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8 唯物史觀在東方的命運
2024-10-04 13:39:04
作者: 譚元亨
而今,唯物史觀可以說是中國占統治地位的一種歷史觀了。然而,它所經歷及正面臨的命運,是否就那麼美妙呢?
它是靠血與火、靠武器的批判在中國開闢其前進的道路的,這點,歷史有如鐵鑄,眾目所睹。縱然有郭沫若、范文瀾等大師們在理論上作了不竭的努力,擴大其影響,但在思想上的深化,最後還是靠武器的批判。然而,後一種批判往往是匆忙的、粗線條的,帶有強制性的,所以,真正讓人們完全接受、對其充分明晰、心悅誠服,從而自覺地抵制舊史觀的復萌,是有一個過程的。
因此,唯物史觀仍面臨著更為艱巨的戰鬥任務,才能鞏固自己的地位。
有人把「文化大革命」單純解釋為政治權力的鬥爭,把它當做政治或社會過程中的一個「反常」——包括意識形態對經濟基礎進行了破壞的「反常」,並且已有了把「文革史」編為幾個陰謀集團的興亡史。這,也證明了唯物史觀並不是那麼自覺地被運用。政治權力的鬥爭足以促成「文革」的勃起麼?權力鬥爭在任何一個時代、任何一個國家和黨派中都迭起不衰,過去有,今後也會有,這只是低層史學研究的任務。但作為這麼一場「文革」的興衰,如果沒有從歷史上、文化上宏觀的把握,作出歷史唯物主義的探討,那麼,我們永遠也解不開「文革」的歷史之謎。因為任何政治上的需要及社會的需要,非導致或依賴這麼一場「文革」才能得以實現嗎?
這裡,遠不是我們所能圓滿解答的:一場以徹底的反傳統的面目出現的「大革命」,為何卻以傳統的驚人的復活為註腳?對此,我們可以提出數以百計這樣的問題。可最後還有一個問題,這就是——這是在唯物史觀指導下的一場「大革命」麼?
我們該怎麼分析這場「大革命」的經濟土壤及思想基礎,其文化特徵和現實基因?以及它所具備的真正的而非虛構的、將長久地表現出來的而非暫時顯現的歷史意義?
唯物史觀在中國並不曾獲得徹底的、最後的勝利。
史觀,對於歷史的發展,正如李大釗所說的,是有其相適應性的,是隨歷史的發展而發展的。
由於我們在短短的百年間,在思想上力圖越過西方兒百年的歷史階段,那麼,無論是啟蒙主義、實證主義時期的史觀,無論是狹義的歷史哲學,都不曾完全成熟便成了過眼煙雲,那麼,怎麼能指望在它們的基礎上建立的唯物史觀,能有完備的、成熟的形態?怎麼能相信,舊的各種各樣、形形色色的史觀就壽終正寢,不會改頭換面,來閹割它、取代它,從而從內部顛覆它呢?
我們不也可以從一些現象中看到倫理史觀、實用理性史觀的亡魂在活動麼?
也還是李大釗的(史學要論),早半個多世紀便如此教誨我們:
過去一段的歷史,恰如「時」在人生世界上建築起來的一座高樓,裡邊一層一層的陳列著我們人類累代相傳下來的家珍國寶。這一座高樓,只有生長成熟、踏踐實地的健足,才能拾級而升,把凡所經過的層級所列的珍寶,一覽無遺;然後上臨絕頂,登樓四望,無限的將來的遠景,不盡的人生大觀,才能比較的眺望清楚。在這種光景中,可以認出來人生前進的大路。
「拾級而升」,借過去的歷史經驗,去開創未來美好的歷史,這才是我們的任務,忘卻腳下的土地,一下子想登峰造極——這種超前的歷史意識,恐怕只會造成「空中樓閣」,不切實際,所以才導致慘重的結局。
史觀史的研究,但願對此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