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張之洞的師範教育思想
2024-10-04 14:14:32
作者: 上官雲飛
張之洞所奏《創辦三江師範學堂折》 (縮略)
張之洞是中國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他一生熱衷教育,正如清末四川總督趙爾巽所言,「其生平精神所寄,尤在振興教育,儲養人才,以備國家緩急之需,而救當時空疏之習」。師範教育觀是張之洞教育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他為發展中國近代師範教育作了一些重大的努力,不僅為當時他所興辦的學校培養了大批師資力量,而且為當今我國師範教育的改革與創新提供了諸多有益的借鑑和啟示。
張之洞對人才與治國、人才與強國的關係深有認識,指出;「國無強弱,得人則興;……無人才則救貧救弱徒涉空談,有人才則圖富圖強易於反掌」。在張之洞看來,強國之道在於得人,國土大小、人口多寡、物產豐缺等等只不過是一個國家能否強盛的物質前提,而不是決定因素,「有船而無駕駛之人,有炮而無測放之人,有魚雷水雷而無修造演習之人,……則有船械與無船械等」。他將中國與日本的現狀進行比較分析後,得出了「中國不貧於財,而貧於人才」的結論,指出:「中國力圖自強,舍培植人才更無下手之處」。人才從哪裡來?張之洞說:「日本興學最驟,而學校之數在東方最多」。又說:「國勢之強弱在於人才,人才之消長在於學校;環球各國競長之爭雄,莫不以教育為興邦之急務」。從張之洞的言論可以看出,他對「教育——學校——人才——強國」之間的聯繫有清晰的認識。一方面,培養人才要求廣興學校;另一方面又無法實現「學堂必有師」,於是,陷入辦學困境的張之洞將發展教育的眼光投到了師範教育領域,把發展師範教育,培養數量充足、知識結構全新的教師隊伍作為廣興學校的關鍵。
張之洞認為,教育質量的高低取決於教師素質的優劣。在辦學實踐中,他深感師資力量的缺乏,而合格的教師非經正規的師範教育訓練不可,「振興教育必先廣儲師資,師資不敷,學校何以興盛?」他重視師範教育在整個教育體系中的基礎地位,指出:「國民教育必自小學始,欲得小學教育,必自養成師範始。……足以興辦師範尤為小學之先務」。在興學之初,張之洞十分重視小學教育,他說:「查開通國民知識,普施教育,以小學堂為最要」,但隨著對教育發展規律的日益了解,他提出「辦理學堂,首重師範」的正確主張,因為他意識到:「各屬開辦學堂,全賴師範得人,課程方能合度,管理才能得宜」;「查各國中小學堂,教員咸取材於師範學堂」。他認為「師範學堂為教育造端之地,關係至重」,1902年,他將在湖北興辦教育的情況寫成《籌定學堂規模次第興辦折》上奏朝廷,在其中的「各學堂辦法十五條」中,把師範學堂列為第一位,並在《學務綱要》中強調「宜首先急辦師範學堂」。他對興學之始湖北各地中小學堂發展過猛的現象提出批評,指責盲目興辦中小學堂「實為懵昧可異」,指出與其辦一些名不副實的中學堂,還不如扎紮實實抓合格師賢隊伍的建設。於是,他札飭各府暫停興辦中學堂,「先辦速成師範或先辦師範傳習所」。張之洞的師範教育觀形成和大力興辦師範學堂的實踐相對於其它類型的教育起步要晚,直到1903年後才系統出現,這與他的教育實踐規模日益擴大,教育觀內涵的日益拓展的結果是一致的。
創辦師範學堂是張之洞師範教育觀的核心,他正是通過此舉將自己關於師範教育的一些重要思想落實到具體的教育實踐之中。
