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2024-10-08 17:45:26 作者: 何建明

  康世恩這回是清清楚楚地對米爾欽科說:「是的,我想我們打基準井的目的就是為了找油的,現在既然已經看到了油氣顯示,就應該立即把它弄明白,看看這口井到底具備不具備工業性油的條件。」「不行!」不想米爾欽科像一下失控似的沖康世恩叫嚷起來,完全沒有了蘇聯大專家的樣兒,更顧不上外交禮儀了。他抖動著根根銀絲,憤憤地:「康,你這樣做是不對的。松基三井既是基準井,那它的任務就是取全芯、了解整個鑽孔的地下情況。這是勘探程序所規定的,不能更改!」「可勘探程序是你們蘇聯定的。我們中國現在缺油,國家需要我們儘快地找到油啊!找到大油田才是最根本的目的!」康世恩力圖解釋道。這話更讓米爾欽科火冒三丈,老頭子氣得一下又不知如何是好,於是衝著康世恩大叫:「松基三井必須堅決打到3200米!不這樣你們就是錯誤!錯誤!」說著,雙手一甩,氣呼呼地回到房間,「嘭」的一聲關門後再沒有出來。

  怎麼辦?會議室頓時出現了少有的緊張氣氛。20多雙眼睛一齊聚向康世恩。

  「看我幹什麼?我臉上生油?」康世恩吩咐自己的中國同行,「他說他的,我們干我們的。」會議室頓時又重新恢復了歡樂。

  康世恩讓人安排好從前線報喜來的朱自成和賴維民,然後說:「我要給北京打長途!」於是這一夜,哈爾濱——北京;康世恩——余秋里之間有了一段重要的通話。

  「……情況就是這樣。現在請餘部長你拿主意。」康世恩靜等在電話邊上,他的心跳得很緊張。

  請記住𝐛𝐚𝐧𝐱𝐢𝐚𝐛𝐚.𝐜𝐨𝐦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北京。余秋里家。

  長途電話被一隻有力的右手握著,這是需要作出決斷的時刻。松基三井,影響到松遼找油整體方向,也關係到國家能不能摘掉「貧油」帽子!區區一井,非同尋常啊!余秋里凝視著正前方牆上的毛澤東畫像,雙眉一挑,對著電話筒,大聲說道:「我同意你的觀點:松基三井現在就停鑽試油!這個責任我負!」「好!我、我馬上組織人員試油……」這是康世恩微微發顫的聲音。

  余秋里放下電話,大步走到小院子的露天中央,仰頭看著天上的星星,心潮起伏:松遼啊松遼,現在就看你松基三井這一步的結果了!「秋里嗎?我是何長工呀!你們的決定我贊成。既然現在已經看到了油氣顯示,再往下打又有不少困難,那就停鑽試油嘛!至於專家說的取岩芯的事,我看這樣:我派我們的隊伍在松基三井旁邊,重新鑽口井,設計深度與松基三井一模一樣,全程取芯,以補松基三井的地質資料!」余秋里接此電話,臉上露出少有的感激之情:「老將軍啊,你這是解我大難啊!」「哎——一家人別說兩家話。松遼找油,我們地質部和你們石油部是一盤棋的事。祝你成功。對了,別忘了你說過的話:等鑽出油了,你得請我吃紅燒肉!哈哈哈……」老將軍在電話里發出爽朗的笑聲。

  「哎,我一定!一定!」余秋里的嘴都樂得咧開了。

  從這以後的日子,石油部上下像燒開了的水,每天都熱鬧沸騰著……

  打余秋里和康世恩決定松基三井停鑽試油後,石油部上下這幾天可是既興奮又擔憂,興奮的是松遼找油的曙光立即出現,擔憂的是「松基三井」再試不出油來,那可就白費工夫了。用老地質家黃汲清院士的話說,「事不過三」。松基一、二號井打了一年多,基本上是失敗的,如果三號井再來個水中撈月,那石油部有何臉面向國人交代?不說別的,光一口基準井的成本就是幾百萬元哪!幾百萬元在當時是個什麼概念?相當於幾萬人一年的生活費!這還不說,松遼找油自地質部韓景行等第一支正式普查隊伍進達之後,這三年多,已經相繼有幾千人駐紮在那兒,淺孔深孔多多少少加起來,那就不是幾百萬的事。

