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大清后妃傳奇> 3、毫無政治遠見的皇太后

3、毫無政治遠見的皇太后

2024-10-04 14:20:16 作者: 上官雲飛

  從西安回鸞後,光緒帝更加陰沉了。對於他心愛的珍妃於他25歲那年被投入寧壽宮北的宮井溺死,對於國家朝政的難以為繼,他都清醒認識到了,但是他沒有發言權,這是一種怎樣的痛和沉默?

  光緒的愛情生活比較專一,自珍妃死後,他慣於孤獨。對隆裕皇后和瑾妃均沒有興趣,還常常對皇后的問候表示不滿。但他跟皇后鬥氣不鬥嘴,有她只當沒她,俗話說「幹著她!」,把她晾在一邊。他對皇后至死也沒有感情,甚至還有解不開的怨仇。皇后與光緒帝分居,具體年月雖不可考訂,但到光緒死時已有10年了,皇后事實上守了一輩子活寡!

  光緒帝病重時,住在中南海的涵元殿裡。據一位劉姓老太監回憶,當時光緒雖然已久病不愈,還是按照規矩伺候光緒帝刮臉理髮。光緒像木頭人一樣,不說也不動,聽從下人們的擺布。他們都知道光緒的脾氣,趕緊伺候,趕緊離開。孤獨慣了的人,決不願有人在一旁打攪。在光緒面前當差的人,都是低著眼皮做事,一句話也不說,這是一向的習慣。

  

  有些日子,皇后常來問候,光緒依然像往常一樣,除去請老太后萬安以外,冷冰冰地沒一句閒話,彼此都心照不宣。皇后來是另有使命,是來察考監視皇帝的喜怒哀樂,一言一行,都要報告給太后。所以,皇后一來,就引起了皇帝的不安,甚至憤懣。光緒是個容易暴怒的人,但多年的宮廷坎坷,使他也小有智慧。一天,皇后進見完畢,皇帝吩咐她「請跪安吧」,那就是請她退下。皇帝的寢宮,不願意誰在一旁,是完全有權力讓誰退下的,何況在病中。光緒連說兩次,皇后裝作沒聽見,大概是銜命而來有所仗恃吧。於是光緒暴怒了,奮起身來,用手一抻皇后的髮髻,讓她出去,把一隻玉簪子都摔在地下了。這是光緒臨死前十幾天的事。

  皇后向慈禧訴苦,慈禧表情沉鬱。沒有多說話,只是叫她以後注意點兒。只是已經沒有以後了。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1908年11月4日),光緒帝在做了一輩子傀儡皇帝後,於憂憤交加中死去,年僅38歲。

  光緒一生無子嗣。他死後,病中的慈禧猶念念不忘權欲,立醇親王載灃(光緒的弟弟)的兒子溥儀為皇儲。但溥儀是承繼同冶帝還是承繼光緒帝?這事別人看來無所謂,可是對隆裕皇后卻非同小可,因為這關係到她以後的命運和地位。在清宮二十多年,她目睹慈禧太后的種種威勢,太后的寶座她不一定覬覦很久,但是如果有機會,她是一定不會放棄的。

  光緒帝在臨死前夕,見到了叔父慶親王奕劻。他哽咽著囑告奕劻,慈禧太后對他懷恨已久,一定不會讓溥儀承繼他,希望他能看在親叔父的情誼上,為他力爭,否則他死不瞑目。

  果然,慈禧宣命溥儀只承繼同治,而不肯答應讓溥儀兼承光緒皇帝之祧。慶親王再三請求,她露出怒意。慶王跪下叩頭奏道:「從前穆宗皇帝大行,未曾立嗣,故有人尸諫。現今皇上大行,若不想出一個兼顧立嗣的法子,仍象穆宗一樣無子嗣,能保證沒有第二個人來進行尸諫嗎?」

  慶親王所說尸諫之事發生說同治帝死後,慈禧不按規定立同治的子侄輩為嗣皇帝,而立同治的兄弟輩光緒承繼大統,這樣,同治帝便沒有後繼者了。滿朝大臣懾於慈禧淫威,無人敢言。只有一個小小的京官,吏部主事吳可讀,寫了一份奏摺,提出抗議,然後在同治帝陵寢惠陵附近的馬神橋上以身相殉。

  慈禧一聽慶王提及這事,不免有些後怕,這才略略點頭,要慶王速去擬旨,讓她審閱。總算勉強通過了。

  只會幹著急的隆裕皇后,聽到這消息,長長地吁了一口氣,十分感激慶親王的暗中相助。雖然慶親王是受光緒之託,但是畢竟結果也是對隆裕有利的。第二天,她被慈禧召去,面授機宜,無非是新皇帝登位後,慈禧自己當太皇太后,而她名正言順地成為皇太后,參攝政事。接著,慈禧又令軍機大臣擬了一道詔旨,指定:「此後國政,即完全交付監國攝政王。若有重要之事,必須稟詢皇太后者,方由監國攝政王按所詢裁奪。」

