫尺。「道」是「無名」,更準確地說,「道」是「無」。

  理解了「道」的特點是無,也就理解了什麼是「道」,並能夠按照「道」的方法體悟「道」了。儘管老子認為「道」不可說,但因為要寫《道德經》,便只能勉強說說。怎麼說呢?那就是「道可道,非常道」。看似沒說,其實說透了。

  「道」既是「無」,「道」也是「變」。而變化是永恆的,所以「道」也是永恆不變的。「道」就是這樣一個自相矛盾的概念。因此才說「道可道,非常道」。學術界認為,老子在《道德經》第一章就展示了他樸素的辯證法思想,其辯證處正在於此。不僅僅是「道」,萬事萬物都是如此,互相對立的兩方統一存在於一個事物中,自相矛盾。而正是自相矛盾,事物才會變化,才會無中生有。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