  早在余秋里上任石油部,全力支持康世恩的找天然油為主的戰略方向時,有人曾在背後搗鼓過不少事,說康世恩是能幹,可他只會花國家的錢而見不到油——人家說這話的根據是,在「一五」期間,石油部投入在找油上的勘探費遠遠高於人造油的成本,但獲得的油氣量卻沒有人造油多。這回好,余秋里上任後,石油部在尋找天然油的勘探經費上的投入更大,瞧瞧川東會戰——有人又把這事抬出來嘮叨了,錢花海了,油呢?油沒見著嘛!等著吧,今年再抱不到「金娃娃」,看余秋里和康世恩怎個收場!說不準哪,連我們的工資明年國家都不一定給了!議論有時是能殺人的。余秋里自己沒有親耳聽到這樣的話,但他卻能從司機那裡聽到。他對基層和百姓了解的一個重要信息來源,就是從他的老司機那兒得到的。這一點余秋里的家人向我證實,尤其是他的幾個女兒告訴我,他們的爸爸後來官越當越大,在家的時間也越來越少,即使在一起時,講的也是國家大事,或者最多問問孩子們的工作、學習之類的事。而且因為父親「高高在上」,他們不可以多問多說一些他工作上的事。「師傅就不一樣,能跟我爸什麼都可以聊。我爸也願意聽師傅的話。就是爸爸後來當了政治局委員和書記處書記後,師傅還是唯一可以說說他的人。」女兒們說。

  余秋里從解放軍總後調石油部任部長及後來到國務院任計委主任、副總理、總政治部主任,一直到退休和臨終前,有過幾個司機,但時間跟得最長的要算賈師傅了。

  「誰說的打不著油連工人的工資都不發了?扯淡!真要那樣,拿我的工資給石油工人們發去!」余秋里一生最聽不得有人欺負老百姓。

  「別看他在外面脾氣好像特別大,其實一接觸,餘部長這個人待人是最好的。」賈師傅說他有絕對的證明權。他說在60年代初的幾年困難時期里,余秋里多次一有空就讓他開著車,上京郊的幾個石油部農場看莊稼地,就是到了90年代,余秋里已經離開石油部20多年了,他還經常問起石油部的那幾個農場情況怎麼樣了。

  松遼找油進入緊張時刻,余秋里工作千頭萬緒,他身邊的工作人員也是忙得手腳並用。許多人以為余秋里只是指揮千軍萬馬的大將軍,他說起話來像火炮筒似的,可他又是個特別粗中有細的人。那時有個通訊員姓馬,小馬承擔著上送下發文件的任務,整天四腳朝天。可機關有點什麼好事,好像從來沒有他的份似的,小馬自己也不吭聲。余秋里知道了,一問小馬家七口人,就靠小馬一個人拿40來塊工資支撐著。「這麼困難的同志,工作又做得這麼勤勤懇懇,你們就沒有眼睛關心關心?」余秋里沖辦公廳的人發火了,親自為小馬爭取了一筆生活補助。

  相反,有人要想在余秋里身上討點什麼好,可就麻煩大了。

  有一次賈師傅從機關給余家帶回了點日用品,也就是一瓶油、幾斤肉之類的東西。余秋里看到了立即警惕地責問:「誰給的?」賈師傅說:「是機關發的。」余秋里立即來火了:「你怎麼能拿東西回家嘛!回去回去!把東西給我還給人家!」賈師傅委屈了,說:「這東西是石油部機關發的,每人都有份的呀!」余秋里嗓門大了:「每人都可以有,但我當部長的就不能有!」賈師傅也不買帳地回敬道:「這東西不是發你的,是給素閣的(余的夫人——筆者注)!她也是石油部的員工!」余秋里一愣,繼而瞪著眼對賈師傅不依不饒道:「給她的也不行,她和我是一家人!」無奈,賈師傅只能屈服後才換得余秋里的一臉笑容。「老賈,我可不是衝著你的啊!有些人哪,就因為我是個部長、副總理,人家想方設法來套近乎,我就得注意!時刻警惕知道嗎?

