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吃虧心理學> 代價最低的自保之道:難得糊塗

代價最低的自保之道:難得糊塗

2024-10-04 15:04:52 作者: 張濤

  利益衝突,是我們在生活中產生矛盾的根源。人人都有趨利避害的心理,當我們和他人發生利益衝突的時候,自然而然會維護自己;而雙方的對抗,會使矛盾愈演愈烈。

  但是仔細想想,你也許會發現,在這些眼前利益、表面利益之外,也許還有無形的利益摻雜其中,但卻被大多數人忽略了。錙銖必較的爭鬥,並不讓人覺得你很精明,因為有些重要的帳你並沒有算。

  而人際爭鬥,哪怕是小的爭鬥,也可能引發連鎖反應,演化成大危險。精通世故的人,都懂得防微杜漸以遠離危險。

  宋朝尚書楊玢晚年辭官回家,無憂無慮地與家人安享剩下的時光。

  有段時間,後院總是傳來嘈雜的聲音,管家叫人去看,原來是鄰居想要蓋新的住宅,嫌原來的地方不夠大,就私自鑿掉楊玢家的後牆,將他們的舊宅占去了一半的地。

  管家把這件事告訴了楊玢的侄子們,侄子們立刻聚集在一起寫好訴狀,準備上告鄰居。

  

  楊玢知道了這件事,把侄子們都叫到書房來問他們:「你們為何要狀告鄰居?」

  侄子們回答:「他們不經過我們同意就把舊宅占去一半,簡直欺人太甚,這自然是要告他們的。」

  楊玢又問:「是我們的家宅大還是他們的家宅大?」

  「我們的大。」侄子們回答。

  楊玢接著問道:「占去我們的一半舊宅之後是我們的大還是他們的大?」

  侄子們又回答:「還是我們的大。」

  「那不就行了,不用再告他們了。」楊玢說。

  這是什麼道理?楊玢難道是老糊塗了?侄子們全都看著楊玢,感到十分不解。楊玢看他們不明白,就指著窗外的落葉說:「樹葉原是長在樹上的,但總有枯萎的一天,我們的家宅再大、錢財再多我們也總有死去的一天,這些東西爭來爭去有什麼用呢?」

  侄子們聽完後呈上訴狀說:「您教訓的是,我們本來還打算告他們的,現在不再計較了。」

  楊玢拿過訴狀,提筆在上面寫了四句話:四鄰侵我我從伊,畢竟須思未有時。試上寒光殿基望,秋風衰草正離離。

  楊玢的意思,正是說要在私利上看透一些,遇事就退讓一步,不必斤斤計較。

  侄子們聽了楊玢的話,家裡再也沒人提這件事,就好像楊家人並不知道自己的舊宅被人占走一樣,倒是蓋起新房的鄰居對於楊家人感到十分不好意思,常常上門拜訪,表現得很客氣。

  毫無疑問,楊玢是個大度的人,而且看透世事,超脫了世俗利益的牽絆,境界很高。不過,從另一個角度解釋這件事也說得通。在中國古代,下台的高官不得善終的案例比比皆是,原因很簡單,就是多年的官場生涯,恩怨情仇如蛛絲密結,隨便哪條線都有帶來大麻煩的可能。因此,深諳世故的官僚們,大多養成了「和為貴」的習慣,吃虧的時候算的不僅僅是表面帳。所以楊玢才告誡子孫,對利益要看透些,遇事退讓一步,不必斤斤計較。

  古今中外,越是成就一番事業的人身上,類似的事就越多。有的人吃虧不計較,是為了不惹麻煩,有的人是為了不妨礙更大的利益,有的人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名聲。

