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2024-10-08 17:46:37 作者: 何建明

  吳仁寶如今已是年近80歲的老人了,可華西村許多人跟我說,老支書的精神狀態和工作幹勁卻始終像小伙子一樣。他每天依舊四五點鐘起床,然後開始「走村串廠」,一直到傍晚九十點鐘才回家。如果遇事開會時間就更晚。老伴怕他年歲大了,起早摸黑會出意外,所以總想跟在他後面「盯」住他,可最後準是連個人影都找不見。村里後來派一位年輕人「盯」他,結果被甩掉的還是那位年輕人。

  「老書記的腳步,誰也趕不上。後來我們只好隨他去……」村辦公室的秘書告訴我一件非常有趣的事:吳仁寶管理的華西村如今早已是個龐大的工農文政一體的聯合體,用日理萬機來形容當家人的工作一點不誇張,可這位秘書告訴我,吳仁寶從來沒有過自己的辦公室。「工廠的車間、農村的田埂、託兒所的小板凳和農民的家裡,就是他的辦公室。老支書處理事情都是在現場,幾十年如一日,因此養成了他從不要固定辦公室的習慣。」「那保鏢、秘書呢?」似乎現今的一些「老大」都缺不了這些。於是我悄悄問。

  「嘁!那是更不可能的事。」華西人嘲笑這樣的問話。

  本書首發𝘣𝘢𝘯𝘹𝘪𝘢𝘣𝘢.𝘤𝘰𝘮,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我仍不死心,希望找到「真實」的吳仁寶。機會有了,主人要請我和幾位陪同的當地領導同志吃飯,老支書說好是要來的。宴席比較豐富,老支書吳仁寶真的到場了,可他笑眯眯地拿著裝白水的杯子過來跟我們一個個碰杯,然後抱歉地說:「我不能破規矩,你們自己豐衣足食吧!」見老人淡出宴席,感動之餘我仍悄聲問一旁的服務小姐:「老支書在隔壁吃什麼?」「一碗清湯麵。他最喜歡吃的……」服務小姐脫口而出,然後示意我上那邊的門縫裡往裡瞧一下。我湊過去迅速掃了一眼,可不,老人正津津有味地吃著他的「清湯麵」,桌上再沒有其他任何碗盆……

  吳仁寶的心全撲在了村子和村民身上!他風風火火的腳步,是華西村追趕時代的戰鼓;他起伏不息的呼吸,是華西村民晨醒晚眠的樂章;他笑眯眯的神情,是華西新的一天的幸福前奏……

  華西村民在自編的一個文藝節目裡唱出了他們對共產黨和這位共產黨的老支書的心聲:「老書記,是你讓我們感受到了共產黨的天大恩情,是你讓我們堅定了走社會主義道路的信仰…

  …」「仁寶仁寶,國之瑰寶。風風雨雨,紅旗不倒。」「年近80,日夜操勞。健康長壽,人民需要。」一位領導在參觀華西村、聽得村民們講述「老書記」吳仁寶幾十年來一心愛民為民的故事後,感慨萬分地欣然揮毫寫下這樣的話。

  而我在華西村的日子裡,從百姓嘴裡聽到的有關「老書記」的一則則「有福民享」的故事,更是催人淚下——那是30年前的事。村民孫良慶一家遇上了天災,12歲的兒子不幸溺水而亡。孫良慶夫婦哭得死去活來,怎麼勸也不行。眼看著好端端的孫家要垮下了,村上人著急,吳仁寶更是苦思冥想。俗話說:堆山的黃金換不了一個兒子。孫家的事怎麼處理,也讓吳仁寶一時感到為難。怎麼辦?那些天,吳仁寶輾轉難眠了好幾夜……有一天早晨,他將準備上學的自家兒子送出家門後突然喊了一聲:「有了!」「阿爹,有啥事?」小兒子阿四奇怪地回頭問父親。吳仁寶揮揮手,說:「快上學去吧,回來再說!」小兒子阿四走了,吳仁寶的眼眶裡卻潮濕了……這天,吳仁寶來到孫良慶家,對孫家夫婦說:「水流走了不能收回,人死了不能復生。你們別再難過了,你們不是缺兒子嘛!我把我的兒子給你們。你們看哪個合適就挑哪個!」孫良慶夫婦一聽驚異萬分,說這哪成!吳仁寶拉住孫家夫婦的手深情地說:「不要客氣了。我家阿四跟你們的兒子年歲差不多,你們看成不成?」「你要把阿四給我們呀?」這是孫家夫婦更加沒有想到的事,華西村的人都知道,吳仁寶最疼愛的就是小兒子阿四。

