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炫風:中國明星城市發展史> 第十五章 「麻雀變鳳凰」

第十五章 「麻雀變鳳凰」

2024-10-04 13:54:43 作者: 何建明

  1992年12月31日。雲淡風輕。

  這個日子對所有的企石人來講,是一個非凡的日子。這一天,企石鎮萬人空巷,所有的村落人家一大早便早早起身,傾巢而出,從各個方向蜂擁到鎮裡,像參加狂歡節一樣去觀看企石鎮12項大工程的奠基和竣工典禮。確實,這個隆重的奠基典禮非同尋常,在企石歷史上絕對是亘古未見。其中,最激動人心的壓軸節目是極富創意性的跳傘表演——隨著直升機的轟鳴聲,5個飛行員穿雲破霧,從空中悠然而下,徐徐降落到一大片空蕩蕩的農田裡……

  所有的企石人都驚呼起來!

  然而,這對企石農民來講,他們遠遠趕來的目的並不滿足只是看一下「西洋景」。典禮結束,他們的狂歡卻並未結束,甚至意味著真正的開始。這些已經富足起來的農民們口袋裡裝有足夠的鈔票,他們要進到12項大工程之一的寶石大酒店去參觀,去消費,去享受。

  這一天對三星級的寶石大酒店的所有員工來講也過得分外特殊,也許這一天的記憶將永遠留在他們的腦海,成為某一個年代的特殊印記。多少年之後,當年的酒店服務員熊素瓊回憶說:「那天典禮一結束,我們酒店正式開業了。我們酒店所有的餐廳全都坐滿了農民,餐廳門外也擠滿了人,等著吃飯。那場面現在回想起來真覺得恍如隔世。記得當年他們進酒店時,大多穿著拖鞋,有的乾脆就光著腳進來……」

  有目共睹,這些年來東莞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無論是東莞,還是東莞人,還是像熊素瓊這樣的外地人,都經歷了一個從內到外的脫胎換骨。

  2007年11月,在華通城大酒店總經理辦公室里,落落大方、美麗而能幹的熊素瓊回憶著當年的情景時,臉上一直含著笑容,她說:「短短十多年時間,完全不一樣了。我親眼看著他們的素質一年一年在提高。他們慢慢知道注意穿著,開始西裝革履,他們進酒店像個紳士一樣,所以你現在根本就認不出他們曾是當年的那些農民了。而且那些農民很多人後來又開始做生意,十幾年下來,他們完全不一樣了,氣質也變了,整個人都換了個樣。這點給我的感受太強烈了!」

  笑談當年,往事如過眼雲煙。在企石的十幾年,熊素瓊目睹了這裡的一切變化,親眼看著這裡的柏油馬路一條條建起來,高樓大廈一個個豎起來。而熊素瓊自己也發生了巨大變化。

  從一個清潔工變成五星級酒店的總經理,她的蛻變歷程似乎演繹著「麻雀變鳳凰」的神話。

  剛來寶石大酒店,熊素瓊乾的是清潔工的活。別人一天工作8小時,熊素瓊經常一干就是12小時。那幾年,熊素瓊整理了7987個房間,做的工作日誌有174本之多。1996年,熊素瓊因為工作出色被破格升為客房部主管,第二年升為前廳主管,再一年後又升為副經理。到2001年,她已經成為這家三星級酒店的房務總監。這年熊素瓊的人生又有了新的轉折,她應邀加盟了剛剛開業不久的一家五星級酒店——華通城大酒店。「我進來時是第六任總經理,也就是說前面的五任總經理都做了很短時間。我來的時候,酒店效益特別差,老闆跟我說,我不需要你賺多少錢,你只需要把人氣做起來就行。當時我跟老闆講,既然你講了這樣的話,那就表示我有很大的空間去操作,我相信我一定不會讓你失望的。」

