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大清才子命運> 4、張之洞生活情趣

4、張之洞生活情趣

2024-10-04 14:14:35 作者: 上官雲飛

  張之洞是一個很有個性的歷史人物。在他的一生中,既有轟轟烈烈的事業,也有林林總總的生活小事。下面講述的便是張之洞生活的一些側面。從中我們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張之洞的一生。

  1)口音與身材

  張之洞籍隸直隸(河北)南皮縣,世人常以「張南皮」稱之。因其父在貴州為官,他自己生於貴州、長於貴州,說得一口貴州官話,並無半點北方口音。

  張之洞身材甚矮,曾有人作畫譏之。武昌橫街頭,到處都是書畫、古玩等店鋪。光緒末年某日,某裱畫店板壁上裱有用水彩畫的「三矮奇聞」畫幅,畫的是三個矮子的寫生:一為張之洞,一為瞿廷韶,一為巡警道馮紹祝。張之洞貴為總督,身材矮而瘦,瞿亦以瘦小稱,馮系粵人,綽號「馮矮子」。畫像突出一個「矮」字,招來許多人駐足觀看,一時轟動省城。張之洞知道這是店家利用文人的筆墨遊戲唱生意經,也不介懷,囑僚屬將畫買下,事遂寢。

  2)總督的困窘

  張之洞出身於官貴之家,本人科舉及第又早,很少知道稼穡的艱難與寒士的困窘。他常說:「未必一個人二三十兩銀子都沒有麼?」加上他心性高放,創辦新政,講究排場;愛好玩賞古董字畫碑帖;經常請客宴會,詩酒流連;喜歡送禮賞賜,所費不貲。如此,一年到頭結算下來,往往入不敷出,陷於窘境。到年關時手頭拮据,之洞便命人拿物去當鋪典質。

  清末年間,武昌「維新」等大當鋪有一行情:凡是總督衙門拿皮箱來當,每口箱子當200兩銀子,並不開箱看內里是什麼東西,只照箱數付給銀兩。開春後銀根鬆動,督署再用銀兩贖回箱子。當鋪則賺一筆可觀的利息。總督典質,這在清末官場也是奇聞一樁吧。

  再者,張之洞的一位弟子傅岳(字治薌,武昌人,民國時任北京師大教授)曾述及張之洞身後的情況:「張去世後,諡文襄,無遺產,家境不裕。他的門人僚屬都知道這種情況,所以致送賻儀都比較厚重,總計亦不過銀萬餘兩而不足二萬之數。張家所辦喪事也就全賴這筆錢,治喪下來所剩無幾。一生顯宦高官,位極人臣,而宦囊空空,可稱廉介云云。」

  

  辜鴻銘也說:「文襄自甲申後,亟力國圖富強,及其身歿後,債纍纍不能償,一家八十餘口何以為生?」

  3)日常生活中的怪癖

  張之洞性情乖僻,起居無常,每日下午2時始入睡,到晚上10時始起床視事。幕府中人及臣僚有事,一般都在夜半請謁,甚至有候至天明始獲傳見者。總文案李文石每日入署辦公,皆在晚10時以後。與之洞商洽公務,往往至於翌晨。藩臬兩司於上午謁見,常值其神疲體倦之時,在門廳坐候,不即延入,動輒數小時之久。道府以下屬官,有待至數日不獲一見者。有時與客人談話未已,之洞忽然閉目假寐,甚至鼾聲大作,將客人擱置一旁。客人不好驚動,只得退出。後來,大理寺卿徐致祥參劾張之洞辜恩負職,其中一條即為「興居不節,號令無時」。清廷諭令粵督李瀚章查明具奏。瀚章因之洞督粵時理財有方,自己繼任時應用裕如,心存感激,遂奏復:「譽之則曰夙夜在公,勤勞罔懈。毀之者則曰興居不節,號令無時。既未誤事,此等小節無足深論」。將此事敷衍過去。

  之洞最嗜食鮮果糕點蜜餞等物,案桌旁常設小几,放置各種鮮果及糕餌十餘盤,以備隨時取食。每日正餐亦備水果及中外良釀若干種,先以果類佐酒,飲畢進餐。喜蹲椅上據案而食,不喜垂足而坐。所以,張之萬在寫信給之京(之萬胞弟)時說:「香濤飲食起居,無往不謬。性又喜畜貓,臥室中常有數十頭,每親自飼之食。貓有時遺矢於書上,輒自取手帕拭淨,不以為穢。且向左右侍者說:『貓本無知,不可責怪,若人如此,則不可恕。』」

