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德國古典哲學講演錄> 六、圖型法和知性原理

六、圖型法和知性原理

2024-10-04 14:59:31 作者: 鄧曉芒

  那麼最後我們看看這個範疇所構成的圖型。範疇有它的圖型,為什麼要有圖型?就是說範疇是來自知性,是先天的,屬於先驗邏輯;那麼經驗的知識呢,它有後天的成分,從感性而來的一些經驗材料。範疇要把這些東西抓起來,才能夠構成知識。所以,這兩個方面作為知識的來源是不同的。任何一個知識裡面都有兩個來源,一個是先天的範疇,另外一個是後天的經驗材料,這個我在前面已經講到了。那麼這兩個來源既然不同,所以它們是不可通約的。抽象的概念和具體的感性表象,怎麼能通約呢?它不能放在同一個層次上面來談嘛。那麼不能通約,它們就有一個困難,就是說,這些範疇如何能夠把握這些後天的經驗材料呢?康德認為必須要有個中介。這個中介呢,就是圖型。圖型法,Schma就是圖型,Schematismus就是圖型法。就是通過圖型法把先驗的範疇和後天經驗的表象結合起來,通過圖型能夠使經驗材料結合到那些範疇底下來構成對象。所以圖型是一個中介,能夠把知性和感性連接起來,形成判斷。我剛才講了,在康德看來,知識的細胞是判斷,範疇表還只是些概念,那麼如何能夠借它來形成判斷,如何能夠去結合那些經驗的材料,這個中間需要一個圖型。有了圖型它就可以建立一個判斷,就可以用範疇來判斷一個對象了:這個是那個的原因,那個是這個的結果,可以結合在經驗對象之上來下判斷了。那麼這個圖型是什麼呢?他認為是時間,或者說是「時間的先驗規定」。我們在先驗感性論裡面已經講到了,時間是屬於感性論裡面的先天直觀形式,在感性論裡面它是最根本的,所有的空間形式所把握到的東西都要歸到它上面來講。但是,時間的這樣一些形式呢,作為感性論的最高頂點,它又可以作為結合感性和知性範疇的一個中介。這就在於它有一些先驗規定,這些先驗規定是通過想像力所規定下來的,通過一種先驗的想像力,想像力對時間加以處理,先驗地對它作了一些規定。比如說,時間的系列,時間的內容,時間的次序,時間的組合,等等。時間本身沒有什麼規定,它就是一個先天的直觀,但是想像力可以對它作一些處理,做出一些先驗的規定。當然想像力也有先天的和後天的,先驗的想像力和後天的再生的想像力。比如說聯想、記憶,這屬於後天的。康德這裡講的想像力主要是先天的、創造性的。人先天就有一種想像力,能夠對時間加以處理。那麼通過這種處理呢,就能夠把範疇和經驗材料結合起來,由此形成了一些知性原理。

  這些知性原理呢,包括這樣四大類,它所有的東西都是按照這四大類來安排的。首先是「直觀的公理」,就是一切直觀的東西都有它的擴展的量,一個是在空間上擴展,一個是在時間上擴展。這就是直觀的公理。任何一個東西都可以在時間和空間上對它加以規定,只要是自然界的東西,不是你幻想出來的東西,它都會有時間、地點,你都可以對它加以大小長短的規定,這是一個公理。那麼其次就是「知覺的預測」,知覺可以預測,怎麼預測呢?當然它本身不能預測,你預測你今天出門將碰到一輛什麼顏色的汽車,預測不了。但是如果給你一種顏色,你就可以預測了。在這種顏色的基礎上,我們可以想像,它也許過幾天變淡了。比如說一朵紅色的玫瑰花,我可以預測,過幾天它的顏色就會淡下去,它的程度就會減少,它將變成什麼樣子,這個是可以預測的。給你一個既定的質,我就可以預測它的程度,這就是知覺的預測。那麼直觀的公理呢,它是屬於「時間的系列」,在圖型上面是屬於時間的系列,它都是在時間系列之中來加以把握的。那麼知覺的預測呢,它屬於「時間的內容」這樣一種先驗的規定。第三大類是「經驗的類比」,它屬於「時間的秩序」。時間有它的秩序,包括實體,實體永遠不增不減,我們講物質不滅定理,實體是永遠不增不減的。那麼,因果性永遠是相繼的,不能倒因為果,這都是時間秩序的規定吶,時間的持存,時間的相繼。再一個呢,交互性,協同性。協同性呢,它是時間的並存。協同性有好幾個選言支,形成一個選言判斷。不是這個就是那個,不是那個就是那個,幾者必居其一。所有這些可能性都並存。它們都是通過時間的不同圖型而建立起來的。最後一類呢,是「一般思維的公設」,也是通過時間的圖型而建立的,這就是「時間的總和」,可能性、現實性和必然性都是從時間的總和方面來看待事物的。可能性,藉助於它的時間圖型,在時間的總和裡面,它是符合經驗的形式的。現實性在時間的總和裡面是符合經驗的質料的。必然性在時間的總和裡面,是符合一切經驗的普遍法則的。這就是可能性、實在性和必然性,它們也要通過時間的先驗規定,才能夠形成。

  本書首發𝗯𝗮𝗻𝘅𝗶𝗮𝗯𝗮.𝗰𝗼𝗺,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而所有這四條,直觀的公理,知覺的預測,經驗的類比,一般經驗思維的公設,都是屬於知性的原理。我們講人為自然界立法,是康德提出來的一個很重要的命題,哥白尼式的革命,不是自然界讓我們獲得了知識,而是我們人為自然界建立了知識的法庭,建立了因果性、實體性、量、質等等這樣一些範疇。人為自然界立法。那麼立了哪些法呢?就是立了這樣四條主要的法則。直觀的公理,知覺的預測,經驗的類比,一般經驗思維的公設,這是我們為自然界所立的法。我們就是用這一套原理,來把握自然科學的知識。而所有這些範疇和原理,都來自於先驗自我意識這樣一種能動性,就是本源的統覺的綜合統一。那麼它的中介呢,就是這些圖型。圖型在裡面起一種什麼作用呢?就是能夠通過時間把抽象的範疇具體化,把它們運用於經驗對象。而任何經驗對象,都離不了這樣一些範疇來建立。如果沒有這樣一些範疇先天地建立起一個對象,那麼我們就只好跟從休謨的判斷,認為一切知識都不可靠。

  再就是,這個原理和範疇體系在康德看來是最完備的,沒有任何漏洞,而且是普遍的,它可以到處運用。我們掌握了這樣一套體系,我們就可以把握康德的主要思路,在任何地方,比如在《實踐理性批判》裡面,在《判斷力批判》裡面,在倫理學裡面,在宗教學裡面,所有的地方,他都是從這四個層次,一步一步地來探討。他把這個框架用到所有的地方,先是量,然後是質,然後是關係,然後是模態。他到處都是這樣運用的。所以今天講的這個範疇表以及它的原理是很重要的。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