  請記住𝗯𝗮𝗻𝘅𝗶𝗮𝗯𝗮.𝗰𝗼𝗺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熊素瓊不但沒有讓老闆失望,而且讓老闆感到非常幸運——他終於找到一個最好的管理人才。然而,熊素瓊所付出的心血卻是常人難以想像的。自從接任這個總經理的重擔,她每天的睡眠時間只有5個小時。在她的精心打理下,華通城酒店的效益很快便有了起色,而發展也是一步一個台階。2003年,建娛樂大廈,2004年建桑拿大樓,2005年建商務大廈,一直到2007年,華通城營業額每年都以20%的速度遞增,華通城酒店變了華通城大酒店。

  熊素瓊覺得自己最大的遺憾就是孩子。「我兒子今年12歲了,一直在重慶,請他姑姑帶,因為我們實在太忙了,沒有時間照顧他。我每天早上7點上班,晚上10點才回家,每天都這樣,沒有周末,做酒店就是這樣的。」

  看著她,筆者內心深受感動,其實,正是因為有了千千萬萬個熊素瓊的辛苦付出,東莞才擁有了如此輝煌的今天……

  熊素瓊說她自己早就變成一個東莞人了:「因為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基本和這裡合拍了,畢竟在這裡生活十多年了。現在東莞各方面的條件都不錯,所以我們3年前就有了想法,把家落到這裡來。現在我們酒店的員工有98%都是外地的。說句老實話,一個外地人到東莞,一兩年之內他不會愛上東莞的,很多人過來是來找機會的,有發展就呆下去,沒發展就回去,但當他在這裡呆上三四年後,開始習慣和接受這裡的一切後,就會對這裡產生感情了,也就是日久生情。」

  東莞真的是一個讓人日久生情、欲離難捨的城市。

  其實,一個城市讓外鄉人真正愛上,絕不僅僅在於她的美麗、她的富饒、她的文化、她的品位,更在於這座城市能給他們提供什麼樣的機遇、什麼樣的平台和什麼樣的未來。

  從企石返回東莞的路上,採訪熊素瓊給我們內心帶來的震動還餘波蕩漾。那天,陪同筆者採訪的是《南飛雁》雜誌的主編柳冬嫵,他感慨東莞是一個產生奇蹟的地方:「東莞的發展本身就是一個奇蹟,這個大奇蹟也是由許多個體的小奇蹟來組成。可以說,每個人在東莞都可以創造一個奇蹟。我有好幾個老鄉,來東莞這邊打了幾年工之後,慢慢地開始自己創業,現在都成了老闆,都在這裡買下房子安居樂業了。」

  改革開放後,中國成千上萬的農民紛紛南下,像麻雀一樣從原本呆著的農田飛落到城市,他們最大的夢想就是改變自己天生下來麻雀一樣卑微的命運,變成他們眼裡鳳凰似的城裡人。

  柳東嫵主編的《南飛雁》雜誌就是專門辦給東莞打工者看的,因此他平時接觸過太多太多「麻雀變鳳凰」的事例,他給筆者隨便講了一例:在東莞企石鎮,有個來自福建山村的小伙子。小伙子念到初一因家貧便早早輟學,16歲出外打工,不久和一女孩相愛。女方家嫌他是個窮光蛋,不同意他們交往,為此小伙子只好帶著女友私奔到了東莞企石鎮,那是1992年的事。來到企石後,小伙子找了一份打工活,幫一家正在施工的自來水廠批牆,一平方米兩塊錢。批牆的時候,機靈的小伙子多了一個心眼,自學了一門油漆手藝,而且自己搞發明創造。通過實驗,他發現漆料里摻入玻璃膠和防潮膠後效果更好,以此方式粉刷牆面,不但造價便宜、質量好,還能防潮。憑著這獨門秘技,在批完這些牆面後,小伙子沒有失業,又攬了些刷牆的活,硬是在企石鎮生存了下來。後來小伙子接了某個大企業造價一萬元的一個急活,他沒日沒夜加班加點,最後按時交付。這令老闆很滿意,又給了他一個造價5萬元的工程,接著陸陸續續又給他一些工程。3年後,小伙子賺下了幾十萬。他便拿著這筆啟動資金開始辦公司,五六年下來,他的億鑫鋼業公司已發展成一個年產值過億的大型企業,成了企石鎮的納稅大戶。現在,這個叫邱啟光的小伙子非常感激企石鎮政府對他企業的支持,也將戶口從老家遷到了企石,說企石是一個好地方,這裡天時地利人和,給他帶來了一生中的好運氣好機會。