  4)花高價買下假古董

  張之洞與潘祖蔭、吳大澂等人曾在北京以流連詩酒、賞玩古董字畫出名。後來,張之洞歷任封疆,愛好古玩的雅興不減,且自命精於古物的鑑別。

  某年,張之洞在京以高價購得一古鼎,斑斕璀璨,價值連城,之洞十分得意。回鄂時大張筵席,請僚屬共同欣賞。先置鼎於案,插梅花一枝於鼎中,注水少許以潤花。不意酒過三巡,鼎下竟有水徐徐流出,滿堂驚愕,大為掃興。經仔細檢視,始知鼎非古銅,而是紙板仿製。之洞始知為古董商所騙。

  5)禮賢下士,優容人才

  張之洞在任山西巡撫時,即以保薦人才眾多而出名,後來在督鄂與暫署兩江時,保薦人才之多,更稱一時之極。如1894年11月,張之洞特片保舉蔡錫勇,稱蔡器端識遠,心細才長,熟悉洋情,曾充美日各國翻譯、參贊等官。蔡於張之洞督粵時,即任辦理交涉事務,後隨張移楚。後之洞在鄂創辦新事業,蔡協助甚力,其人操守廉潔,公正無私,可惜稍後英年早逝,使之洞頓失臂助。

  對於留學生,張之洞一直優禮有加。張之洞熱心向日本學習,經他派往日本留學的學生達數百人。當時風氣雖開,而出洋仍遭到很大阻力。張之洞極力倡導,將自己的數位子孫都送往日本留學。學生出洋,之洞必送行,回國必設宴接風。總督衙門有一挑水夫,人說今天總督接風的是留學生某某,挑水夫說:「這學生就是我的兒子啊!」

  張之洞對學生寵愛異常,凡是學生與官吏發生爭執或糾紛,張之洞往往偏袒學生一方。例如有一次,南路小學堂學生范熙績、陸象岩等在黃鶴樓茶館飲茶,因招待不周,與茶館老闆發生爭執,老闆自恃是督署戈什哈(滿語護衛之意,清代高級官員的侍從武弁),不由分說,關門毆打學生,事後反而誣告學生打毀茶館,引起學生公憤,聚集多人交涉。茶館老闆雖知理屈,仍氣勢洶洶地要求學生立刻離開,學生及家長毫不示弱,雙方相持不下。後來南路堂長及督署參謀劉邦強趕到,查明真相,會同武昌知府梁鼎芬商定,令茶館老闆向南路全體學生認罪,用幾頂轎子將留在館內的學生抬送回校,並沿途放鞭炮賠禮道歉,才算了事。

  張之洞飲食起居與常人有所不同。他每天下午2時始人睡,至晚10時乃起治事。幕府中人及僚屬,有事請謁皆在深夜,甚至候至天明始獲傳見。總文案李文石每日人署辦公,皆在晚上10時以後。與張之洞商洽公務,往往談至翌晨出署。有時會客談話未已,張之洞忽然閉目假寐,甚至沉鼾,置客不理。客人不好驚動,只可退出。為此,大理寺卿徐致祥還參劾他辜恩負職,奏疏中說:「興居不節,號令無時。」清廷諭令李瀚章查明具奏。李瀚章復奏回護,措辭極妙,說:「譽之者則日夙夜在公,勤勞罔懈。毀之者則曰興居不節,號令無時。既未誤事,此等小節無足深論。」輕描淡寫地給他掩飾了過去。

  在飲食方面漲之洞最嗜食鮮果及糕點蜜餞等物,其辦公桌旁設有小几,上置各種鮮果、糕餌十餘盤,以備隨時取食。每日正餐亦必設水果數盤及中外佳釀若干種,先以果類佐酒,飲畢而後進餐。蹲椅上據案而食,不喜垂足而坐。

  張之洞還喜愛養貓。臥室中常有數十頭,每親自飼之食。貓有時遺矢於書上,輒自取手帕拭淨,不以為穢。而且還向左右侍者說:「貓本無知,不可責怪,若人如此,則不可恕。」由此可見他對貓的偏愛與寬容。

  1909年(清宣統元年),張之洞在北京逝世,終年73歲。

  全國朝野送挽章者甚多。其中有一副輓聯寫道:

  死者長已矣,雲門石甫同悵望;

  魂兮歸來乎,朝雲暮而各淒其。

  此聯中之雲門、石甫,皆是張之洞的得意門生,即樊增祥、易順鼎之號。聯文寓譏誚二氏之意。朝雲、喜雨據傳是張的兩妾之名。

  張之洞去世後,朝廷賜諡號文襄。無遺產,家境不裕。他的門人僚屬早知道這種情況,所以致送賻儀都比較重,張家所辦喪事也就全賴這筆錢,治喪下來所剩無幾。人們談及此事時說:一生顯宦高官,位極人臣,而宦囊空空,可稱廉隅雲。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