  「就這麼定了!從今天起,阿四就是你們孫家的兒子。我吳仁寶是誠心誠意的,阿四也會跟親兒子一樣地待你們,直到把你們養老送終……」「阿四」名叫吳協恩,後來真做了孫家的兒子,並且十多年後又跟孫家的小女兒結成夫妻,成了孫家親上加親的女婿。吳協恩現在是華西村的「一把手」,吳仁寶在兩年前把華西村的黨政大印全部交給了這位「倒插門」的孫家女婿。華西村「新掌門人」對當年的事記憶猶新:「從我記事起,父親總是出力流汗在一線。他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做官就應該想著百姓』。幾十年來,我真正在他身邊只有十個年頭,那天他把我送給孫家當兒子時,也是父親一生中陪我時間最長的一天。至今我仍記得當時他再三叮囑我,說你從現在起,就有兩個阿爹姆媽,你首先要孝敬和照顧好的是孫家的阿爹姆媽……」「阿四」吳協恩後來做得非常好,所以當他被推薦接替吳仁寶出任華西村「新掌門人」時,得到的是村民的全票贊成。

  我們再來說吳仁寶,再來說他的「有福民享」。

  吳仁寶是這樣一個人:近50年的「村官」生涯里,他把自己的人生追求鎖定在「讓百姓幸福,是我最大的滿足」的目標上。而為了實現這一「滿足」,他認為必須把「有難官當」的責任攬到自己身上。

  這裡的「難」,我的理解,它可能是創業的艱辛,也可能是創業的風險,還可能是創業成功後所要面臨和處理各種非積極因素的局面。在所有的中國農民「精英」中,吳仁寶或許可以成為這種「難」的最多承受者——因為他主政的時間最長,他也是化解這種「難」的最智慧和最聰明者——幾乎沒有一個「典型」和「精英」能像他50年不倒,紅旗一直迎風飄揚;當然他也是在這種「難」面前取得最大成功的收穫者——他創造了無可爭議的「天下第一村」。

  今天的華西村,無論是黨和國家的領導人,還是前去參觀的普通百姓,或者外國元首與貴賓,人們異口同聲地讚美它。這讚美的歸結點自然而然會聚焦在創造奇蹟的掌舵人吳仁寶身上。然而人們並不十分了解吳仁寶為之所付出巨大心血和曾經歷練的一樁樁「難」事……

  ——創業初期,他的「做煞大隊」名聲差點讓華西的一代年輕人斷了姻緣,正因為他用一雙堅定的腳板肩膀和「誓死改變舊貌」,換得了「金鳳凰」飛回新華西。

  ——「畝產噸糧田」的雄心壯志,卻被人畫成漫畫,「吹牛大隊」和「吹牛書記」的大字報貼滿了村里村外,也因為他和群眾用汗水與淚水凝聚了金色的谷山麥堆才把陣陣「妖風」吹散。

  ——5年縣委書記,他嘔心瀝血,把江陰帶向全國百強縣之「老二」時,卻因那股「農民政治明星們紛紛落馬風」的慣性,使他的政治生涯墜入低谷,重新做起一介農夫(對此他淡然一笑,正好他離不開華西,華西也離不開他)。

  吳仁寶還有一件不平事:1999年,選舉全國人大代表,就因為他在外省貧困地區支持建立了多個「華西村」而得罪了本省某些地區本位主義的幹部們,他又一次落選了本該屬於他的榮譽——這一回吳仁寶更是淡然一笑:「我已年近70餘,將有生之年全部奉獻給華西百姓才是我吳仁寶的最大光榮。」古今中外,能成為一代偉人的人莫不是他們都具有超然的境界和堅定的信仰。作為農民政治家、思想家和實踐家的吳仁寶,他的超然境界,來自於他為人民創造幸福和富裕後所獲得的巨大的精神力量;他的堅定信仰,來自於他對中國農村情況的深刻了解和對中國農民所期望的美好前景的理解中的認定:一切當政者的基石,是人民的支持與擁護,而這才是最可貴與最可靠的。