張之洞創建師範學堂的宗旨十分明確,目的是為其它新式學堂培養合格的師資隊伍,他說:「設初級師範學堂,今擬派充高等小學堂及初等小學堂二項教員者入焉」;「設優級師範學堂,……以造就初級師範學堂及中學堂之教員管理員為宗旨;以上項二種學堂師不外求為成效」。在這一思想指導下,張之洞在湖北總督任內先後創立和改建了一大批師範學堂,如1902年在武昌賓陽門南開辦的湖北師範學堂;1904年將在武昌營坊口都司湖畔的兩湖文高等學堂改為兩湖總師範學堂;1904年開設湖北師範傳習所;1905年於武漢開辦六所支郡師範學堂;1905年還飭令湖北各府將中學堂一律改為初級師範學堂;1906年,張之洞於武昌紫剛湖畔創建起湖北女子師範學堂,等等。
為指導師範教育的正常發展,張之洞主持制訂出《初級師範學堂章程》和《優級師範學堂章程》作為「癸卯學制」的有機構成。在這兩個章程中,張之洞對師範學堂的種類、學習年限、課程和生源等作出了詳盡的規定。首先,張之洞把師範學堂作為「癸卯學制」中的一個獨立的系列,將它分為優級師範學堂和初級師範學堂兩大類型。在正規的師範學堂之外,又開辦了師範傳習所,對一些年齡在二十至五十之間的有一定教學經驗的「向在鄉村市鎮以教授蒙館為生」的人,或經過省城初級師範學堂簡易科學習的優等生等進行短期培訓,學習期限為十個月,「畢業後給以准充副教員之憑照,即令在各鄉村市鎮開設小學」。其次,張之洞對各級師範學堂的課程設置作出了具體的規定。規定初級師範學堂完全科的課程為十二種;優級師範學堂的課程學習分為三節,第一節為公共科,主修人倫道德等八科;第二節為分類科,即學生分專業學習;第三節是加習科,即開設一些選修課。再次,在校址的選擇上,張之洞強調「須擇其所坐落地方水土,鄰近人家之風俗,於道德衛生均無妨害者」。從上述師範學堂的建立來看,一方面它們都不在鬧市之區,另一方面多臨水而設。
從張之洞制訂的《學務綱要》等來看,他極為關注師範學堂的師資建設問題。
首先,重視教師的品行,提倡教師為人師表,以身作則,以自己良好的行為規範來為學生樹立活生生的榜樣,他指出:「膺師範之任者,必當效品養德,循禮奉法,言動威儀足為楷模」。其次,在師資隊伍構成方面,提倡教員與管理員並重,他說:「學堂所重不僅在教員,尤在有管理學堂之人,必須有明了教授法管理法者實心從事其間,未辦者方易開辦,已辦者方能得法;否則成效難期,且滋流弊」。再次,關於師範學堂的教師來源,張之洞認為可有三種途徑,一是聘請外國教員為師;二是派人出國學習師範教育,他曾說:「宜專派若干人入其師範學堂,專習師範,以備回華充小學、中學普通教習」。在湖北推行新式教育之初,張之洞就曾從經心、兩湖、江漢三個書院中挑選優秀學生「赴日本學習師範,以為速成師範之預備」。二是創辦師範學堂自己培養師資,如優級師範學堂培養的畢業生去向之一就是充任初級師範學堂的教師。
「癸卯學制」是張之洞參與制訂的、中國近代第一個頒行全國的學制,它不僅是張之洞師範教育觀表現於外在的載體,也是我們了解和研究張之洞師範教育觀的重要窗口,張之洞師範教育觀的特色盡現其中。
儘管張之洞的師範教育觀形成較晚,但他對師範教育是教育的基礎工程的地位認識頗深,他指出:「師範學堂,意在全國中小學各有師資,此為學堂本源,興學入手第一義」,因此,「宜首先急辦師範學堂」。在師範學堂的兩個類型中,他更注重初級師範學堂,認為初級師範學堂是小學教育普及的前提,「開通國民知識,普施教育,以小學堂為最要:則是初級師範學堂,造就小學之師範生,尤為興辦學堂者入手第一義」。他規定,「每州縣必設一所」初級師範學堂,為鼓勵一些優秀人才進入初級師範學堂學習,他建議實行「初級師範學堂經費,當就各地籌款備用,師範學生毋庸納費」等優惠政策,廣開風氣,以圖造就更多的教員。
