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論奢侈的影響

2024-10-04 16:31:57 作者: [英]威廉·古德溫著 鄭博仁、錢亞旭,王惠譯

  對於已經建立起來的原則,第二個反對意見來自「奢侈影響說」,它斷言:「民族同個人一樣,也有青年和老年之分;當一個民族由於軟弱和生活方式腐化已近衰老時,要他們重新天真活潑起來,乃是人力所不及的。」

  顯而易見,這種觀念部分建立在對田園生活和黃金時代的浪漫幻想上,天真並不是道德!道德要求人們滿懷激情地運用智慧來增進大眾福利。如果一個人不善廣闊地思考,是不可能德行卓著的。他必須努力使一件無私的行動產出全部有益的結果,並且必須懂得如何使用適當的方法取得這樣的效果。雖然無知較奢侈、虛榮和浪費而言,其害處可能小些,但它乃是缺乏教養之輩的惰性習慣和局限觀點,也並不包含更多的真正道德。一些具有高尚情操的人,因為對自己所處時代中盛行的冷酷、自私、無恥和墮落深感憎惡,於是在想像中重新回到了挪威的森林或蘇格蘭那荒涼、不舒適的高地去尋找一種更為純潔的人種。不過,這種想像只能是失望的產物,絕不來自理性和邏輯推理。

  要說無知比成見更容易接受智慧,那就等於承認缺乏道德比沒有道德更為幸運。因此,與其把一個陷入奢侈的民族比作一個染上惡習的人,不如把它比作一個敗壞了身體而行將就木的人。不過,這兩種比方都不是很確切。

  同個人情況相比,一個民族的變化會更多些,它不會像前者一樣頑強地抵抗能使之進步的一貫努力。其原因是:在一個民族中,有些人的惡習並不像別人那麼深,他們只會在很小的程度上不願意聽從真理的聲音;由於正確想法所固有的性質,這些人的數量一定會按照一般的趨勢不斷地增加;真理的每個新信徒都會成為促使他人轉變的媒介;隨著信徒數量的擴大,克服他人成見的方式也會根據人們脾性和先入之見的不同而相應地變化。

  此外,在歷史的舞台上,一代代新人不斷地替換著一代代舊人,新一代往往不會像老一代那樣有那麼多有待克服的成見。假定一個專制國家由於某些國情的突變而取得了自由的勝利,這一代人的子女將在更為堅定和獨立思考的習慣中成長;他們父輩的順從、怯懦和圓滑將讓位給他們正直的態度和明確果斷的判斷能力。上一代人性格中的片面和不完善將在下一代身上得到完善,變得更加純正。

  最後,公正合理的觀念在改革民族性格上的力量在一個方面是遠遠大於任何能夠施加於個人身上的力量的。它並不像以往的慣例那樣用理論的力量來糾正個人的錯誤,而是把一個人安置在一個全新的環境中,使他的習慣完全被打破,使他賴以行動的動機也被改變。這個作用在每個人身上的共同機制對整個社會產生了一種推動力,從而使人們不會因為想到過去的社會關係而再去做壞事情。新的觀念在世上彰顯,而那些易在個人身上出現的無力和低能將被整個社會普遍的熱情和同心協力的景象所抵消。

  但是,還曾有人進一步斷言:「即使一個奢侈的民族由於無法繼續忍受痛苦或臭名昭彰的篡奪而最終接受了人類社會的公正原則,他們也不能把這些原則固定下來,不久之後就會為他們的惡習引回到以前的惡行和腐化中去。」這也就是說,他們能夠有趕掉篡奪者的英雄氣概,卻不能有阻止他再回來的適度決心。他們會從昏睡中覺醒,但並未形成一種新的性格和不同的觀點;在根據自己確信的原則行動一段時間後,他們又會突然變得理解不了那些原則的真實性,感覺不到它們的影響了。

  人總是根據自己對事物優越程度的認識來行事,因此,人們所犯的錯誤大多數都可以歸因於他們在做選擇時所抱有的狹隘片面的觀點。眼前的快樂可能看來比長遠的善行更可靠、更可取,但他們從來不會明知而故犯去選擇惡行。無論何時何地,一旦他對某個問題的認識變得明確而無可辯駁,必然也就會引起相應的行動或明確相應的行動方向。我們很難想像:這樣向真理邁進的一步又會輕易地倒退回去。一群人一旦發現了長期統治他們的某種惡性的有害後果,並且成功地脫離了這種統治,他們是不會自願去恢復這種已經被消滅了的禍害。人們一旦完全覺醒而認識到了真理,我們就沒有理由認為他們對過去惡行的回憶能有足夠的力量把他們再度引回到荒謬和沒有任何補償的屈從中去。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