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炫風:中國明星城市發展史> 第八章 升級後的全面升級

第八章 升級後的全面升級

2024-10-04 13:54:18 作者: 何建明

  當東莞這一輪的基礎建設差不多告一段落時,東莞人突然發現,身邊的台灣人開始多了起來。

  實際上,剛剛升為地級市的東莞,在大修道路的同時,也進入了一個全民大招商的轟轟烈烈的新階段。穿針引線,以鄉引鄉,漸漸地,香港人把台灣人也給介紹進來了。

  本章節來源於𝒃𝒂𝒏𝒙𝒊𝒂𝒃𝒂.𝒄𝒐𝒎

  招商升級了!

  近20年之後,在東莞的台商及眷屬已超過10萬人,是全國台商聚集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截至2007年底,東莞累計引進台資企業6000多家,引資額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全國的十分之一,台資企業占全市外資企業總數的40%;累計實際利用台資103億美元,占全市實際利用外資額的三分之一;台資企業進出口額占全市外資進出口總額的40%;全市IT企業中有半數都是台資IT企業。

  說到東莞後來的當家產業:電子信息產業,不能不提石碣。

  早年,石碣之所以為世人所知,是因為它是明末民族英雄袁崇煥的故鄉。這個民風淳樸的魚米之鄉後來令人注目的則是它在十幾年時間內迅速成長為IT產品國際生產基地之一。這個面積不足36平方公里的地方,聚集了450家電子企業,18家著名的跨國上市公司。

  小小的石碣鎮究竟有何「磁場效應」,形成如此龐大的電子產業方陣?這實在令人稱奇!

  說起來,改革開放之初,石碣鎮的起步曾經充滿了艱難,難就難在沒有路。當年的石碣與莞城之間,因相隔一條東江,使得石碣鎮遠遠看上去就像座孤島一樣,去哪裡先得渡河。這個被東江水環繞起來的小島搞農業曾經頂呱呱,1978年還被農業部評為全國農業系統先進單位,但從農業轉向工業,卻實在踏不出路來。石碣當年的招商引資可真是難!石碣領導沒少往深圳口岸跑,在那裡望眼欲穿,指望能拉來財神爺,後來還真的拉回一個。漸漸地,石碣的招商引資總算有了起色,但跟其他發達鎮區相比,還相距甚遠。

  1989年這個年份對於石碣鎮來說,意義非常特殊。正是這一年,石碣鎮拉開了通向IT重鎮的序幕。

  這個序幕是被一個來自台灣的年輕人拉開的。

  這個台灣人叫葉宏燈,畢業於台灣東吳大學經濟系。當時他在台灣的生意因遭遇高成本的壓力,迫使他來到大陸尋找發展機會。1989年4月,他來到大陸,去了深圳、廣州、大連、蘇州等地後,這天在一個香港人的介紹下,他又來到了東莞的石碣。

  當初,接待葉宏燈的是時任石碣鎮鎮長的劉發枝。時隔近20年之後,現為東莞市政協副主席的劉發枝對當年的情景還記憶猶新,他向筆者回憶說:「當時我們的環境的確還不太好,但我們跟他講了很多我們的規劃和對未來的設想,也讓他了解了我們的政府班子。他是1989年4月來的,9月份他又過來談判,當時他還有點擔憂,怕我們不負責任,要求和我們綁在一起,於是我們便採取合資方式。我們負責建廠房,再租給他們,同時我們也出了150萬,其他流動資金由他來解決。一切談好後,立馬動工,10月就開始生產了。當時他安排的一個月生產量20天就完成了,他很高興,立馬又增加人員和生產資金。」

  石碣鎮政府對葉宏燈的創業可謂傾盡全力、鼎力相助,這令葉宏燈深受感動。相處一段時間後,葉宏燈跟鎮領導們結下了深厚友誼,漸漸也把自己當成了東莞人,反過來幫助他們介紹企業進來。沒事的時候,大家就在一起聊天說話。

  通過和葉宏燈的聊天,鎮領導慢慢察覺到一個現象:台灣很多企業因成本提高的壓力,正面臨著往外搬遷的可能性。據說,很多企業打了十幾萬的招聘GG,卻招不來幾個員工……

  這天晚上,石碣鎮委書記葉炳基、鎮長劉發枝和葉宏燈又聊上了。

  「葉總啊,你說你們台灣那邊生意不好做,成本都提高了,他們現在正在打算往外搬,是不是?」劉發枝問。

  葉宏燈回答說:「是啊,台灣貨幣現在在國際市場上大幅升值,對於做外銷的廠商來說,是一件非常不好的事情。成本提高了,他們又困在一個小島里,企業的市場空間肯定要受到很大的局限,所以他們現在的日子都不好過,都在考慮往外搬呢。聽說他們已經有一些搬到了東南亞一帶。」

  「那你知道他們在東南亞辦廠辦得怎麼樣?」

  「我聽說他們在東南亞做得並不好。所以我來你們這來對了。」

  葉炳基、劉發枝聽到這兒,倆人相視一笑,眼裡都閃出了光亮。葉炳基問:「葉總,那你說,我們石碣有沒有這個機會,把他們都招到我們這裡來辦廠?」

  「我最近也在琢磨這事。我認為我們這裡有非常有利的一面,主要是大陸的勞動力成本低廉,而且這裡的工人勤勞、刻苦,領悟能力很高,手也很靈巧,非常適合做加工製造業,再加上我們同根同源,很容易溝通和融合。所以我也在想,其實這裡應該是他們發展的最好基地……」

  那天晚上,他們越談越投機,越談越興奮。

  第二天,葉炳基和劉發枝把這個想法在會上一說,大家立馬興奮起來,這可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大好機會啊!我們一定要不失時機抓住這個機會,把台灣企業吸引到石碣來!緊接著,石碣領導們多次開會研究商討,確定了石碣重點發展台商的大思路。思路明確了,目標鎖定了,接下來大家立即分頭行動,發動一切力量,通過各種關係重點吸引台商。

  石碣人感到幸運的是,那些台灣人剛進來時都是以租廠房生產的方式進行試探性的發展。幾年下來,投資有所回報後,幾乎所有的廠家又開始擴大再生產。到了上世紀90年代末,合資公司已成為產業轉移的主導力量,兩岸間的產業分工已成為我國產業分工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並且這種分工逐漸由生產階段的分工向功能性分工發展。至2002年,台灣贏利最多的20家上市電子企業中的14家在大陸設廠,而大陸工廠的贏利成為其台灣母公司的最大利潤增長點。至此,在台灣電子第一代的轉移中,石碣成為珠三角最重要的承接地。

  令石碣人更感幸運的是,新千年之後,在石碣增資擴產的台資企業開始出現一個新現象,即有些大廠逐漸把產品的研發中心遷移到了石碣。這不僅標誌著石碣鎮電子信息產業開始由純粹加工製造真正向創造型生產轉型,更標誌著這些企業將被真正留住。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