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正面交鋒

2024-10-04 13:26:12 作者: 闕慶安

  李之年當不了市委書記,陳遠健自然就沒辦法當上市長,但轉為市委副書記,仍舊兼常務副市長,總算往前邁了一步。餘震的職務沒有變動,仍舊擔任市委副書記、紀委書記。省委統戰部、宣傳部分別派了個處長下來當市委秘書長、宣傳部長,都帶著市委常委的帽子。原本呼聲比較高的康寒松並沒有轉為市委常委,倒是川南區委書記賈正光進了市委班子,擔任市委常委、組織部長。

  其實,康寒松在換屆前已經得到消息,市委常委他是沒有希望了。李之年幫他爭取過,但省組領導認為他年齡太大,不適合擔任常委,應該考慮多給年輕幹部鍛鍊機會。他現在擔心的是,在下一步的人大、政府、政協換屆中,他能否保住副市長的位子。

  原來,李之年明確自己不能當市委書記後,迅速冷靜下來,尋好對策。要和郝旭成頂著干,關鍵在人,班子成員中、重要崗位上如果都是自己的人,或者大部分都是自己的人,郝旭成無論如何也跳不到哪裡去。所以,他特意再找了省長和省委組織部王部長,極力推薦陳遠健、康寒松和賈正光。省長和王部長對沒有促成李之年當上市委書記,心有遺憾,因此在省組的方案里基本上滿足了李之年的要求,除了康寒松年齡太大實在無法進入市委班子外——郝旭成快六十歲了,市委常委班子裡怎麼能再進一個老頭呢?

  讓賈正光當市委組織部長,無異於砍去了郝旭成的一隻手。沖這點,李之年對王部長感激不盡。

  都說新官上任三把火。郝旭成算不得新官,確切地說,是老官了,屁股在同樣的位子上已經坐了不少年。但畢竟是新一屆市委,總得有新的動作、新的氣象。他感念省委對他的信任,決心拼出一把老骨頭,在政治暮年把所有的光和熱一傾而出,為海川的發展鞠躬盡瘁、嘔心瀝血。換屆之後,他不遺餘力,在全市掀起了三股熱潮——大調研,大討論,大規劃。他親自帶隊,深入各級各部門,聽取各方意見,了解民意,集中民智。僅大討論活動就有十幾個專題,諸如,海川發展的瓶頸是什麼,投資軟環境建設存在什麼突出問題,幹部隊伍作風建設如何加強,海川該往何處走,海川精神是什麼,如何解放思想與時俱進,等等。除了組織幹部群眾寫調研文章、論文評選,還特意請了一些專家學者來海川考察,其中不乏兩院院士,請他們為海川的發展出謀獻策。郝旭成似乎變了一個人,精力無比旺盛,白天調研,晚上伏案,開不完的會,喝不完的酒,快六十歲的老頭仿佛來了第二春。只有他的秘書,在人散後,才看到他掩藏在激情後面的倦容與老態。

  李之年對郝旭成燒的三把火嗤之以鼻。搞什麼花架子嘛,什麼大調研、大討論、大規劃,還不是做給人看的!枯木逢春,看你能發幾根芽!

  李之年和郝旭成的正面交鋒,在不久後的一次市委書記辦公會上火藥味十足地上演了。

  交鋒緣起菊園社區舊城改造項目。

  李之年認定自己沒有提為市委書記,和在潘明理身上下的工夫不夠有脫不開的關係。既然要想繼續往上走,就必須先把潘明理的工作做好、做足、做到位。於是,他把菊園社區舊城改造項目再次提交市委常委會研究。

  提交常委會之前,必須在書記辦公會上先議。參加書記辦公會的,有郝旭成、李之年、餘震、陳遠健,組織部長賈正光列席。

  

  這次第一個明確持反對意見的不是餘震,而是新任的老市委書記郝旭成。郝旭成一改先前只在最後說幾句的習慣,還沒等李之年講完,就插了話:「之年同志,我記得這個議題我們議過,市委常委會也形成統一意見了,暫時不搞。」

  「老郝,形勢隨時在變,那時是那時,現在是現在,不能用老觀點去考慮問題。你不是掀起了什麼解放思想大討論嗎,我看就從這個項目開始解放思想吧。」李之年的話里明顯帶著譏諷。

  「常委會的決定是很嚴肅的。我們上次已經進行了充分的討論,對這個項目也進行了客觀的評估。」

  「難道再次提請研究就不嚴肅了?郝書記?」

  「我的意見,還是不上會研究了。」郝旭成沒有退讓。

  李之年一聽這話,「呼」的一聲站了起來:「老郝,我提請你注意,重大事情書記辦公會議沒有權力研究,只能提交常委會,你也不能搞一言堂,必須放到常委會上去議、去表決。再說了,很多事情政府自己本來就可以解決,不必提請市委研究,政府的事,市委不能過分干預,不然,還設市長幹什麼,你一肩挑就可以了。海川目前是個什麼樣的狀況,別人不清楚,你們難道也不清楚?再這麼畏手畏腳、前怕狼後怕虎的,還談什麼發展,還談什麼與時俱進?不要盡擺些花架子,花樣文章誰不會做?」