  這關係到黨風!關係到幹部的形象問題!」賈師傅心頭其實對余秋里的做法佩服得五體投地,但表面上也不買帳:「你官大壓人,反正理都在你那兒。」「是嗎?哈哈哈……真要這樣,我改我改。來來,消消氣,抽支好煙!」這時的余秋里格外謙和,給賈師傅又是遞煙,又是點火的。

  余秋里就是這麼個人,外表鐵骨錚錚,幹事雷厲風行,氣吞山河。而他內心又是那麼的熱情善良、平易近人。

  松基三井進入停鑽試油階段,余秋里雖然人在北京,卻心繫北國松遼。在聽完康世恩對下一步行動計劃時,余秋里告訴康世恩:既然固井和試油是關鍵,就要調玉門最好的技術人員支援松基三井!康世恩立即表示馬上調人。

  「哎老康,還有一件事:聽說松基三井那兒經常有野狼出沒,你讓松遼局或者當地武裝部給井隊配幾把傢伙!」余秋里在長途電話里補充道。

  康世恩笑了:「我知道了。」康世恩接電話時,身邊有松遼局的同志在,他們不理解餘部長除了幫助他們調幾個試油的技術人員外,怎麼還要配啥傢伙?

  「就是打狼的槍!」康世恩說。

  「哈哈,這事餘部長都知道啦?」大伙兒笑開了。

  松遼的事余秋里哪樣不知道?

  隊長包世忠給前往台井指導工作的工程師們描述得繪聲繪色:「那狼大喲!而且特狡猾,它正面不襲擊人,總是等你背過身去,忙著幹活的時候,它就悄悄走近你,然後突然發起進攻…

  …鑽機剛搬到松基三井時,狼崽子開始還挺害怕的,鑽機一響,它們就拼命地跑,後來聽慣了,就不害怕了。瞅著我們在幹活時,它們遠遠地躲在草叢裡等候機會襲擊,有一次一個地質隊員在井台後擺岩芯,那幾隻狼就「嘩啦」一下撲了上去。千鈞一髮之際,我們井台上的同志正好在提鑽,一股泥漿順著巨大的提力衝出地面,濺向井台四周,那幾頭狼嚇得拔腿就跑……」包隊長的故事講得驚心動魄,也傳到了部機關,傳到了余秋里的耳朵里。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於是余秋里就想到了要給鑽井台配幾把「傢伙」。

  打狼是小事。試出油則是天大的事。

  一切為了松基三井出油!那些日子裡,北京的余秋里、前線的康世恩,每天通一次長途,一次長途短則幾句話,長則一兩個小時。

  「松基三井的地下情況還是不十分清楚。主任地質師張文昭必須在現場。」於是松遼局的主任地質師張文昭背包一打,就住在了小西屯村,天天在井台上與鑽工們一起一身水一身泥地盯班;「固井?固井解決問題?……我明白了,那就調玉門鑽井部工程師彭佐猷同志去。」於是彭佐猷帶著助手直奔松基三井。8月23、24日,彭佐猷一到那兒就指揮固井戰鬥。幾千噸的水泥從堆場要扛到攪拌現場,正在這裡「督戰」的松遼局副局長宋世寬一聲令下:「跟我走!」一百多名工人、幹部,脫下上衣,在炎熱的大太陽下,扛著50公斤一包的水泥袋,飛跑在堆場與井台之間……

  「試油?試油碰到難題了?85/8套管上的採油樹底法蘭缺失?井場上連試油的計量器也沒有?沒有那東西也得試!土法上馬嘛!對了,我看趙振聲行!別看他年輕,技術可蠻過硬的呢!調,調他過去!我給焦力人講!」余秋里一番調兵遣將,各路精英匯聚松基三井。