  聽了這則故事,筆者感嘆,東莞確實是個充滿機遇的大舞台,她不僅每天都在自己創造奇蹟,也為成千上萬的外鄉人創造了一個實現人生價值的可能性——在這裡,你可以沒有學歷,沒有背景,只要你勤勞、肯干、有毅力,在東莞這座富礦山上,就一定能掘到寶藏。這裡的陽光普照在每一個人的身上。

  柳冬嫵點頭稱是。其實,柳冬嫵自己也是「麻雀變鳳凰」的典型。前不久他剛出了一本書,叫《從鄉村到城市的精神胎記》,這可是全國第一本「打工詩歌」的理論研究專著,非常了不起。這個沒念過大學的「打工詩人」寫出的文章常刊登在《讀書》、《天涯》、《文藝爭鳴》等期刊上,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前幾年他剛剛將自己的戶口從老家農村遷來,成為了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東莞人。

  自1993年來到東莞打工,從一個打工仔成長為作家、主編,柳冬嫵說他的發展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是伴隨著東莞城市的成長而成長的。

  東莞這片熱土給了柳冬嫵啼血的回憶,更給了他無限的天地與機遇。很難想像,如果不是十多年前那次艱難的漂泊,如果不是終於移植到東莞這片廣袤而豐厚的土地上,他怎樣才能奏響人生的強音?這隻麻雀何時才能變成鳳凰?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特別是進入80年代的中期,中國年輕一代的農民們紛紛離開家鄉,在他們的人生生涯中開始了不斷轉換和變動,無論怎麼變,都會應著一句老話: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在這種變換中,無數的打工者像麻雀一樣紛紛飛到東莞這片土地尋找自己的夢想。

  我們可以抒情地說,東莞的命運就是他們的命運,他們像一隻只麻雀停靠在她肩頭,從她身上汲取了力量,因而成就了各自的夢想;其實,我們也可以抒情說,他們的命運也就是東莞的命運,正是這些成群成群的麻雀用生命燃燒釋放出來的能量,凝聚成了一把涅槃之火。在熊熊燃燒的烈火中,他們涅槃了,東莞也涅槃了。

  有些並不抒情的數據似乎能佐證上面的抒情描述:據1978年的「東莞勞動服務公司」統計,當年東莞外來勞動力僅有5000人,而從1985年到2005年,東莞外來工從15.62萬暴漲至584.98萬,在20年的時間裡增長了36.45倍;而在東莞外來工暴漲的同時,東莞的GDP亦從1985年的22.6億元增長至2005年的2181.6億元,20年時間增長了95.5倍。

  當然,同樣也有另一組數據可以作為對照:東莞外來工通過郵局匯錢回鄉的金額,1999年為119億元,2001年為137.6億元,2002年為142億元;近10年來經東莞郵局匯款金額累計高達1400億元,東莞為全國約千萬外來務工人員創造了就業機會。值得注意的是,無數的外來務工者在東莞學到了技術,學到了管理,他們自身的素質和修養也在這所「黃埔軍校」內得到了提升。

  無論如何,東莞將永遠銘記和感謝這些曾為東莞付出過努力的每一位外來工。事實上,東莞也早已張開雙臂熱情地擁抱著他們,並賦予他們一個新的身份——新莞人。這些新莞人也早已愛上東莞,和這座城市深深地融為一體。他們在這裡不僅可以圓夢,還能得到充滿人情味的關心和愛護。

  這也是一個富有意味的跨越。

  如今的東莞給人的感覺是和諧,天與地的和諧,山與水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老莞人和新莞人的和諧……在這些和諧中,令人感受最深的是政通人和的一種和諧。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