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建華與香港
2024-10-04 12:29:29
作者: 師永剛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董建華曾經說過他對3位公眾熟知的人物敬佩不已。他們是新加坡國父李光耀,英國前首相瑪格麗特·柴契爾和中國已故的重要領導人鄧小平。如果董建華想把香港治理好,他應該從這3位他尊敬的人物身上吸取經驗。
兩年前,董建華被任命為香港結束殖民統治後的第一任行政長官,香港市民拍手稱讚。他是為數不多的受到北京領導層、工商界資本家和普通民眾喜歡的香港本地人。然而,民意調查表明董建華的支持率下降到了57%,低於另外兩位政府官員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和財政司司長曾蔭權爵士,他曾經擁有的高支持率在急速下降。當然董建華不是唯一一個需要對此承擔責任的人,一些高級官員曾做出過糟糕的建議,他們似乎繼承了英國殖民者的傲慢,卻缺少英國人的辦事能力。然而為什麼董建華在兩年之後還未能按照自己的意願組建他的政府,這依然是個謎。例如,他遲遲沒有對香港的最高管理機構行政會議進行改革。過去,組成這個機構的是身居國外的官員和商人,他們就如何管理這塊殖民地向總督提出建議。董建華用中國的利益代替了英國的利益,但是他還沒有消除這個機構的主要弊端:行政會議的成員在擔任公職的同時還允許擁有自己的私人公司。以行政會議的資深委員C.Y. 梁為例,他擁有並經營了一家調查公司,該公司由於得到大財閥的贊助而財源滾滾。梁說他不去參與有可能發生利益衝突的事情。但是如果他和其他人確實有才能,他們應該參加所有的會議,發表自己的見解。在這方面,董建華應該向李光耀學習。李光耀在當總理期間絕不會允許他的助手間出現利益的衝突,更何況這麼一個顯而易見的事例了。
董建華是人們公認的謙謙君子。他能夠謙遜地對待指責,他的人品也無可挑剔。但是他固守著被誤解的儒家信條。香港在北京領導下的基本原則可以用那句口號來概括:「一國兩制」,這句口號是鄧小平創造的。然而無論何時「一國」和「兩制」之間發生牴觸時,董建華總是遵從「一國」的原則。
對董建華來說一切還不晚。他還來得及改變他的作風,這種作風如果持續下去,將進一步加劇一個深受結構經濟問題困擾的社會的兩極分化。中國方面儘管不願意,還是不得不插手來拯救香港。對任何人來說,那都將是一場災難。董建華應該從現在開始向他崇敬的偉人學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