  慈禧這樣做的目的,不但是憐惜自己的親侄女,更是為了植葉赫那拉氏的勢力,繼續執掌大清王朝的大權。

  過了一天,慈禧也死了。坐上太后寶座的光緒皇后,被尊為「隆裕」。為感謝姑姑的厚恩,她在慈禧棺木下葬前,大肆鋪張,特地花費幾十萬兩銀子,用紙紮成一隻巨形大法船,長約十八丈,寬二丈,船上樓殿亭榭,陳設俱備。侍從篙工數十人,高度與活人一般,統統穿上繡衣。船上設寶座,旁列太監宮女及一切器物用品,下面跪著身穿禮服的大小官員,仿佛慈禧平時召見大臣時的樣子。船頭懸一黃緞巨帆,上書「中元普渡」四個大字,船外圍繞無數紅蓮,內有巨燭點燃。船製成後,由攝政王載灃代表皇帝溥儀致祭,祭罷,將大法船運到東華門外焚化。又焚去紙紮人馬,器用物品無數。為慈禧下葬之儀,隆裕不顧國庫空虛,費去銀子一百二十五萬兩。

  隆裕為人,優柔寡斷,比慈禧遠遠不如。慈禧在政治上頗有手段,雖然殘忍毒辣,但還有自己的見解,對於王公大臣,也有一定的籠絡手段。而隆裕為太后之後,個人毫無主見,一切為其寵監小德張操縱,在政治上毫無建樹。

  按照慈禧開創的先例,隆裕本可以在慈禧死後以太后的身份卵翼幼帝,攝取清朝大權,當時也有「垂簾」復活的傳言。但是隆裕在政治上平庸無能,其實並無「垂簾」其事。

  光緒死後,隆裕曾想仿效慈禧「垂簾聽政」。等到奕劻傳出慈禧遺詔立溥儀為皇帝,載灃為監國攝政王時,隆裕雖取得了對軍國大事一定的決定之權,但離「垂簾聽政」的美夢還相差甚遠,自己又沒有力量來實現這一美夢,他倚為心腹的小德張,是個只知道聚斂錢財的無能太監,絲毫沒有政治頭腦。隆裕受小德張慫恿,在宮中東部大興土木,修建「水晶宮」,以為玩樂之所;按清代相沿已久的制度,在「國服」期間,不得興修宮殿,然而隆裕對此並不顧忌。而且在當時清廷正在興建新式海陸軍,所需經費巨大,國庫本來已經空虛,財政捉襟見肘,建軍的費用尚且不足,又要撥款修園建殿,無疑大大加重了國家則危機。而隆裕不管這些,命今度支部挪用建軍銀兩,立即撥出巨款,以為個人娛樂,引起朝野的不滿和議論,後雖然因為革命軍起而不得不停止,但這件事更顯露出隆裕的平庸無識。

  由於她未能像慈禧那樣「垂簾聽政」,又不能隨心所欲,心中不快,以致遷怒於攝政王,與載灃發生了矛盾。宣統二年五月(1910年6月),載灃命毓朗、徐世昌為軍機大臣。數日後,隆裕下令載灃將這兩個人撤去,載灃婉轉相勸請求暫緩行事,隆裕則毫下讓步。載灃不得已,反駁說:「太后不應干預用人行政大權。」隆裕也無可奈何。像這樣隆裕憑自己感情衝動來制約載灃行動的事,並不少見。

  載灃生性懦弱,在政治上也無主見。他在受命監國執政期間,里有隆裕制肘,外受奕劻,那桐等人脅持,他的地位雖是監國攝政王,但並沒有任何作為的餘地。如對隆裕興建「水晶宮」一事,他本來可以用既「違反祖制」,又影響建軍的正當理由進行阻攔,據理力爭,但由於他怯懦怕事,怕觸怒了太后,也就不加可否地聽之任之。

  光緒死後,隆裕在他的硯台盒內,發現了光緒親自用硃筆寫的「必殺袁世凱」的手諭。她自己不敢決斷,便交給載灃處理。載灃也猶豫不決,召來奕劻、那桐等人商量對策。奕劻、那桐力主保袁,讓袁世凱自行稱病辭職。袁世凱辭職後,隆裕和載灃毫無遠見,不把他留在北京控制他。反而命他回家養病,把他放走了,「縱虎歸山,養癰成患」。這件事充分說明隆裕和載灃毫無治國之才,毫無政治遠見,為此他們也吃盡了苦頭。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