  康世恩下過「只准撈水,不准撈油」的命令之後,井底的清理已經就緒,現在就看效果怎麼樣了!趙振聲果然不負眾望。他和井台技術員朱自成、賴維民和前來支援的鐘其權、焦亞斌等通力合作,連連克服難關。這是見油前的最後準備:趙振聲和他的戰友們做的第一件事是:組織測井隊和鑽工們挖一個試驗坑,下入一段85/8寸套管,埋入地面以下長度1.5米,管外灌水泥環厚330毫米,先試射4發58-65射孔彈,在進行射孔觀察後再發射10發57-103射孔彈。沒有見過這種特殊井下射擊的人無法想像這一道工序對採油是多麼重要和多麼複雜。用通俗的話來解釋,就是鑽杆往地底下打後,油並不是那麼容易「嘩啦嘩啦」自然就湧出來的。它需要有個孔道,這個孔道應該是堅固的,固井的作用就是這樣。但一固井又把油層與孔道隔絕開來,而且幾千米深的孔井,有油的岩層,也有不是油的地層,為了保證能讓有油的地層與孔道相通,就必須在加好的鋼管上打開孔隙,射孔彈的功能就是準確無誤地完成這一程序的手段——把射孔槍輕輕放入鑽孔內,在預知的多少地方發射,打穿鋼管,讓油層里的油通過彈孔源源不斷地湧出地面……

  夠複雜和神奇的吧?趙振聲他們要做的第二件事是:找一塊一寸厚的鋼板,用氣焊割下大小兩個環形鋼板焊在一起製造出一個土製的大法蘭。啥叫法蘭?那是採油樹上的玩意兒,很專業。啥叫採油樹?以前我看過石油部作家寫的小說,卻從未見過這麼一個富有詩意的東西。到了大慶我才看到這採油樹原來就是油井出口處由大大小小各種閥門組成的器具,一排一排的,像結滿果的桃李樹,所以取名為「採油樹」——當我第一次在大慶油田的「松基三井」紀念地看到它時,我真的很激動,我才真正明白石油工人對採油樹的那份情感,也明白了石油作家們一提起採油樹時的那種掩飾不住的衝動。「採油樹」是石油人的象徵,「採油樹」是石油事業的總閥門。

  那天在松基三井紀念地,我久久凝視著左膀右臂掛滿各種「果實」的「採油樹」,突然發現那棵「採油樹」其高度和肢體與我尊敬的石油指揮者、獨臂將軍余秋里十分相似,相似得驚人,因為那棵「採油樹」的肢體不是均衡的,一邊的閥門比另一邊少一隻,我因此聯想到這是不是就是獨臂將軍那不滅的身軀和不散的石油魂呢?

  當我再轉向千千萬萬大慶油田裡的「採油樹」時,我又覺它們有的像康世恩,有的像王進喜,有的像翁文波,有的像張文彬,有的像李人俊、像焦力人、像宋振明……也像楊繼良、李德生、翟光明、包世忠……他們像所有我認識和不認識的石油人!這讓我感激不已。「採油樹」的名字可以是一首詩,也可以是一部書,更可以是一種象徵,一把火炬……可現在還不是我抒情的時候,「松基三井」的試油階段一切都是在嚴肅而緊張的科學程序里進行著。

  趙振聲他們真有辦法,第三天就把土法製作的一個大法蘭搞成功了:往採油樹上一掛,然後進行清水試壓——試壓壓強到72個大氣壓時,法蘭處沒有任何滲漏,這說明土法法蘭成功了!井場上一陣不小的歡呼。

  第三件事是邱建忠幾個地質人員研究的結果,他們認為從下油層組的油氣顯示和油層情況看,松基井下的油難以自噴、大噴,對它採取提撈法試油不會出現「萬丈噴涌扼不住」的局面。因此建議應積極準備提撈手法和相應的措施。

  第四件事還是趙振聲做的:他從廢物中翻騰了半天,找到一根約13米長、4寸直徑的管子,然後再請車間工人師傅動手,自製了一個下井撈油的撈筒!這東西看起來很土,但是實實在在與千米之下的石油「親密接觸」者。

