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亞洲經濟的樂觀中心
2024-10-04 12:27:58
作者: 師永剛
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的經濟奇蹟已讓位給一些新現象:亞洲成為實行開放和融為一體的集體,它既是生產者和出口者,也是消費者和進口者。《紐約時報》的文章認為。
亞洲的經濟奇蹟並不缺少喝彩者和懷疑者,而且這些人也不可能減少,因為有一個重要原因,這就是亞洲的奇蹟在不斷變換形式。亞洲的經濟活力已從原來在日本的中心和香港及新加坡的貿易中心擴大到整個亞洲地區,包括落後的越南和菲律賓。靠廉價勞動力發展起來的地區,包括台灣和韓國,變得更富了。亞洲地區原來的商業火車頭日本在80年代末就失去了發展動力,然而整個東亞的增長率今年將達到5.1%。
這是澳大利亞的亞太經濟組織,以及於1996年5月《時代》請來的一批經濟學家做出的預測。當這些專家把陷入經濟停滯第5年的日本排除在外時,他們的預測甚至更樂觀:東亞其他國家今年的經濟增長率將達到近9%,並預測這些國家的經濟增長在1997年只會稍許放慢。
這批專家的解釋是,70年代和80年代以對西方的勞動密集型出口和日本的投資為基礎的經濟奇蹟已讓位給一種新現象,更確切地說是幾種新現象。亞洲已不再是一大群獨自競爭的出口強國,而是實行開放和融為一體的國家集體,它們的發展速度是人們在5年前無法預測的。這種發展進程在很大程度上是由18個國家和地區構成的亞太經合組織的突然崛起造成的。此外,正當日本的經濟開始發生故障時,中國的經濟卻發展過快了。而且,亞洲現在既是生產者和出口者,也是消費者。美國出口產品的近30%都被亞洲買走,大部分產品運往除日本以外的國家。澳大利亞前駐華大使羅斯·加諾特說:「東亞對美國的出口來說現在更為重要了。同時,美國對東亞的出口來說卻不如以前重要了。」據香港薩洛蒙兄弟公司的經濟學家安德魯·弗雷里斯說,亞洲有30%的貿易是在亞洲範圍內進行的。他還說:「亞洲地區本身已成為本地區最大的貿易夥伴。」
台灣島的經濟預計今年將增長5%,香港的繁榮反而冷卻下來,但這是它從製造業轉向增長較慢的服務業的長期轉變的結果,而不是對中國在1997年的接管產生疑慮的結果。亞洲地區的繁榮受到的最大威脅是印尼的社會及政治局勢緊張和北韓政權可能垮台。
如果這些趨勢使亞洲的企業家們擔憂,這在他們的利潤預測中尚未顯示出來。對亞洲地區的許多經濟學家和政治分析家們來說,最重要的是亞太經合組織。香港貿易發展局主席馮國經說:「亞太經合組織的整個態度一直是純經濟的,這是非常重要的。」亞太經合組織的憲章是鼓勵其成員在2020年前取消貿易和投資壁壘。隨著亞太經合組織的發展勢頭增強,那種態度所引起的懷疑已消除。印尼和中國都在去年宣布大幅度削減關稅。而在1995年12月,東協7個成員國宣布同意在2003年前把關稅降到平均3%的水平。
這可能像滾雪球那樣越滾越大。在亞太經合組織今年11月將在菲律賓舉行的年會上,東協可能宣布它的3%的關稅適用於所有國家的進口,而不限於東協的鄰國。據馬尼拉的亞太大學校長和菲律賓政府亞太經合組織問題顧問埃斯塔尼斯勞說,上述想法是為了壓迫亞太經合組織和全球的其他國家就範。他說:「亞洲的背景是將來會迅速發展和人們更為樂觀。」
亞洲樂觀主義的中心已轉移到中國,中國的千百萬人正抓住機會促使經濟每年以10%的速度向前發展。中國政府使經濟冷卻下來的措施已使通貨膨脹率從1995年初的21%降到年底的8.3%。中國的一位官員說:「這證明對財政和金融政策實行的限制是有效的。」但是他也警告說,通貨膨脹仍然是一個威脅。造成通貨膨脹的一個原因是外國在中國的投資:僅在1995年就達到360億美元。香港銀行家信託公司總經理威廉·奧弗霍爾特說:「中國比處在相同發展階段的日本和韓國都更為開放。中國是世界上購買民用飛機最多的國家,也是新電視機生產線的最大買主,如果你不到中國投資,你就不是全球性公司。」
羅斯·加諾特還說:「在今天的亞洲,中國的生意——還有日本和澳大利亞的生意——是每個人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