張之洞強調師範學堂應將教書與育人緊密結合,既要讓學生掌握豐富的文化知識,義要注重加強他們的思想道德修養。首先,「激發其愛國志氣」。張之洞曾說過,他平生最痛恨兩種人,一種「視國家之休戚漠然無動於其心」,一種「詆中國不足有為,日夜冀幸天下有變,以求庇於他人」。他是不能容許自己創辦的學堂培養出這樣兩種人的,特別是對今日之師範生——他日之人才的培養者們,他更為關注,「國民之智愚賢否,實關國家之強弱盛衰,師範生將來有教育國民之重任,當激發其愛國志氣,使知學成以後必當勤學誨人,以盡報效國家之義務」。張之洞主張通過歷史、地理課教學內容讓學生了解中國歷史的悠久、文明的燦爛及地大物博等,以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其次,「砥礪學生志操」,使學生「養成善良高明之性情,使不萌邪妄卑鄙之念」。因此,教師應履行教育的職責,一方面以自己的良好品行去「化導學生」,以身作則,即「身教」;另一方面也應重視「言教」,耐心細緻地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遵守學校的紀律和各項規章制度。張之洞說:「教師範者宜勉各生以謹言慎行,貴莊重而戒輕佻,尚和平而忌暴戾;且須聽受長上之命令訓誨」,只有這樣,「方能使學生服從」。
張之洞認為「初級師範學堂,與中學堂入學學生學力相等,故學科程度大略相同。惟初級師範學堂著重在教育學,故特增此科,其鐘點除經學外最多」。張之洞重視因材施教,由於初級師範的畢業生主要從事小學教學,而小學生初入學時既不識字,又不會寫字,所以在初級師範學堂里,張之洞將「習字」列為專門的學習課程,正如他自己所言:「教幼童亦重習字,故習字列為專科」。其次,加強師範生的語言訓練。隨著新式學堂的增多,受教育對象的擴大,使用統一的語育成為普施教育的必然要求和趨勢。張之洞指出:「擬以官音統一天下語言,故師範以及高等小學堂,均於中國文一種內附入官話一門」,「將來各省學堂教員,凡授科學,均以官音講解」,這就要求師範生首先要掌握「官音」,挑起促進全國語言統一的重擔,在《奏定初級師範學堂章程》中明確規定,師範生應「練習官話,以便教授學童,使全國人民語言合一」。同時,張之洞還認為,作為教師,應具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師善於語言者,則其講解學理,醒豁確實,啟悟必多」,教師如果善於講解,口頭表達能力強,加之教學方法得當,一定會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張之洞要求師範學堂應注意培養學生此方面的能力,「故當教授之際,宜時使學生演述所學以練習言語」。再次,採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張之洞倡導師範教育要將教學與實踐相結合,《奏定初級師範學堂章程》規定:「初級師範學堂當設附屬小學堂,以便初級師範生為實事授業」;《奏定優級師範學堂章程》規定:「優級師範學堂設附屬學堂,以備研究普通教育之成法,……且以資本學堂學生之實事練習」。師範學堂應當將組織教學與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結合起來,作為師範學堂的學生,「不可僅以教員所授為足」,而應當「自行深造學識,研精技藝」,除學好課堂教學內容,掌握教材知識外,還應當發揮自己的潛能,不斷積累知識,擴充知識面,以便將來能勝任教師工作。
張之洞指出:「身體強健,成業之基」。他把「身體健全」作為師範學堂招生的一個重要條件。他注重師範學堂的體育發展,規定各級師範學堂都開設「體操」課,其目的在於使學生掌握基本的體育知識和訓練技能,養成鍛鍊身體的好習慣。他還要求從事學務管理之人考究研求學校衛生學,對酗酒和吸食鴉片等影響身體健康的惡習嚴令禁止,他說:「查洋藥為鳩毒之尤,各學堂均應懸而厲禁。無論官師學生及服役之人,有犯此者,立行斥退,萬不可稍從寬假」。
