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情緒控制不是情緒壓抑
2024-10-04 15:22:27
作者: 韓春澤
人們經常用「喜形於色」這個成語來形容一個人情緒和表情相一致,說明這個人表里如一,真實可信。然而在生活中,有很多人習慣壓抑自己的情緒,努力讓自己做到喜怒不形於色,這是為什麼呢?原因主要有兩方面。第一,相對於情緒化的人來說,成熟、穩重的人更值得信賴,因此有人為了在他人心中留下好的印象,而壓抑自己的真實情緒。第二,在人際交往中,為了不讓對方一眼猜透自己的心思,也會壓抑自己的真實情緒。
不過心理學家認為,一個人長時間壓抑自己的情緒,會影響身心健康。
心理學家為證明壓抑情緒會為個人帶來不良影響,特別做了以下實驗:
實驗人員召集一群彼此不熟悉的女士作為被試者,並將她們隨機分為兩人一小組,再將所有小組歸為三個大組。每個小組中的兩名成員先做一下自我介紹,為彼此增進了解,然後實驗人員在她們之間放一塊隔板,將兩人隔開。兩名成員雖然彼此看不到對方,並且無法交流,但是她們可以通過監視器觀察對方。被試者坐在各自的座位上,實驗人員先給她們看一段三分鐘長的自然風光影片,同時記錄她們各自的血壓情況。接著實驗人員給她們再看一段16分鐘的戰爭紀錄片,主要記錄二戰期間,日本被原子彈轟炸的情景,目的是喚起她們生氣、厭惡、憤怒等多種負面情緒,同時測量並記錄她們的血壓。
看完影片後,實驗人員會給三大組分別發出指令。隨後小組之間的兩名成員可以相互對話。第一大組被要求被試者同成員交流時不要表現出情緒跡象,也就是要壓抑自己的情緒;第二組被要求重新思考和評價自己的情緒;第三組不用接受任何指令,只需聽一段音樂片段即可。
指令下達完畢,兩名成員之間的隔板被拿開,接著她們開始面對面交流,自由討論自己對影片的看法和感受。此時,實驗人員已經將被試者的對話場景全部記錄下來,在對話結束後放給心理專家觀看,專家再根據被試者的反應給出解答。
實驗人員經過分析最終數據發現,壓抑情緒組在壓抑情緒前反應正常,血壓也正常,但是在被告知要壓抑情緒後,就表現得心不在焉,反應行為減少,血壓也明顯升高。也就是說壓抑情緒為被試者的身體和心理帶來了負面影響。
從實驗結果可以看出,情緒壓抑組對自己產生的真實情緒進行了壓制處理,她們的負面情緒並沒有因為壓抑而不存在,而是先被虛假的情緒包圍,當這些虛假情緒退去後,人的真實情緒又會恢復到原始狀態,也就是說被試者通過某種方式把情緒隱藏起來,但壓抑情緒並不能真正消除不良情緒。而重新思考評價組是通過思考現實處境和結果,通過某種事物轉移情緒,並將情緒逐漸淡化,以至負面情緒完全消失,這是為避免負面情緒帶來不良影響,有意識調控情緒的行為,是一種真實有效的情緒管理。這也說明情緒壓抑與情緒調控有著本質上的區別。
情緒壓抑就像將一塊燒紅的鐵塊,雖然用東西將它的外表包裹起來,讓人感覺不會那麼燙手,但如果把包裹物取下來,鐵塊還是那麼燙,人們仍舊不敢觸碰;而情緒控制就好像是一塊被燒紅的鐵塊,將它放在冷水中慢慢降溫,等它退去了燙手的溫度,怎麼觸碰也不會被燙傷了。所以壓抑情緒不是最終的解決辦法,只有通過冷靜思考,將負面情緒慢慢淡化,才能做到真正的調控。
因此,我們在日常生活或者工作當中遇到困難和阻礙,產生了負面情緒,就應該想辦法發泄,而不是將它壓制在心中置之不理。
當一個人在壓抑自己的情緒時,越是用力控制自己不去想負面情緒,越會消耗過多意志力,反而得不償失。不過,在某種場合如果不顧及形象,肆無忌憚發泄自己的情緒也會為自己帶來不良影響,所以,我們在發泄情緒的時候應該找到適宜的方法。
首先,應該衡量自己的情緒到底會為自己帶來怎樣的影響,如果當時的場合確實需要我們壓抑情緒,我們可以先壓抑一下,等找到合適的時機、合適的場合,再將負面情緒發泄出來,千萬不能一直忍著。
其次,發泄情緒除了外在的表現之外,還有很多種有效方式,例如通過替代性方式來發泄。可以在大腦中假想一個對象,然後把不滿和抱怨都發泄到這個假想對象上,想像著把他大罵一頓,他已經向你道歉等等。還有就是運動、唱歌、找朋友傾訴等,也是宣洩不良情緒的有效方式。
再次,告訴自己情緒壓抑不是情緒控制,一定要增強控制情緒的能力。人們通常習慣控制自己的情緒,好表現得平易近人,讓人覺得更好相處。但是我們在心裡一定要將兩者區別開來,這樣才有利於調控情緒。
總之,不管你用什麼樣的方法來控制情緒,最終目的都是不讓負面情緒控制自己,而是要讓它冷卻,直到消失,或是被另一種好的情緒代替。當負面情緒出現時,我們要思考自己的目標是什麼,認清目標,就能擺脫情緒困擾這個障礙。還可以將注意力放到其他事情上,讓自己冷靜下來,負面情緒就會慢慢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