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人才的缺乏
2024-10-04 12:30:10
作者: 師永剛
唐海松(音)開辦網際網路初創公司的目標,是成為一家迎合中國年輕人需求的主要網站。這位董事長發現,合格的管理人員比高效的政府官員更難找到。1998年畢業於哈佛商學院的唐說:「在網際網路技術方面,中國只比西方落後5年,但是在管理技能方面,我們至少落後20年。」
中國並不缺乏創業精神,然而從商的熱情並不等於管理上的才智。中國小企業的破產率在同一地區中是最高的。唐說:「中國也許已經開放了市場,但是,卻沒有足夠的熟練人員使市場有效運轉。」中國只有9000名本國培養的工商管理碩士。相比之下,美國每年畢業的工商管理碩士有7萬人。
更糟的是,那些有幸在中國的56個工商管理碩士計劃中學習的人,也未必能掌握參與激烈經濟競爭所需的技能。大多數教授從過時的教科書中照抄材料,沒有實踐經驗可以介紹給學生。北京大學的一名工商管理碩士生說:「要是我的老師從來沒有接觸過市場經濟,我怎麼能相信他們呢?他們讀博士時研究的經濟模式已經不復存在了。」
中國的商學院強調的是死記硬背,而不是管理人員在實際工作中所需的靈活地解決問題的技能。學生的參與也得不到鼓勵,因此,成長中的專業人員很少有機會進行重要的表達技巧和辯論技能的鍛鍊。
上海的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是一家由市政府與歐洲聯盟聯合出資開辦的學校。像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這樣由西方出資的教育項目數目的增加,表明教育部和外國政府都十分認真地看待這個問題。兩年前在上海開課的工商技能發展中心,是亞利桑那桑德伯德國際管理學院的附屬教學機構,該中心的會計主任芮樹傑(音)說:「環視整個亞洲,我們發現中國對管理培訓的需求是最大的。我們能夠提供中國當地教育機構提供不了的技能。」儘管學費高昂,而且是用英語授課,但有些這樣的培訓項目並不乏報名者,因為文憑——即便只是准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可以保證學生找到工作。為了把最優秀的人才吸引到自己的會議室中,一些多國公司甚至出面向學生發放數千美元的學費。
在商業氣氛不那麼濃重的部門——即中國的國有企業中,這種人才投資的重要性也正被漸漸接受。由於被迫要在一個日益貧乏和低劣的經濟中參與競爭,一些國有企業正不惜錢財對管理人員進行培訓,以確保能夠長期生存下去。在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將近一半的主管級工商管理碩士生,是由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公司和中國東方航空公司之類的國有企業出學費的。
本書首發𝕓𝕒𝕟𝕩𝕚𝕒𝕓𝕒.𝕔𝕠𝕞,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以往,國有企業的管理人員在工廠的生產線上兢兢業業工作,在全心全意為廠里服務了幾十年之後,最後在辦公室中得到一個歸宿。但是,隨著虧損的不斷增加,國有企業除了提高工資和為員工提供廣泛的培訓以外別無選擇。許多管理人員對此表示歡迎,特別是因為有些人擔心多國公司內的歧視性做法,會阻礙本地雇員在這些公司的晉升。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由於甚至連國有企業部門也在從商學院的花名冊中挑選潛在雇員,像唐的公司這樣的初創企業,在吸引一流管理人員方面也許會更加困難。當這位網際網路企業家開始四處物色一位人力資源主管來管理他的160名雇員時,他原以為可以從幾十份合格求職者的簡歷中挑選一番。但最後卻只有4個人符合他的要求。唐說:「我們在哈佛商學院談論的事情之一,就是有創意和迅速地應付未曾預料到的問題。」在中國的商業現實趕上其遠大的經濟抱負之前,唐和其他人將不得不依靠這種隨機應變來勉強維持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