  吳仁寶無愧為國寶。他以自己的人生滄桑經歷總結出的執政理念——「有福民享,有難官當」,折射的正是一個共產黨人無私無畏的胸懷。

  華西今日富甲天下,但華西的成功絕非上帝的恩賜,更非一帆風順。如果說華西之所以沒有像大寨、大邱莊那樣的農業典型出現大起大落,一個不可動搖和不可否認的事實是:華西村的掌舵人吳仁寶,與上面兩個典型的主要領導者相比,除了具有更高的政治智謀外,那就是他的內心世界比別人更深刻地懂得「官」與民的關係——在吳仁寶的眼裡任何時候都是以民為主。

  他因此立於不敗。他因此成為從田埂上走來的帶著泥土味的偉人。

  華西村的「難」真的很多。媒體和公眾人物眼中的吳仁寶很瀟灑,其實耐心走入吳仁寶的世界,你會發現他的「難」比誰都多——他臉上的道道紋路就是見證,只是他的這些紋路最終是以燦爛的笑容綻放給了人們……

  60歲前的吳仁寶每天工作時間在十六七個小時以上,如今年近80的他仍每天工作十四五個小時以上。用他自己的話說:「一個人很難活到100歲,但卻能為百姓干100年的工作時間。」華西人對他們老書記的敬佩與敬愛,更多時候是在華西建設有難的關鍵時刻。老村民們都還記得:「造廠」歲月里,吳仁寶為了村上的眼鏡廠和鈑焊廠,拖著破損的解放鞋,肩背幾十公斤的貨物,穿梭在大上海的小弄堂里……那一年,投資規模很大的眼鏡廠面臨轉產的風險期時,這位早已全國聞名的老勞模竟然只能忍受被人「踢」來「踢」去,直到最後才重新拾回了當家做主的尊嚴——吳仁寶以情取得上海桌球廠的信任。他把對方的廠長請到自己家裡,像對待親兄弟。上帝終於感動,眼鏡廠轉產成功,一個全國最大的桌球原料基地在華西村建成,年產桌球達1億隻、其他球類600萬隻……

  蘇州羊毛衫廠的聯營企業多年虧損,一時成了華西人的「心頭病」,似乎誰也無計可施。村民和幹部們眼盯著年過花甲的老支書。「這事還是我來料理吧!」近70歲的老人,擔起這份千斤重擔後,天天起早摸黑。有時為化解一個難題,半夜起床的吳仁寶竟會一連抽菸幾小時,急得老伴不知所措。

  「悶聲大發財。」江澤民同志十分欣賞吳仁寶和華西村的致富之道,曾這樣形容。而吳仁寶坦言,這「悶聲」中常有驚濤駭浪。

  90年代末期,華西村的發展如日中天。一個更大的宏偉設想在華西村的年輕一代管理者中間開始醞釀起來——「老書記,我們華西村應該集中優勢企業,爭取上市!」向吳仁寶提出這一問題的是當時主攻華西工業生產的吳協東,他是老書記的大兒子。

  吳仁寶瞪大了眼睛,目光帶著少有的疑問,盯著大兒子,也盯著其他村幹部:「你們論證了?」「論證了。憑我們華西村目前的企業現狀和未來的發展,上市是一條必經之路。」「哦?必經之路?可我們是村辦企業,許多方面與現代化大型企業還有距離……」「而通過上市,正好能促進我們的企業在這方面得到完善……」吳仁寶抬頭掃了一眼自己的部下,他們都比自己年輕。「我——考慮考慮。」吳仁寶緊鎖眉頭,神情凝重地起身離開了眾村幹部。

  「壞了,老支書反對我們搞上市呀!」有人著急起來。

  「不用怕,我們把上市的認證和理由再準備充足一些,到時我們正式討論時可以向他再進一步說明嘛!」說這話的是吳協東。

  幾天後,關於上市決策的表決開始。當時在場的共12人,「一把手」吳仁寶如期到會。會場非常嚴肅,因為事先村幹部們知道一向定乾坤的老支書態度依舊。

  表決開始:11人舉手贊成,1人反對,反對者正是吳仁寶。

  少數服從多數。華西村歷來如此。可老支書的這一張「反對票」分量很重,眾幹部無論出於什麼原因考慮,他們還是特別想聽取他的「反對意見」到底是什麼。

  「華西村在全國人民心目中有地位,我們上市必須做到3點:股民滿意,村民滿意,華西村的牌子不能砸。現在你們說,我聽著……」吳仁寶點上煙,一臉嚴肅地盯著眾幹部。

  會場一時沉默。半晌,有人終於帶頭髮言:「好吧,我們就說說上市的好處和理由……」於是,你一言,我一語,一場「上市」的爭辯在華西村的金塔會議室熱火朝天地「烘」了起來,一直延續數小時……

