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平等制度的好處

2024-10-04 16:36:18 作者: [英]威廉·古德溫著 鄭博仁、錢亞旭,王惠譯

  看到平均分配生活中好東西的正義性後,我們繼續詳細地談論這種分配帶來的好處。這裡,我們不得不痛心地承認,無論君主制度和宮廷,傳教士的欺騙以及刑法的不公正所造成的弊端多麼嚴重和廣泛,這些與現行財產制度的弊端相比較,都不足掛齒。

  這種制度的第一個弊端,我們已經提到,即從屬感。的確,宮廷是精神卑劣、喜好玩弄陰謀和阿庾奉承的場所,這種性情又傳染給社會各階層。但積累直接將阿庾奉承和奴顏婢膝傳播給每一家庭。看看窮人,他們以令人厭惡的卑賤姿態討好富有的恩人,因為得到了本應該有權得到的東西感激得說不出話,雖然他們有權要求得到這些東西,雖然他們不必趾高氣揚或盛氣凌人,但可以採用平等的方式,根據正義的理由提出享有物品。看看僕人們,他們對富有的主人亦步亦趨,察顏觀色,先意承旨,逆來順受,把一切時間和精力都用來接受主人的頤指氣使。看看商人們,他們研究顧客的心理,不糾正顧客的不良心態,而是縱容、大肆恭維顧客,一貫吹噓商品。看看選舉中的普遍做法,廣大群眾受到討好,肆無忌憚的賄賂,或遭受到非人道的貧困和迫害的威脅。『騎士時代』的確並未結合!置廣大群眾於奴隸,使他們作牛作馬地服務少數人的封建精神依然存在。

  我們聽到了不少不切實際的、理論上的改革。人類時時刻刻受腐朽思想的影響,一代一代接受這種教育去出賣獨立精神和良知以換取壓迫者所給予的卑微酬勞,因而期望人類會變得正直無私,這的確不切實際。一人不知堅毅不屈的美德,不習慣遵從自己認識能力的支配,而習慣於屈從專橫的命令和美麗的誘惑,那他不會有益於別人,自己也不會幸福。這裡,像前面的情況一樣,宗教有助於闡述我們的理論。宗教是人熱情爆發的產物,這些人讓他們的想像在最偉大的問題上任意馳騁,讓他們的想像力在廣闊無涯的研究領域漫然涉獵。因此,他們指出人類最令人讚嘆的見解也不完善,這不足為奇。宗教教導到,人的完善是能夠抵制塵世的誘惑和恫嚇;面對正直和反思時,人必須擺脫人為的需要,肉慾和恐懼。但是期望人類在目前制度下具有這樣的堅定性,這是離奇的期望。追求真理和造福人類的人渴望以認識它們邪惡的特性而擺脫這些膚淺的觀點。但我們真正要記住的是,根除所有屈尊和優越於別人的觀念,使所有人感到他有義務善待別人,並且查驗自己要求的幫助是否為自己有權得到的。

  現存財產制度的第二個弊端,是它所體現的接連不斷的非正義現象。這種弊端部分在於帶來了錯誤的傾向,部分在於反對正確的傾向。沒有什麼比迷戀財富更腐蝕人類思想。我們本質上是積極的,最初的欲望滿足後,我們必然追求一種為別人或為自己的目標,追求自己的目標時,我們致力於獲得一些優點或得到別人尊重的東西。可以絕對地說,這種傾向比大多數其它傾向更有價值。現存的財產制度卻把這種傾向納入獲取財富的軌道。富人對財富的炫耀永遠刺激別人渴望富有。財富以其帶來的奴顏婢膝感和從屬感使富人高高在上,成為公認值得尊重並服務的主要對象。如果一人物質十分拮据,那他的節制、正直和勤勞,最高的思維能力以及最熱情的慈善也徒勞無益。因此,謀取財富、炫耀財富成了普遍的欲望。人類社會的整個結構變成了最狹隘的利己主義體系。若社會狀態足以使自愛和仁慈協調各自的目標,那麼人們一開始追求出人頭地,而漸漸會變得慷慨和博愛。但是這裡我們描述的情慾往往以踐踏他人的利益而得到滿足。財富以欺騙別人得到,又用於凌辱別人。