  于右任是中國著名的書法家,他的書法在當時十分受歡迎,很多有名的、有權的、有錢的人都爭相收藏他的作品。

  很多商人知道于右任的名號,但是又出不起錢購買他的書法作品,於是就找集市上一般的書法人做一些招牌,署上于右任的名字掛在自己店裡招攬顧客。

  于右任的學生上街吃飯,在一家小飯店裡看到署名于右任的招牌,招牌上的字歪歪斜斜,下筆輕重不分,一看就知道不是自己老師的作品。學生趕緊回去把這件事告訴于右任,說這家小餐館欺世盜名,老師應該出來制止這樣的行為。

  于右任聽完,緩緩放下筆問:「這塊招牌上的字寫得怎麼樣啊?」學生趕忙回答:「歪斜難看,整體結構都有問題,連我看了都覺得丟人。」

  「哎呀,那可不行,你快告訴我那家小飯館在哪裡,叫什麼名字?」

  學生說出小餐館的地點,以為老師是要去找他們評理,誰知于右任拿出筆墨,提筆寫下那家餐館的名字,末了還蓋上自己的大印。

  學生不解,問老師這是要幹什麼,于右任回答:「你剛才不是說那塊招牌上的字慘不忍睹嗎?人家盜用我的名聲,說明非常認可我,但字寫得太難看,毀的還是我的名聲,既然這樣,不如我就給他寫個真的,把那個假的換下來,你看如何?」

  學生聽完老師的話,就又跑了一趟,把老師的真跡送到小飯館去了。

  小飯館的主人收到真跡,即驚喜又愧疚,沒想到自己造假竟然換來了大師的真跡,也沒想到大師為人如此大度,店主只有深深感激了。

  于右任的做法,體現了他的大度。同時也不得不承認,這大度裡面也有對利益的考量。我們不妨重新讀一下上述故事中于右任的話:「人家盜用我的名聲,說明非常認可我,但字寫得太難看,毀的還是我的名聲,既然這樣,不如我就給他寫個真的,把那個假的換下來。」不得不說,這是對「該怎樣維護自己的名譽」的考量。當然,這種考量無損于于右任的形象,誰不愛護自己的名譽呢?

  于右任用「難得糊塗」的方式應對別人對自己利益的侵犯,胸襟寬廣,處理方式很睿智。

  能吃虧的人不會與他人發生過多糾紛,這樣的人也必然會受人尊敬,歷史上有很多因此而留下美名的人,王旦就是其中一位。

  王旦和寇準同一時期被選拔上來,兩人性格迥異,各有才華,很快就都成了朝廷的重臣。

  宋真宗趙恆在位期間,王旦和寇準同在中央樞密院任職。兩人性格不合,寇準就總是在別人面前說王旦的壞話,但是當別人問起寇準,王旦卻總是稱讚。趙恆覺得很奇怪,就問王旦為什麼對於寇準的數次謾罵毫不在意,還總是幫寇準說話,王旦說:「他說我的壞話,我並沒有聽到,若是有什麼,我作為宰相這麼久一定有失職的時候,他能這麼說說明他為人耿直。寇準才華過人,我沒有誇讚他,只是實話實說而已。」

  一次,王旦的手下犯了錯,寇準知道後馬上向宋真宗趙恆匯報,王旦因此受到責備。不久,寇準的手下也犯了錯,辦事人員將這件事告訴王旦,希望他匯報給宋真宗,讓寇準也受到責罰,但是王旦卻把文件送給寇準,請他主動改正。

  就是因為王旦每一次都通情達理,對寇準不計較、不報復,還總是不計恩怨舉薦寇準,所以寇準最終放下成見,對王旦的為人讚嘆有加。寇準十分愧嘆、佩服王旦,以後逢人就誇獎王旦的大度。

  用「難得糊塗」的態度面對吃虧,我們並不總是收穫損失,你看,王旦就用吃虧換得了寇準的尊敬,進而贏得了更多人發自內心的敬佩。

  大事上不能糊塗,我們一定要有是非觀念,但在非根本的事情上,我們不妨糊塗,吃虧了權當不知道,成全他人,求個相互安好。這並非軟弱,而是一種灑脫的生活態度,是寬容性格的體現。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