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制訂計劃,按部就班地接近目標 拖延,會讓你越陷越深
2024-10-04 15:22:30
作者: 韓春澤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此詩說的就是拖延心理。在現實生活中,總有一些人喜歡把今天的事情放到明天去做,明天的計劃拖到後天去執行。有了想法不去實現,而是在行動上一拖再拖,這是典型意志力不堅定導致自控力下降的表現。
其實,很多人都有過拖延的經歷,想要完成一些事情,但卻遲遲不動。例如我們想補充文化知識,從書店買來很多書,但一直沒有時間看,只把它放在書架上當裝飾物;我們想鍛鍊身體,到健身房辦了一張健身卡,卻總想著過兩天再去,直到健身卡到期可能也沒去幾次;我們想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但卻一直拖著計劃不去實施,只用一句「晚幾天再做也沒什麼」就安慰了自己,最後工作越堆越多。
為什麼有人能獲得成功,有人卻註定失敗?很多時候都是拖延心理導致的。成功人士有很多優秀的品質,他們意志力堅定,能控制自己堅持不懈地努力,做事也決不會拖拖拉拉。而失敗的人縱然有崇高的理想和一腔熱血,但不去控制自己付出行動,即使成功就在前方,也會與它擦肩而過。
記得有一個《寒號鳥》的故事,是說寒號鳥羽毛美麗,歌聲嘹亮,就是不夠勤奮,它看到別的鳥類都為冬天準備糧食,壘窩時,自己卻不著急。冬天一眨眼就到了,其他動物都在窩裡感受溫暖,只有寒號鳥在淒冷的寒風中哀叫:「多羅羅,多羅羅,寒風凍死我,明天就壘窩。」可是每當第二天太陽出來,溫暖的陽光照在它身上的時候,它就又忘了夜晚的寒冷。寒號鳥日復一日地拖延,終於春天來了,其他鳥類都出來擁抱溫暖的大自然,而寒號鳥早被凍死了。
魯迅先生說過,偉大的成績和辛勤的勞動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勞動就有一分收穫,日積月累,從少到多,奇蹟就可以創造出來。然而寒號鳥只知道拖延,不付出辛勞,奇蹟自然不會降臨到它的身上。拖延是一種態度,也是一種習慣。當你習慣了拖拖拉拉,縱然能讓自己一時輕鬆,卻會為日後帶來更為沉重的負擔。
自控力差會使人們在工作、學習或生活中飽受拖延之苦,為計劃的執行造成很大負面影響。網上有一張有趣的暑假時間和暑假作業完成量的函數圖,學生們把暑假四分之三的時間花費在玩上,只有最後四分之一的時間用來完成暑假作業。而且在這有限的幾天時間內,他們還是一拖再拖,直到開學前最後兩天,才會拼盡全力寫作業。學生們肯定會想,只要作業寫完了就行,早幾天晚幾天沒什麼區別。他們這種想法完全是錯誤的,因為拖延完成作業給他們帶來的負面影響就是作業質量下降。
心理學家對拖延心理做了多項研究,其中一項研究了拖延心理對任務完成質量的影響。實驗人員以大學生為被試者,將他們分為A、B、C三個班。這些被試者都需要在三周之內完成三篇論文,不得延期,只不過實驗人員對每個班級交代的方式不同。對於A班,實驗人員告訴他們可以在第三周的最後一天交三篇論文;對於B班,實驗人員告訴他們要安排每篇論文的上交時間,將時間上報;對於C班,實驗人員告訴他們每個周末都要交一篇論文。等學生們交上論文後,實驗人員對這些論文進行評分,結果發現,三個班級中論文寫得最好的是C班,最糟糕的是A班。
通過實驗可以看出,A班可以在第三周的最後一天交上三篇論文,而且不在完成時間或進度上做任何規定,這樣他們在三周時間內可以盡情放鬆,把寫作任務都堆到最後幾天。因為急著趕工,不能對論文的每個步驟進行深入思考,所以寫出來的東西禁不起推敲。而C班被告知每周末交一篇論文,首先幫他們把一項大的任務分成了三個小任務,這樣學生能進行規劃與統籌安排。即使他們也會拖延到周末最後一天去執行,但一次趕製一篇論文總比一下趕製三篇要輕鬆,自然就能寫得更好。
洛克菲勒曾經說過:「不要等待奇蹟發生才開始實踐你的夢想,今天就要開始行動。」無論你拖延或是不拖延,事情都在那裡,不會隨著時間的流失而減少。既然我們早晚都要完成這些事情,為什麼不早點做完呢?拖著不做只會讓任務越積越多,並且不能做得精細。而早點將計劃付諸行動,才能品嘗到美味可口的果實。
要想用堅定的意志力約束自己按照計劃完成任務,就需要與拖延心理做抗爭。只有提高自控力,打敗拖延,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務。怎樣才能提高自控力,擺脫拖延困擾呢?
如果我們需要在一段時間內完成一些工作任務,可以先將整個任務分成幾個小部分,記下每天需要完成的任務量。每天完成一些,會感覺很輕鬆,日積月累就能達到總的目標了。
你還可以在心裡「欺騙」一下自己。雖然工作完成時間是一個星期,但你可以在心裡對自己說:「還有三天就要上交任務,一定要抓緊時間完成。」當你給自己創造一種急迫感,就不會再耽誤時間了。
此外,你還可以靠獎勵的方式讓自己打敗拖延。每次及時完成任務,就給自己買一個喜歡的東西,這樣也能提高行動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