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三百年間第一流」的文才名儒龔自珍 1、懷才不遇的書香才子
2024-10-04 14:13:06
作者: 上官雲飛
龔自珍字璱人,號定庵,更名鞏祚,又號羽山民,浙江杭州人。生於清乾隆五十七年七月初五(1792年8月22日),卒於道光二十一年八月十二日(1841年9月26日)。他出身於一個仕宦的書香門第,祖父龔敬身為乾隆進士,曾任內閣中書、知府、道員等官;父親龔麗正為嘉慶進士,曾任知府、兵備道、署江蘇按察使等官,是乾嘉時著名訓詁學家段玉裁的門生和女婿;母親段馴,在當時也頗有文名,著有《綠華吟榭詩草》。龔自珍從小受到經學和舉業的薰陶,8歲便讀《登科錄》。龔自珍三十八歲中進士,留京任禮部主事,主客司主事等職,提過一些改革政治的建議,不被人重視。他和林則徐、魏源、等人同為禁菸派,議論激烈,得罪權貴,受到排擠。後回到杭州任紫陽書院講席,又到丹陽雲陽書院教書,一八四一年暴卒于丹陽。
嘉慶七年(1802),11歲的龔自珍隨父親來到京師,先師事建德貢生宋璠,次年又隨外祖父段玉裁學習《說文》,接受了嚴謹的訓詁訓練。14歲即考究古今官制,撰有「漢官損益」等文。16歲開始通讀《四庫全書提要》。他不滿足於私塾之學,曾逃到附近的法源寺去讀書。21歲時,龔自珍由副榜貢生考充武英殿校錄。未幾,又隨父往徽州任官,參加了《徽州府志》的編撰,負責修撰「人物誌」,並創立「氏族表」,初步顯示了才華。然而,他的科舉仕途卻坎坷不平,27歲考中舉人,以後五次參加會試考選進士,都落榜不第。十幾年中,他隨父親升遷調任,往來於直隸、江蘇、安徽一帶,出入官場,目睹吏治的黑暗腐敗、貪污橫行。這些人間不平事與他胸中積聚的懷才不遇悒鬱心情屢屢撞擊,迸發出改革弊政的思想火花。
嘉慶十八年(1813),天理教徒攻入皇宮的巨變震驚了朝野,嘉慶皇帝也不得不下「罪己詔」,然而同時卻把責任推在群臣身上,斥責他們寡廉薄德。龔自珍藉此機會,撰成著名的《明良論》,第一次明快地表露了自己的政治見解,對君權專制進行抨擊。他指出,腐敗的原因首先在於皇帝視臣下如犬馬、奴才,使大臣不知廉恥,只知朝夕長跪,只知追求車馬、服飾,以言詞取媚君上。在這種制度下,「官愈久則氣愈媮,望愈崇則諂愈固,地愈近則媚益工」。入骨三分的針砭,令外祖父段玉裁閱後又驚又喜,他欣然加墨批點:「四論皆古方也,而中今病,豈必別制一新方哉?」他欣慰地說「猶見此才而死,吾不憾矣!」這一時期,龔自珍詩文中「傷時之語,罵坐之言,涉目皆是」,「甚至上關朝廷,下及冠蓋,口不擇言,動與世忤」。龔自珍這一時期的政論文章,揭露重於說理,感情重於理性。他需要更深刻的思想理論來闡明自己的思想主張。
嘉慶二十四年(1819),28歲的龔自珍會試不售,在京師與魏源一起師事今文學家劉逢祿,研讀《公羊春秋》。今文經學本是西漢的一個儒家學派,他們以五經推測人間禍福,以微言大義解釋統治權術,帶有濃厚的神秘色彩,在諸經中尤重《春秋公羊傳》。古文經學則相反,注重銓釋詞義、訓詁名物,不問政事,在諸經中推崇《周禮》。自魏晉以降,今文經學一直無立足之地。然而到了清中後期,作為對乾嘉漢學埋頭考據、脫離實際的一種挑戰,今文經學開始復興,首倡者為莊存與,劉逢祿是他的外孫和學生。龔自珍從劉逢祿講述的今文經學那裡找到以微言大義、托古改制的形式來闡發自己改革思想的理論根據,他興奮地在詩中吟道:「昨日相逢劉禮部,高言大句快無加;從君燒盡蟲魚學,甘作東京賣餅家。」從此,他便以今文經學家的繼承者自許,「但舉大誼,不為巵詞矣」。
嘉慶二十五年(1820),龔自珍會試再度落第,以舉人挑選為內閣中書。從道光元年起,又任國史館校對等官職,先後十幾年。其間,他閱讀了內閣豐富的檔案和典籍,勾索舊聞,探討歷代得失,以後又參加《大清一統志》的修撰,寫出了《西域置行省議》等有深刻見解的文章。
本書首發𝑏𝑎𝑛𝑥𝑖𝑎𝑏𝑎.𝑐𝑜𝑚,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道光九年(1829),38歲的龔自珍經過第六次會試,終於考中進士。他在殿試對策中仿效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書」,撰《御試安邊撫遠疏》,議論新疆平定張格爾叛亂後的善後治理,從施政、用人、治水、治邊等方面提出改革主張。「臚舉時事,灑灑千餘言,直陳無隱,閱卷諸公皆大驚。」主持殿試的大學士曹振鏞是個有名的「多磕頭、少說話」的三朝不倒翁,他「以楷法不中程,不列優等」,將龔自珍置於三甲第十九名,不得入翰林,仍為內閣中書。在歷任京官的20年中,龔自珍雖困阨閒曹,仍屢屢上書,指斥時弊,但都未被採納,甚至被同僚視為「痼疾」。這一時期,他也撰寫了更加成熟的一些政論,如《乙丙之際箸議》、《大誓答問》、《古史鉤沉論》等,譏刺封建官僚的昏庸。
在京中,與龔自珍密切交往的好友,除了魏源等常州學派的師友外,還有不少憂國憂民的有識之士,如姚瑩、湯鵬、張際亮、黃爵滋、包世臣等。他們常常在詩酒酬唱、賞花觀月的聚會中抒發自己救時補弊的情懷。道光十八年(1838)十一月,湖廣總督林則徐受命為欽差大臣到廣東禁菸,龔自珍極表支持,作《送欽差大臣侯官林公序》,向林則徐建議嚴懲煙販,積極備戰,並表示願隨同南下,共事禁菸。
由於龔自珍屢屢揭露時弊,觸動時忌,因而不斷遭到權貴的排擠和打擊。道光十九年(1839)春,他又忤其長官,決計辭官南歸,於四月二十三日(6月4日)離京。同年九月又自杭州北上接還眷屬。兩次往返途中,百感交集的龔自珍寫下了許多激揚、深情的憂國憂民詩文,這便是著名的《己亥雜詩》315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