  現存財產制度的非正義現象也在敵視正確傾向上起著作用。你珍視某一個人對正直的熱愛,那你不但用話語而且用行動給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許教育期間,老師反覆強調正直無私和言行一致,從不寬恕自私和狡猾的卑鄙表現。但是,學生步入社會時,曾經得到的教誨變得混亂,並且得以推翻。若他問:「人們為什麼尊敬這人?」回答是「因為他富有」。若他繼續問:「他為什麼富有?」 回答多半是「因為出生的偶然性,或者由於無縫不鑽,卑鄙齷齪的利慾心」。人道主義者為所有文明國家中農民的悲慘境地痛哭流涕,當他們轉移視線,看到老爺們的奢華、腦滿腸肥、專橫傲慢和揮霍無度時,他們的情感當然也會強烈。這種情景正是人類受教育的學校。人類熟視非正義、壓迫和不平,因而感覺遲鈍,無法理解美德的準則。

  指出積累財產的弊端時,我們將它與君主制度和宮廷的相應弊端作比較。在君主制度和宮廷統治之下,津貼和賄賂受到最尖銳的指責,許多人因為出賣公眾而不是服務公眾受到獎勵,許多卑身屈節的人靠別人的艱苦勞動的成果,腰纏萬貫,遊手好閒,奢侈浪費。這種弊端最嚴重的危害是妨礙富人們發展才智而成為有用於公眾的人。

  這使我們考察第三種弊端。現存的財產制度對人類來說是一種「平衡」制度,因為我們承認,相比滿足人類虛榮和欲望而言,培養智力更具有價值,更有人性的特點,而現有財產制度則把這兩者扯平了。財產積累踐踏了人的思維能力,泯滅了天才的火花,使廣大群眾陷於潦倒的生活;除此之外,正如我們已經談到,使富人喪失最有效地發揮積極性的動力。消除奢侈品,人類大部分手工勞動將予廢除;剩餘的手工勞動由積極、精力充沛的社會成員友好地分擔,這種勞動對誰也不會是沉重的負擔。所有人都享有簡單而有益於健康的食物;所有人主動從事適量的體力勞動,從而精神快樂;所有人不會勞累地無精打采,而有閒暇去培養仁慈和博愛;放鬆官能去尋求智能的發展。這種狀態與社會目前狀態形成對比,現在農民和工人辛勤勞作,由於勞作而智力遲鈍,由於得不到休息,肌肉萎縮,雙手結滿硬繭,並且身體虛弱,過早走入墳墓。從這種制度的無休止的辛苦勞動中,他們得到什麼呢?晚上他們回到家,食不充飢,衣不蔽體只得遭受夜晚的酷寒,幾乎無處可避風雨。他們幾乎沒有一絲受教育的機會,除非極少數擺樣子的慈善機構提供機會,即使這樣,在那裡學到的第一課卻是無原則的順從。可是那些富有的人則……我們前面已談到。

  如果所有人獲准進入知識領域,智力的發展將有多快呢?目前一百人中有九十九人幾乎沒有機會從事一般或帶有求知性質的思維。若所有人充滿智慧,所有人擺脫偏見和盲從的束縛,所有人自信地接受理性的啟示,所有人永遠摒除死氣沉沉的心靈,那整個民族的思想狀況那將會是怎樣呢?我們可以假想,在某種程度上,人們的思維能力永遠不相同;但是我們有理由相信,在那樣的時代,天才的成就大大超過至今最大的思想成就。天才不會被錯誤的需求和吝嗇的資助所壓抑。天才人物的胸中不必洶湧著受輕視受壓迫的感情,天才將擺脫永遠支配著他的個人收入的念頭,可以自由地發揚豪邁氣概和公益精神。

  我們不妨從智力的觀點談到道德進步。在這裡,重大的犯罪機會將永遠被杜絕,這乃是顯而易見的。

  本書首發𝐛𝐚𝐧𝐱𝐢𝐚𝐛𝐚.𝐜𝐨𝐦,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一個人富有,另一個人貧窮,這種情況構成了犯罪的源泉。我們必須首先改變思想的本質,然後才能防止人們受這種情況影響,因為這種情況使人們認識到其處境的性質。人們不再有任何感覺,欲望和虛榮心不再得到滿足而帶來快樂,然後人們才能溫馴地旁眼觀看壟斷帶來的快樂。人們不再有正義感,然後人們才能明確而完全地贊成這種過剩匱乏並存的現象。解決分配不均的方法是靠理性而不是暴力,這是正確的。可是,現存制度的明顯趨向是使人們相信理性無能為力。人們指責的非正義是靠武力維護,因而人們最容易推出用武力加以糾正的想法。人們只希望部分地糾正非正義,儘管教育曾告訴人們非正義是必不可少,但是更強大的理性認為非正義是專橫的產物。