  「老書記,該聽聽你的意見了!」幹部們的目光一齊投向吳仁寶。

  此刻的吳仁寶,一改方才的嚴肅神情,又重新恢復了他平時笑眯眯的神態:「首先我想說明一下,這幾天我一直對上市持『反對意見』,其實並非我原本心意。我的真實心思是,華西的企業是我們農民辦的工業,到底能不能與那些上市的大型企業融入一條軌道,並且有更大的發展,這是我最關心的事。在決策上市這樣的大事時,我想聽到大家的真實意見,所以我用了投反對票的方式來爭取獲得你們多方面的對上市的認證,現在我的目的已達到。我宣布:華西企業,要真正走出田野——上市啦!」瞧這吳仁寶,他的「反對意見」也是為了獲得更多的贊成理由啊!1999年8月10日,這個日子對華西村來說具有歷史意義。當掌聲和鐘聲響徹深圳交易所的那一刻,世界金融市場上迎來了一個令10億中國農民感到自豪的新客人,它就是華西村股票上市成功:3500萬股的掛牌價8.3元,當日收盤時漲至21元!上市是喜事而非難事,但上市弄不好可能就是最大的難事。吳仁寶日後坦言,面對一些風險大的難事,做領導的就得有勇氣去擔當,這是一個共產黨人為人民謀幸福富裕的起碼素質。

  2003年對華西村來說,又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七一建黨日期間,華西村召開了第六屆村黨代會,經吳仁寶本人提議,他把當了48年華西村「一把手」的崗位,留給了39歲的年輕人,自己則退居到了村黨委副書記和集團公司副總經理的「二把手」位置。

  一個中國行政級別最小的官兒——村支書的退位卻引發了國內外幾百家媒體的報導。吳仁寶的「退位」一石激起千重浪!這當口有個問題:中國的官員一般只往上升、不往下降,尤其是「一把手」極少主動退至「二把手」位置。吳仁寶自己說:「這是又一種『有難官當』。

  我早先說過,干到80歲,可2003年華西村當時的形勢非常好,我來了個急流勇退,一則是希望在我不糊塗的時候交權,二則是想破一破『一把手』不能退當『二把手』的先例。

  我在華西村幹了48年,不用自己樹碑,群眾也會有眼睛的。通常情況下只要我本人不言退,也許可以在『一把手』的位置上一直干到閉眼那一刻。但這實際上是給後人和整個華西村的事業留下一個很大的難題。對一個可能是功績無量的人來說,他能不能自覺地、真心實意地把這樣的難題由自己去解決好,其實也是考驗我們共產黨人徹底的無私精神。」吳仁寶在他晚年的時候,又一次以自己的行動,讓人們體味了他這位老共產黨人的崇高胸襟。在解釋自己「為什麼不全退」時,吳仁寶再一次申明:「我身體好,經驗也多一些,華西村現在正是一步幾個台階的高速發展期。作為一名老黨員,一名與華西村共命運同呼吸的老村民,我仍然想為百姓做些力所能及的事。」這就是吳仁寶。78周歲的一個老人,依舊天天四五點鐘起床便開始「走村串廠」,一直到傍晚八九點鐘回家,村子裡能攬的事他照樣事無巨細地負責到底。

  「二把手」的吳仁寶,在村黨委新班子上任後他做了兩件事:

  一是建議「一把手」帶領全體新班子人員借上京城開會之機,到人民英雄紀念碑前向革命烈士宣誓。「革命先烈為共產主義事業,頭可斷,血可流。我們建設社會主義更美好的新華西,就要而今邁步從頭越……有福民享,有難官當!奮力衝刺今年100億,奪取明年200億!苦戰3年,拿下可用資金50億!」陽光明媚的天安門廣場上,吳仁寶又一次站在華西村眾幹部的最前面,高高地舉起右拳,以一個共產黨員的堅定信仰,引領華西村的年輕一代領導者,吹響了新時代的戰鬥號角。

  當年吳仁寶從縣委書記位子下來後,曾帶領百名村幹部在南京雨花台雨中宣誓,如今在天安門廣場的人民英雄紀念碑前的宣誓,與18年前的那次宣誓已今非昔比。此時的華西用一位中央領導的話說,就是「好得不得了」,可吳仁寶並不這麼認為,就在別人都在高唱「大華西」時,他提出了「現在華西要小」的理念。