張之洞為發展師範教育所作的巨大努力在當時已結出累累碩果。在「癸卯學制」中他將師範教育作為一個獨立的系列,與普通教育同時並重,確立了師範教育的獨立地位,並根據教育的實際將師範教育劃分為不同的層次和類型,奠定了中國近代師範教育的格局,至今仍有影響。
他所創辦的師範學堂為當時新式教育的發展輸送了大批合格的師資。據史料的不完全統計,到辛亥革命前夕,湖北共有師範學堂達40所,師範學堂創辦初期就有1500多名簡易科畢業生走上教育工作崗位,充實了教師隊伍。
張之洞的師範教育觀具有較強的現實性,為我國當今師範教育的改革與發展提供了諸多有益的借鑑。他告訴我們,加強師範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培養他們良好的道德品質,是成就一個合格教師的要義。在張之洞看來,加強學生的思想教育,灌輸是一個方面,而教師的以身作則更為重要,正所謂「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從張之洞提倡師範學堂開設「習字」課和「官話」課來看,對師範生應具備的一些特殊素質的培養應予以重視。師範生是未來的教師,因本身工作性質的特殊要求,必須掌握開展教育教學工作的基本技能。健康的身體和健全的體態是師範生應具備的重要條件,張之洞將它們作為錄取的基本要求之一。教師工作是艱辛的,尤其是從事基礎教育工作,長年累月的操勞,沒有一副強健的身體是無法勝任的。
因此,在今天的師範教育中,必須重視學生的健康教育,要在日常的工作中堅持組織和開展有益於學生身心健康的系列活動,要加強體育健康課的教學,還要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保證學生在學好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這也是我們今天倡導的素質教育的要義之一。
當然,張之洞的師範教育觀也存在著不足之處。
他把發展師範教育當作「速成工程」、「應急工程」,他曾給時任學務大臣的張百熙寫信:「方今國勢危急如救焚拯溺,夜以繼日,猶恐不及,至師範速成科尤為緊要。若待完全師範畢業必須五年,各省小學堂將待五年後再開乎?」其發展師範教育的盲目性和急功近利思想溢於言表。
張之洞的師範教育具有濃厚的封建色彩。他辦師範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為了維護和鞏固清王朝的封建統治,在《學務綱要》中他寫道:「至於立學宗旨,無論何等學堂,均以忠孝為本,以中國經史之學為基。俾學生心術壹歸於純正,而後以西學掄其智識,練其藝能,務期他日成材,各適實用,以仰副國家造就通才,慎防流弊之意。」因此,在教學內容上,他強調「中學」的至尊地位,要求師範學堂注重經學的傳授,如初級師範學堂開設「讀經講經」課,優級師範學堂開設「群經源流」、「人倫道德」等;在道德教育方面,以「忠孝」和」孔孟之道」為基準,他說:「尊君親親,人倫之首,立國之綱;必須常以忠孝大義訓勉各生,使其趣向端正,心情純良,」「孔孟為中國立教之宗,師範教育務須恪遵經訓,闡發要義,萬不可稍悖其旨,創為異說。」為防止學生離經叛道,張之洞還不厭其煩地制訂出《各級學堂管理通則》十二章,規定在各學堂懸掛《聖諭廣訓》,供奉「萬歲牌」和「至聖先師牌位」,規定學生不准干涉國政及學堂事務、「妄發議論」,要求學生」恪守學規,專精學業」,以期培養對清政府忠貞不二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