  剩下最後一件事:做兩個大油桶,每個能盛200公升的油桶——餘部長說了,如果松基三井出油了,就得知道它能出多少油。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這東風就是下去撈油上來!「不行,現在不能撈油!只准撈水!」康世恩好厲害呀!他在哈爾濱坐鎮指揮,就是不讓松基三井的人在固井和試油開始階段撈油,只許撈水。

  為什麼?我不懂。只有專家知道:松遼地底下的油是稠油,而油層上面有水層,下面也有水層,先撈油的話可能把油水攪在一起,油都「游」走了!這回明白了嗎?康世恩是大專家,他身邊還有一群更大的專家——蘇聯專家組在一起研究分析呢!聽他們的沒錯!這是技術問題,更是科學。

  苦了包世忠他們32118隊的全體鑽工同志們了!可包世忠他們並不感到苦,從玉門到松遼,打一井又一井,不就是為了看到油湧出來嘛!撈!撈!把地球的膽水也撈它出來!撈!撈!把地球的每一滴血都擠出來!「停!停停!」康世恩又發話了。這回是不讓撈水了——地球的苦膽水都撈盡了,只有血了,黑色的血!1959年的9月26日。中國人應該記住這個日子。因為這個日子使每一個炎黃子孫獲得了作為一個中國人的自豪。

  因為這個日子中國的松遼出了石油,預示著「貧油中國」論調的終結。

  有人也許會問為什麼1959年9月26日這個日子松遼出了石油才需要人們記住它,而不是1874年春天晚清同治年間欽差大臣沈葆楨在台灣苗栗山挖井出油的那個日子,或者也不是1907年9月12日日本人幫助下在延長找出油的那個日子,再為什麼也不是1939年8月11日玉門老君廟油田第一口油井出油的日子,或者也不是新中國發現開採的第一個油田克拉瑪依油田第一井出油的那個1955年10月29日那個日子呢?

  道理非常簡單,所有1959年9月26日之前中國出油的地方,都無法與松遼相比。松基三井出油是一種標誌,它預示了中國乃至世界上少有的一個大油田的誕生,這就是我們後來人人皆知的大慶油田的誕生。大慶油田的誕生改變了世界的石油經濟格局,石油經濟格局的改變,延伸下去就是世界政治和軍事的全面改變。這一點,我們已經從20世紀的世界歷史演變過程充分地證明了。

  石油讓人類在20世紀發生了質的變化。難道不是?

  讓我們一起回顧石油作為戰略資源在20世紀所發生的歷史事件特別是戰爭事件所起的作用吧。

  請看:

  20世紀前葉的1859年,「上校」德雷克先生在泰特斯維爾鑽出第一口油井的第二年,美國就發生了內戰。

  1872年,洛克菲勒發動「我們的計劃」,第二年諾貝爾家族就開始進入俄羅斯市場。

  1885年,皇家荷蘭石油公司在蘇門答臘島發現石油,老牌帝國主義者便開始將掠奪的魔掌伸向非洲。

  1896年,標準石油托拉斯的進一步風起雲湧,使亨利?福特開動了世界上第一台汽車,而在這之前,蒸汽機無法實現文明人對機動車的文明要求。

  1901年,美國德克薩斯州的平德托普油田噴泉油,使美國人陷入了石油革命的狂歡之中,兩年後,賴特兄弟因為有了汽油,才實現了人類第一次離開地面的飛行。

  1904—1905年,日本擊敗俄羅斯,靠的是軍艦,而日本軍艦之所以所向披靡,首先要感謝美國人給予了他們足夠的石油。

  1908年,波斯灣發現豐富石油後,世界便開始混亂起來,新老帝國主義便從這時起各打各的算盤。

  1911年,英國的邱吉爾親自出任海軍大臣,他看中的是由石油支持作動力的軍艦可以戰無不勝。

  德國人不傻,他們早已磨刀霍霍。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場上,機械化成為現代戰爭的一種基本形式。

