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大清才子命運> 4、治學為人「近人情」

4、治學為人「近人情」

2024-10-04 14:12:33 作者: 上官雲飛

  紀昀為人寬厚,學識淵博,是乾嘉時期官方學術名副其實的領軍人物。江藩在《國朝漢學師承記》中曾這樣評論紀昀:「於書無所不通」。但他廣博的學問與其通達的為人是相輔相成的。他治學為人皆講求寬容,表現了一代通儒的博大胸懷。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就說他「其處世貴寬,論人慾恕,故於宋儒之苛察特有違言。……且於不情之論,世間習而不察者,亦每設疑難,揭其拘迂。」

  其《閱微草堂筆記》便每每以是否通情達理作為評論的標準。《如是我聞》(四)里便說:「聖人通幽明之禮,故能以人情知鬼神之情也;不近人情,又烏知《禮》意哉!」

  紀昀論文有一個基本要求,這就是堅持「務取持平」的批評原則,儘量做到客觀公正。詩文作品是一種複雜的創造性活動。在他看來,「人生境遇不同,寄託務異,心靈浚發,其變無窮」(《瀛奎律髓刊誤序》),所以,其是非得失,不可簡單處理。他能比較公允地評價李清、錢謙益等人,對於文學史上各種流派也能夠比較客觀地加以評價。比如明代前後七子的復古,紀昀就把他們放到當時的社會背景中進行認真考察,得出的結論是令人信服的。

  另外,紀昀身為漢學大家,卻沒有一點門戶之見。他最反對文人結社,而強調學術獨立。他在《耳溪詩集序》中就曾說:「余天性孤峭,雅不喜文社詩壇互相標榜。第念文章之患,莫大乎門戶。……朋黨之見,君子病焉。」紀昀對出自性靈的各種不同風格的作品都是充分肯定的。

  作為乾隆年間的一名封建正統文人,紀曉嵐對文學創作的要求自然也是「溫柔敦厚」的詩教原則,他也說「詩本性情」,但他所說的性情與別人有所不同,他強調的是植根於人之本性基礎上的「本天而動」的「至性至情」。「詩之分葩競艷,要皆發乎情思,抒乎性靈」(《冰甌詩草序》)。他反對充滿理氣的文章,同時也反對不近人情的道學。在其《閱微草堂筆記》中,他就曾大力揭露道學家的虛偽和無情。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