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複癖:不厭其煩地做某事
2024-10-04 14:17:47
作者: 葉鴻羽
晴晴是一個3歲的小女孩,平日裡最喜歡讓媽媽給她講故事。特別是在睡覺前,只有聽完媽媽講的故事,她才會安心地入睡。可是,讓媽媽感到奇怪的是,給晴晴買的這本故事書已經講了好幾遍了,每個故事也都講了七八遍了,但她還是要求媽媽重複講給她聽,而且每次都聽得津津有味。
有一次,媽媽特意為她買了一本新的故事書,可晴晴連看都不看,想聽故事時依然拿起那本聽了很多遍的故事書。於是,媽媽不解地問晴晴:「這本書的故事你都已經聽了好多遍了,媽媽都能背下來,你為什麼總是聽不夠呢?」晴晴只是簡單地回答道:「我就是喜歡啊。」媽媽聽了很無奈,只好拿起那本故事書繼續給女兒講。
其實,不僅是聽故事,晴晴看動畫片也是如此,喜歡反覆地看。最近,晴晴非常喜歡看小豬佩奇的動畫片,可是每次她打開電視看這部動畫片時,總是不厭其煩地只看那一集。很多情節她似乎都已經記住了,但依然重複地看。媽媽見此,問她道:「這一集你都看了多少遍了,有什麼好看的呢?你怎麼都看不夠呢?」可晴晴卻像沒有聽見似的,依然美滋滋地在那裡認真地看著,時不時還會被其中的情節逗得直笑,一副很滿足的樣子。
這讓媽媽不免感到擔心和憂慮:女兒怎麼會有這種「怪癖」呢?她是不是身體出現什麼毛病了呢?要不要將她的這種行為強行地糾正過來呢?
其實,孩子的這種「重複癖」並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這是孩子的一種正常表現。有心理學家表示,孩子喜歡重複做某件事,是他們學習的最好方式,因為反覆去聽、去看一些內容,能夠幫助他們記住那些信息,而且記憶的時間也會越來越長。所有的孩子喜歡反覆做某件事的原因都是一樣的,他們在做完後會感到非常開心。比如,當有的孩子學會了拼圖,他們就會為了享受自己的新技能而一遍又一遍地做。重複去做不僅能夠提醒他們做事的方法,還能讓其享受完成任務的樂趣。
著名的教育家蒙台梭利也表示,反覆做某件事情往往能夠提高孩子的智商。所以她建議父母和老師應該對孩子多做一些從感覺到概念、從具體到抽象的指導。她在《童年的秘密》這本書中就曾講到自己所發現的一個現象:一個大概3歲的小女孩在擺弄積木時,總喜歡將一些圓柱形狀的積木放在不同的容器中,然後再將其取出來。這些圓柱形狀的積木大小都不一樣,但恰好能夠放在那些容器的瓶口中,如同軟木塞將瓶子蓋住一樣。最終,這個孩子做了42遍才心滿意足地停了下來。
當孩子有了這種體驗後,他們就像是剛剛充完電,顯得非常有活力,而且從中感受到很大的快樂。比如,孩子總是喜歡反覆聽同一個故事或是看同一集動畫片,可對於成年人來說,看一遍就足夠了,但孩子們卻是百看不厭。這是因為孩子在重複聽或是看的過程中,獲得了快樂和成就。
因此,有心理學家指出,喜歡重複做某件事是年幼孩子共同的心理特點,這對他們的發展是相當重要的。因為處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他們雖然有再認知的功能,甚至能夠發現和補充故事中一些遺漏的地方,但他們自己卻不能完整地講述這些故事,所以,他們很喜歡「大人講,他們來想」的方式。
由於年幼孩子的認知能力是有限的,因此,他們只有在不斷重複的過程才能發現更多新的信息。而大人總是認為「沒有意思」的那些重複對他們來說並不是簡單的重複,而是每次重複都有新的感受和體會。所以,我們看到孩子在那裡不厭其煩地重複看著動畫片或是聽故事時,表情總是那麼滿足和幸福。
有專家分析,年幼的孩子之所以會重複去做某件事,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1.心理發展的特點。因為年幼的孩子認知能力、記憶力發展等還不夠完善,所以不能像成年人那樣在較短的時間內接受大量的信息。當他們在看不同的動畫片或是圖畫書時,就會出現記不住的現象,而不斷地重複則能避免這種現象的發生,在重複的過程中也會讓孩子增強記憶,並從中體驗到成就感和樂趣。不過,隨著孩子的心理發展水平的提高,這種現象就會慢慢消失。
2.個性的體現。在對待事物的態度上,往往能夠很好地體現出不同的個性特點。由於孩子的個性正處於形成和發展的階段,而喜歡重複做某件事則是一部分孩子喜歡自己所熟悉的事物和喜歡重複個性的一種體現。
因此,心理學家建議,面對有「重複癖」的孩子,家長不妨利用他們的這種重複性來培養其良好的生活習慣。因為很多孩子如果知道接下來會發生哪些事情,他們就會變得很有控制感,從而覺得更加舒服。比如,有的父母在每天晚上都會按照同樣的順序重複一些事情:吃飯、刷牙、洗澡、講故事、睡覺等。那麼,孩子就會輕鬆地按照這個順序去做,甚至有時候會主動要求那樣做。此時,不妨問孩子:「我們接下來該做什麼了?」有的孩子就會很快地回答出來。
當孩子學會做某件事後,他們很願意重複去做,因為他們能夠預見之後的事態發展。當孩子將同一個故事聽了很多次後,他們就會記住大多數段落的情節和結尾是什麼。久而久之,他們就會更積極地參與其中,從中體驗樂趣和滿足感。
另外,家長也可以利用孩子的「重複」,用一些新鮮的事物來吸引他們,並適當地滿足他們這種「重複」的需要,才能更好地促進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