  而1919年俄國人在列寧領導下,取得十月革命勝利的那一枚枚攻擊冬宮的炮彈就是從軍艦上打出來的。

  1931年日本人占領中國東北三省,就是想獲取更多的石油與其他能源。

  1937年,日本人已經全部用軍艦和飛機直接開進中國關內關外了。

  1939年,德國人也迫不及待地發動了入侵波蘭行動。二戰便這樣開始。

  1941年,日本人靠石油支撐下完美地執行了「珍珠港」行動,也徹底地迎來了美國人靠飛機運送原子彈往廣島投放的悲慘日子。

  1945年日德投降,除了他們的非正義外,沒有源源不斷的石油燃料供應來維持軍需是特別重要的原因。

  1950年,韓戰爆發,雙方在戰場上血與火的角逐,仍然離不開石油。

  1958年,伊拉克革命。後來掌權的薩達姆在世界面前牛了近二三十年,憑的就是手裡有豐富的石油。

  之後,中東就沒有安靜過,理由種種的背後就是為了一樣東西:石油。

  終於,在1980年,中東的兩個兄弟伊拉克和伊朗開戰。

  1990年,剛剛從「兩伊戰爭」走出來尚未喘氣的伊拉克入侵鄰國科威特,還是為了那兒的有取之不盡的石油讓薩達姆眼紅。這回美國人不幹了,「沙漠行動」將伊拉克人打得差點回不了家……

  20世紀就是這樣走過來的,它帶著石油的濃香腥味,影響和支配著人類的這段最輝煌也最悲慘甚至有時是最卑劣的歷史。

  正如《石油風雲》的作者丹尼爾?耶金先生所說:「石油帶來了我們的文明中最卓越,也是最糟糕的東西。它一直既是恩惠也是負擔。能源是工業社會的基礎。在所有能源中,石油,由於其核心作用、戰略性質、地理分布、反覆出現的供應危機的模式,以及為了獲得石油的報償而控制石油所不可避免和不可抗拒的誘惑,一直看來是最大,然而也是最成問題的能源。如果我們到本世紀末,石油的卓越地位不一再受到(也許已預見到)也許是突如其來的政治、技術、經濟和環境保護的危機之考驗和挑戰,那將是異常了。在一個由石油所如此深刻地形成影響的世紀中,不應不作如此預計。石油史一向是傑出成就的概論和一系列災難性而且代價巨大的錯誤的冗長陳述。它一直是人類崇高的和卑劣的品質的表現劇場。創造力、獻身、企業家能力、獨創性以及技術革命始終跟貪婪、腐化、盲目的政治野心和暴力同台共存。

  石油有助於主宰物質世界成為可能。它實際上通過農業化學和運輸給了我們日常生活的需要和麵包。它也為全球爭奪政治和經濟的優勢的鬥爭提供了燃料。很多的血以它的名義而流。只要石油仍然居於核心位置,對石油以及它所帶來的財富和權勢所進行的激烈有時是凶暴的探求,必將繼續下去。因為我們的世紀一直是一個世紀,我們的文明的方方面面始終是由石油這個現代和使人著迷的鍊金術所改造的。我們的世紀確確實實仍然是石油的世紀。」我們的世紀確實依舊是石油的世紀。21世紀了,石油依然是核心的能源,而且比20世紀更加突出了它的核心地位——至少我們目前還看不到可以徹底替代它的新能源產生出來。那麼,21世紀——至少是這個世紀的前50年裡,我們將繼續飽嘗尤其是飛速發展的我們中國人將飽受前所未有的關於石油帶來的幸福與痛苦、機遇與危機。正是因為這一點,我們有充分的理由應當更加動員全體國民記住1959年9月26日這個日子。

  當然,我們記住這個日子是為了更好地記住那些在這個日子裡為我們民族創造了奇蹟的人,以及人民共和國之所以能夠走到今天的國家精神是什麼!9月26日,松基三井的井台上一片繁忙,大家期待已久的目光全都盯在那根通向采樹油閥門口的一根長長的出油管……下午4時左右,主任地質師張文昭一聲令下:「開閥放油——!」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