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中國文化史觀> 4.3 前歷史哲學時期:民主啟蒙的先聲

4.3 前歷史哲學時期:民主啟蒙的先聲

2024-10-04 13:38:20 作者: 譚元亨

  歷史哲學的開端,正是對封建神權思想的批判。資產階級革命的深人發展,完成了自己龐大的理論體系,最後走向了歷史唯物主義。這個過程是清晰的、漸進的,也沒有大的曲折。

  然而,在中國的近代史上,歷史哲學的命運遠遠不同歐洲。

  多少啟蒙主義的思想家們,都沒能向前邁進幾步,便就被打得頭破血流,有的甚至開了歷史倒車,向幾千年的封建禮教投降。中國的歷史哲學階段,可以說是不那麼完整、不那麼充分發展的,它曲曲折折、時隱時現、時高時低……

  至於走向歷史唯物主義,則更是充滿了血與火的鬥爭。

  因此,這一段歷史觀發展的過程,很難以某個觀念加以概括,也很難給其劃分出幾個階段,在宋明理學之後,經世致用的思想,恐怕還只能屬於實用理性史觀的範疇,有人說「經世致用」給近代改革提供了思想力量,這倒是可以商榷的,不過,它恐怕只是儒家自我調節機能——改良主義的表現而已。王夫之便是個典型的例子。

  總而言之,中國近代歷史哲學通向唯物史觀的道路,可謂血痕斑斑、荊棘叢生、風險浪惡,使不少民族的有識之士,為之捐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從李蟄到洪仁開,從譚嗣同到李大釗,均「高築神州風雨樓」,慷慨悲歌,視死如歸。

  回顧這一段史觀的演變史,能給以人們的啟迪,也許不會亞於整個古代史觀史。

  再以此與當時代表進步的歐洲的史觀發展史作對比,這更發人深省了。

  是呀,我們承襲下的「歷史遺產」實在是太多了,時至當代,仍舉目可觸——憑此,我們則可以進一步地探討,唯物史觀到底在中國取得了多大的勝利?離它的最後的、事實上的確立究竟還需要多長的時間?

  不成熟的歷史哲學,也只會帶來不成熟的、不完整的唯物史觀,這,恐怕是順理成章、不需要懷疑的結論了。所以,了解這一段歷史哲學的艱難歷程,對於我們建立真正的、完整的唯物史觀,的確很有必要。否則,有的人滿口唯物史觀,骨子裡還是倫理史觀、血緣意識、宗法關係及其他烏七八糟的東西,新瓶裝舊酒,從而也低毀了唯物史觀的聲譽——這就是被人認為的唯物史觀的危機了。

  

  所謂危機,不是自身的缺陷,而是被歪曲、被篡改,從而呈現出了歷史亡靈的陰影,讓人避而遠之。

  這是任何一種新的科學觀念在被最後確立之前有可能遭到的歷史命運,如果它不克服這一「歷史命運」,則有可能給演變過去,最後在傳統觀念面前俯首禮拜,這也失去了自身。

  考察這樣的「歷史命運」,沒有比研究近代史觀史更為鮮明的了。

  下面,我們就從16世紀我國最早的啟蒙思想家、被封建正統派視之「異端之尤」的李費說起。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