  郝旭成讓這一通話給堵得滿臉漲紅,說不出話來,全身的力氣凝聚在手中的鉛筆上,「嘎巴」一聲,折斷了。

  「之年同志,話不能這樣說。我們就事論事。」從會議一開始,餘震的眉頭就沒有舒展過。

  「我看李市長說得有道理,重大事情還是放常委會上議吧,科學決策嘛。」陳遠健也開了口。陳遠健一向聽李之年的話,李之年只要提出什麼意見建議,他完全支持擁護。在市委常委會上他與李之年往往一唱一和,那是因為他對海川的政治形勢看得非常透徹:郝旭成是個老實人,李之年是強勢人物。他必須跟緊李之年,取得李之年的信任,才能有所作為,實現仕途理想。這麼多年來,他的角色,一直是李之年身後亦步亦趨的副手,李之年想做什麼事,他積極推崇,李之年說什麼話,他舉雙手贊成,用不著想太多,步調一致就行。現在,角色已發生一些變化,他也是市委副書記了,還兼任常務副市長,在海川市也是響噹噹的一號人物,允許他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路,但他明白,他這個副書記是李之年替他爭取來的,必須一如既往地緊跟在李之年身後,當李之年的應聲蟲。

  「還是上常委會再議吧。」賈正光看了郝旭成一眼,又飛快地看了李之年一眼,小聲地說。

  常委會在兩天後召開。郝旭成和餘震堅持不上這個項目,李之年、陳遠健堅持要上,只好表決,結果李之年的意見勉強通過。郝旭成雖然無奈地接受了這個事實,但在常委會上,他著重強調了有關事項,要求項目必須依法依規實施,堅決杜絕違法問題發生,否則,嚴肅追究相關人員責任。

  冠之以「招商引資重點建設項目——龍騰大廈」的菊園社區舊城改造工作正式提上了議事日程,經市長辦公會議研究後,指定川南區委、區政府全力負責,特事特辦,特事快辦。

  賈正光提拔當市委常委、市委組織部長,區委工作暫由區長趙偉國負責。趙偉國黨政工作一肩挑,當家做老大的爽快感覺還沒享受幾天,便接到市委、市政府扔過來的菊園社區舊城改造的燙手山芋,弄得他終日愁眉不展。

  為何這項工作讓趙偉國頭疼不已?還得好好說說菊園社區。

  菊園社區位於白馬河畔,占地約一百九十畝。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這裡還是一片水田,一條狹窄的石板橋連接著對岸的川南城區。六十年代末,川南印刷廠率先在這裡建廠生產,隨後,木材公司、建築公司、二輕公司等一批單位相繼搬遷到此。一座座辦公摟、廠房、職工宿舍樓拔地而起,隨著城市人口的擴張,越來越多的居民到這裡買地置房,逐漸形成一個繁華熱鬧的社區。機關、企事業單位和團體二十餘家,常住居民一千二百多戶七千多人。菊園社區北面臨河,三面朝街。臨河的石板街,是川南城最好的納涼休憩之地。一到夏天,市民不約而同來到這裡,聽風賞月,避暑納涼。這裡更是「人約黃昏後,月上柳梢頭」的最佳場所,儷影雙雙,浪漫溫馨,不知道多少對有情人在河畔樹蔭下盟誓約定終身。石板街邊開闢的一爿爿店面,自是生意興隆財源廣進,店租貴得驚人,有的人家僅靠一間店面租金收入便可養活一家人。東、西、南三面俱是大街,交通便利,商業繁榮,且緊鄰海川汽車站、建設銀行、海川一中等重要部門單位。

  這樣的地方,拆遷,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嗎?

  同時,李之年交待給他的「特事特辦」,還「特」在:馬上為龍騰公司發放《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先辦理《建設用地批准書》,再補辦土地使用權掛牌出讓手續,且要保證龍騰公司中標。作為招商引資的優惠條件,土地出讓金的絕大部分返還給龍騰公司作為拆遷補償費用;中標後馬上發放《國有土地使用證》和《房屋拆遷許可證》,全力推進拆遷工作,一個字,就是要快。

  趙偉國主持召開區委常委擴大會,所有副區長列席會議,專題研究舊城改造工作。會議開得很不順利,在確定哪個領導牽頭負責上就卡了殼。區委班子多數人認為,這項應該由政府來牽頭,政府方面,又沒有一個副區長肯出面負責,誰都知道這是塊難啃的骨頭,因此,議而不決,會議在一片沉默、沉悶中結束。

  趙偉國腦袋漲得發痛。才發現,家,不是那麼好當的。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