  暴力產生於壟斷。野人們偶然會發生暴力,因為他們的食量大於供應物,或者因為見到渴望之物,欲望就熾烈起來;但是,隨著理性和文明的發展,暴力逐漸滅亡。財產積累建立了它的最高統治權;因此,所有一切都是雙方的力量和詭計的公開競爭。在這種情況下,窮人進行的暴力和過早的鬥爭無疑是一種惡行。他們往往恰好破壞了他們最關心並希望成功的事業;他們常常拖延了正義的成功。但是,真正的犯罪在任何情況下存在於人的自私和偏袒的特性;他們只顧自己,藐視別人的利益;在這類人中也包括富人。

  壓迫精神、奴隸性以及欺騙的風氣都是現存財產制度的直接產物。它們都反對智力和道德的發展。它們密不可分的同伴是妒忌、怨毒和報復等其它惡行。在富裕而人人同樣分享自然界恩賜的社會中,這些惡行必然消失。狹隘的利己主義原則也會消失。任何人都不需要小心地看守自己小小的儲藏,不需要擔心而又吃力地滿足自己不斷的需求,每人關心普遍利益而忘了自我存在。人人不以別人為敵,因為他們沒有競爭的目標,最後,博愛將取得理性所賦予的最高統治權。人們不再為物質需要擔心,而自由地遨遊在適合他們的思想領域。人人都會對別人的要求提供幫助。

  我們不妨暫時關注財產分配不均直接引起的原則和習性的改變。在分配不均前,人們感到有需求便尋找需求的供給。其餘的事情,人們漠不關心。一旦出現積累,他們便著手研究各種方法,處理他們的剩餘品,而給別人最低的報酬,換句話說,使大多數多餘產品都屬於他們。他們購買商品之後不久開始購買勞動力。占有剩餘產品的人或旁觀者很快發現剩餘產品會使其占有者駕駛其他人的思想。因此,虛榮心和財富的炫耀出現了。於是,又產生了自覺高人一等的專橫態度以及熱衷於自己前途的野心。

  在人類所有的欲望中,野心具有最廣泛的破壞力。它由一個地區蔓延到另一個地區,由一個國家蔓延到另一個國家。野心使流血、災難和征服蔓延在整個地球。但是這種慾念本身以及滿足慾念的方式是現行財產制度的產物。正是通過積累,一個人才能凌駕於許多人而不受抵抗。正是通過收入的某種分配,世界上現存的政府才能存在。這樣構成的國家更容易陷於戰爭。目前若歐洲的居民處於小康水平而沒有剩餘的產品,那什麼能使歐洲各國參與戰爭呢?若你帶領人們參與戰爭,你必須有誘餌。如果你沒有現存的、由武力產生的強制的制度,你便不能僱傭他們為你服務,你必須說服他們投入戰爭。用這樣方式刺激人類相互殘殺,這必定難以實現。顯然,罪惡的戰爭是財產不均的產物。只要妒忌和腐化的這種源頭存在,談論世界和平便不切實際。這個源頭一枯竭,其後果將會消失。積累將人們組成一個集體,使他們適合像機器一樣被玩弄。若搬開積累這個絆腳石,每人將會與別人友愛、相互關愛地共處,但人人都獨立地思考和判斷。現行制度的擁護者至少不妨考慮他們擁護什麼,並且權衡他們贊成現行制度的觀點和此制度的種種弊端。

  另一種情況,不如上述種種情況重要,但也值得一提。這就是人口問題。據估計,歐洲的平均耕作水平可以大大提高,維持多於目前人口五倍的居民生活。人類社會有一條規律,根據此規律,人口總是保持在生活資料相適應的水平上。在美洲和亞洲的遊牧部落,經過許多世紀,我們從沒發現,人口增長,以至於有必要耕種土地。在歐洲的文明國家,生活資源通過土地壟斷被保持在一定限度,所以,如果人口過剩,社會的下層階級更無法獲得生活必需品。毫無疑問,有些特殊情況的巧合,使這方面偶而發生一些變化,但是,通常的情況下,人口標準在若干世紀中大致沒有變動。因此,我們可以認為現存的財產制度把我們相當多的孩子扼殺在搖籃中。無論人的生命具有多大價值,或準確地說,無論人在自由平等的社會中能夠享有多少幸福,但我們可以認為在人一出生時,這裡反對的制度便消滅了五分之四的人生的價值和人類幸福。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