  這便是他當「二把手」後所做的第二件「難」事。

  「我國已經加入世貿組織,產業結構調整,勢在必行,迫在眉睫。我們要想抓住機會再上台階,眼下最要緊的是掌握『三車原則』……」班子會上,年輕的新成員們圍聚在老書記跟前,聽他的神機妙算,「這『三車』是:現有的企業要開穩車——開足馬力,狠抓效益;已投的新項目要開快車,早投產;未上的項目趕快急剎車……」「有這麼嚴重?」「聽老書記的沒錯。哪回他的決策出現過岔子?」吳仁寶擺擺手:「錯了,哪回都不是我的英明,是中央政策的英明。你們看著吧,不出幾個月,中央的宏觀調整就會出台……」果不其然,在華西按照吳仁寶的建議,迅速對集團企業進行「三車原則」大調整之後,這年11月,中央的宏觀調整政策出台,不少盲目追求規模的企業和地區因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因素出現了全面衰退的被動局面。可華西村的工業企業由於下手早,絲毫未因中央的宏觀調整產生消極作用,相反他們借著此次宏觀調整的有利時機,瞄準那些與市場對路的產品,加足企業馬力,使集團當年的經濟效益飛速上升,大大超過了年初確定的2003年全村工業總產值60億的目標,首次達到100億元。

  而正是吳仁寶能在重大的歷史轉折關頭,見難勇當,智謀除難,使得華西村近兩年的總產值均以年增長100億元在遞增。1985年,吳仁寶為「苦戰三年,目標億元」而帶領百名村民骨幹在南京雨花台前盟誓25年後,華西村一年的經濟效益就是當年的二三百倍!也就是說,如今的華西村,每年都在創造一百個以上的新華西!正是這樣的積聚,華西村才有今天令世人感到羨慕的幸福與富有。也正因華西村百姓如此幸福與富有,吳仁寶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才能坦然地直面關於華西村是否有他吳氏「家族制」的問題並這樣回答:「確實,在華西村的25個正副書記中有我吳仁寶家5個子女。但我想告訴大家的是,他們能當書記不是我的指定,他們都是通過數十年的工作,在取得群眾公認的基礎上,又經過黨代會選舉和上級組織考察批准後才當上書記的。不錯,我吳仁寶家的子女確實在華西村都是官,但他們不是為我吳仁寶家做官,而是為華西村百姓在做官。

  有人曾經懷疑華西村那麼大的家底,是不是都掌在我吳家的手裡,恰恰相反,我要告訴大家的是,在華西村的歷史上先後有6個人當過主辦會計,但沒有一個是我吳仁寶家的。華西村的帳,從1961年到現在的45年帳目都可以公開給世人看。可以這麼說,如果在華西村有我吳仁寶這個家族的概念,那麼我想告訴大家的是,吳仁寶家的人都在為華西村的百姓做事,他們以自己的黨員身份,在不斷實踐共產黨員先進性中為自己的鄉親們貢獻著每一天、創造著每一份財富。華西村有今天,與我家的這些子女們的心血和汗水分不開。我想假如中國有更多的像我吳仁寶家這樣願意而且能夠給百姓帶來幸福和富裕的家族的話,我們全中國的百姓日子一定會比現在好得多,我也因此會感到無比欣慰……」吳仁寶的這段話是在中央電視台《新聞會客廳》中說的,他能面對13億中國人如此不加掩飾地袒露心聲,沒有共產黨人光明磊落、無私坦蕩的足夠底氣是絕對做不到的。

  有一位參觀華西村的外地農村幹部,在驚嘆這兒的百姓與幹部那麼融洽團結奔富裕的景象後,找到吳仁寶,問他「為什麼你這兒這麼好,我們那裡就搞不好」時,吳仁寶反問:「你當了幾年村支書?」對方回答:「3年。」吳仁寶笑,說:「如果你跟我一樣當滿48年的書記,你那兒也一定很不錯的。」是啊,在人民當家做主的天下,假如一個領導者能在崗位上像吳仁寶一樣執政近半個世紀,如果他無所作為,如果他不能為百姓謀幸福,相信他無法主政如此長久的時間。吳仁寶說得好:「我們華西村的黨員、幹部數年來堅持『有福民享,有難官當』,其實體現的就是『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的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思想。黨員幹部能夠做到戰勝困難和艱苦奮鬥於人民群眾之前、享受和享福於人民群眾之後,老百姓就會和我們站在一起,同心同德挑擔子,那麼什麼樣的人間奇蹟都有可能創造。」看一看華西村的今天,我們感受到這個人間奇蹟發展的原動力也就在於此。

  吳仁寶的「不老」秘訣:關於富裕和共同富裕的理念每一位到華西的中外人士,最驚嘆的是:實在想不出當今世界上還有比這裡的農民更富裕和幸福的人了!住的寬敞高檔——每戶400至600平米的別墅;吃的健康綠色——而且基本免費;穿的漂亮時尚——即便是老年人,他們身上的一套「仁寶」毛料衣服價格也都是一兩千元;用的現代超前——你城裡人都敢說「轎車要買不帶蓋」的嗎?「不帶蓋」的是什麼跑車哦!1998年,當時的江澤民總書記來華西視察,他走進農戶,漫步綠色田野,登高眺望鱗次櫛比、造型別致的別墅群,連聲讚嘆:「華西人民幸福!幸福!真幸福!」那是7年前的華西,七年前的華西綜合經濟實力還不足今日華西的1/10。我想,假如江澤民同志今天能再到華西看一看,那他可能會這樣讚嘆:「華西人民幸福!幸福!太幸福了!」華西人民確實太幸福了。這種幸福是實實在在的,看得見的,是洋溢在每一個華西村民臉上的,是光照我們這個時代和民族的。同時也讓當今世界上的所有國家的人士敬佩與羨慕——在華西採訪時,巧遇一群美國遊客,他們興奮地告訴我:「華西這樣的社會主義,我們也要!」而我知道,近年有本美國人寫過的書叫《重新發現中國》,在國際上影響很大,那書中寫到華西村時有這樣一句評語:「華西村是中國的新加坡」,並稱吳仁寶是「中國的李光耀」。

  我還知道,5年前就有一個日本訪問團到華西村參觀後這樣說:「華西農民的住房面積、擁有的車輛、家用電器等都已超過美國、新加坡和日本了。」村黨委分管宣傳的孫海燕給我講過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故事:前年中國民間組織了一個百對金婚老人「韓國觀光團」,吳仁寶夫婦作為特約嘉賓被邀參加。這消息被韓國總理得知後,非要見一見吳仁寶。可按照日程安排,吳仁寶他們第二天就要離開韓國。「不行,我的國務會議可以停一下,但中國的吳仁寶先生我一定要見一見!」韓國總理知道自己預約的會見時間與吳仁寶他們回國的時間發生衝突時如此說。於是唯一可能的會見時間只能是第二天一早吳仁寶他們離開韓國前的那一個小時。為這,韓國總理真的特意停下正在主持的國務會議,專門將吳仁寶接到總理府。韓國總理把能與「中國奇人」吳仁寶見一見視為「不可多得」的機會,最後他滿意而開心地與吳仁寶進行了長達幾十分鐘的親切會面。

  正如一位德國政要所言:「華西村的富裕,讓我們親眼所見了馬克思早在100年前所暢想的那種共產主義社會和社會主義社會的真正富裕。」關於富裕,各個時代和各個國家的人都有不同的理解。不過,所有到過華西村的人對這兒觀光和認識後所產生的富裕概念,通常能得出共同的意見,那就是:華西人的富裕確實是真正的富裕,因為它包含了物質和精神的全部方面。

  而這,也正是吳仁寶這位老共產黨人堅守的創富理念。

  在華西,你可以在許多地方聽到那些牙牙學語的孩子或者是鶴髮童顏的老人,不時地在振振有詞地背誦著《十富讚歌》:

  智能富——學文練藝成才富勤勞富——愛崗敬業辛勞富節儉富——精打細算聚財富守法富——遵紀守法健康富守信富——恪守信用客多富團結富——家族和睦同心富幫帶富——鄰里相親互助富育才富——育好後代子孫富集體富——鞏固集體共同富愛國富——國家強盛安定富吳仁寶絕對是個「田野學問家」,他的語言概括能力和表述能力堪稱大師。農民喜歡他編寫的這些朗朗上口,又通俗易懂的順口溜。與《十富讚歌》相配的還有他親自編寫的《十窮戒詞》:

  逐漸窮——多因放蕩不經營

  容易窮——家有錢財手頭松

  懶惰窮——朝朝睡到日頭紅

  無才窮——不學無術人無用

  心散窮——家族不和常內訌

  受騙窮——不識良朋錢騙窮

  違法窮——違法貪財進牢籠

  無度窮——浪吃浪用山要空

  失算窮——算計不好一世窮

  三害窮——嫖賭吸毒徹底窮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