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中國時代.卷一> 尼克森準備訪華

尼克森準備訪華

2024-10-04 12:15:34 作者: 師永剛

  這是一個令人非常激動的時刻。它對一個人來說是個罕見的人生經歷,因為他能夠親自參加翻開歷史新頁的重要活動。

  ——亨利·基辛格

  請記住𝐛𝐚𝐧𝐱𝐢𝐚𝐛𝐚.𝐜𝐨𝐦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這個消息立即就被所有的人所知曉,這在麥克倫尼斯克時代似乎有些誇張。長時間以來,人們猜測和非正式的消息層出不窮,最終消息被證實了。1971年的一天,在僅僅90秒的電視節目中,尼克森總統宣布改變戰後外交政策中許多重要的假想和樣式。總統將要於5月份之前到北京,去會見中國的毛澤東和周恩來總理。訪問計劃已由他的國家安全顧問亨利·基辛格於一周前在秘密訪華時,在北京與周恩來總理安排妥當。

  總統表示,與中國領導人會見的目的是「尋求兩國關係正常化,並就雙邊關心的問題交換看法」。這種表示立即導致諸多方面的反應。英格蘭前駐聯合國大使洛德·卡拉頓稱:「這是世界歷史的一個轉折點,這是我一生所經歷的最激動人心、最令人鼓舞的事件。」北約新秘書長、荷蘭人約瑟夫·倫斯附和道:「這是世界歷史中重要的時刻之一。」

  尼克森和基辛格是一起乘坐直升機由素有西部白宮之稱的聖克利門蒂來到伯班克市一家電視台的,在那裡他們為「大家笑」娛樂節目錄製了節目。他們知道,儘管十分慎重地宣布這個消息,但還是引起了世界的驚愕。帶著4名助手,他們興致勃勃地立即來到了貝林諾,這是洛杉磯一家豪華的酒店,尼克森愉快地與站在人行道旁的人們握手,而他的隨員們在酒店內用40美元一瓶的羅斯才爾德酒(1961年產)進行慶祝。同樣,基辛格也感到十分快活,在外交經歷中輝煌的頂點,他享受著成為全球矚目人物的幸福時光。這個外交事件的重要影響,是絕大多數的教授們只能在圖書館閱讀才能體會得到的。

  尼克森的自鳴得意是十分恰當的。除非發生一些不可預見的事情會使他取消這次旅行,但這似乎是不可能的。尼克森將成為自毛澤東的革命者於1949年推翻蔣介石政府,並把他從大陸趕到台灣島後,首位訪華的西方領導人。他還將戲劇般地打破美中兩國官方之間近四分之一世紀的疏遠狀況。當然,雙方盲目拒絕直接打交道並不現實,並且看來,尼克森的提議也只是一筆長期的「欠債」;它對於兩國來說是「換位」的最佳時刻。然而,尼克森做出這個決定還頗需要勇氣和決心。僅有關舉行中美首腦會晤的消息就將影響到許多國家之間的關係,使其或多或少地要面臨新的前景。

  不僅如此,中美首腦會晤可能將導致解決越南戰爭問題的方法出現,噩夢般的越戰充滿了血腥且曠日持久。會晤可能還有助於解決(儘管可能很緩慢)其他特殊的問題,比如妨礙中美接觸的法律方面的問題,包括台灣蔣介石政府的地位;北京進入聯合國;建立外交關係等。經過前所未有的16個小時的會談,基辛格和周恩來在協商與和諧的氣氛中,就尼克森訪華取得了一致意見,這意味著在上述絕大多數問題上都已取得了進展。否則,任何一方都不會期待能把雙方關係的熱度提高到最高峰會的水平。

  對於尼克森個人來說,這位整裝待發的美國總統有機會作為一個和平締造者的姿態出現,尤其是在他面臨1972年秋季再次投入大選之前,需要製造一個浩大的氣勢。這雖然可能具有諷刺的意味,卻很恰當。但前提是這位曾把政治生涯中的大部分都用於熱心反共的仁兄,能夠戴上促進資本主義和共產主義走向歷史和解的領導人的桂冠。尼克森態度的轉變是一個漸變,但令人難以琢磨的過程。在韓戰期間,他曾要求轟炸中國;在不到兩年以前,北京的領導還攻擊尼克森是「一個狡猾奸詐的陰謀家和劊子手」。然而,他不久就將在北京的大街上接受掌聲,步行通過天安門,並與毛、周同桌共餐。

  尼克森訪華如果如期成行,將會出現一個基本的(或者甚至是曇花一現的)可能性,即雙方立場的不一致性,而那將給世界新近出現的希望帶來毀滅性的打擊。美國前駐日本大使埃德溫·雷切爾警告說:「美國人民不要馬上對此寄予過高的希望。不論我們是恨,還是愛它,我們對中國都過於誠惶誠恐了;我們的反應應該是既不仇恨,也不驚喜。」

  台灣痛苦地感到美國與中共關係進入佳期對其構成了威脅,有足夠的理由擔心自己的利益將被犧牲。沈劍虹大使公開抱怨說這是「一筆交易」,並以個人名義向華盛頓提出了強烈的抗議;台北的一項聲明稱,國民黨仍將決心「光復中國大陸」,並「決不向任何壓力或暴力屈服」。一向把自己視為居亞洲主導國家地位的日本,公開表示贊同尼克森訪華,但私下裡卻對中國對日美、日韓關係構成的潛在挑戰持保留態度,同時宣稱這是台灣的末日。而南越總統阮文紹和外交部長陳文林則又是擔心,又是竊喜。他們說:「我們並不希望(尼克森)訪華,但將來有一天我們不得不與我們的敵人實現關係正常化時,那就不一定了。」因兩個主要敵人之間進行結盟,而受到重創的莫斯科,到目前為止仍然保持一種不祥的緘默。蘇聯塔斯社只是播發了這條消息,並沒有發表任何評論。

  然而世界大多數國家都對此心醉神迷。在巴黎,《法蘭西晚報》在頭版頭條報導了《尼克森的驚人之舉》,並宣稱尼克森的決定「將使國際局勢朝著不明朗的方向發展」,「不久將帶給每個人以和平,而且不附帶招降納叛,或屈辱的條件」。羅馬的義大利國家廣播電台將此消息稱之為「具有轟動的效應」;而與此同時,南非約翰內斯堡的《明星報》熱烈歡呼這一發展,稱「它是世界在向著有保障的和平方向,艱難爬行過程中最需要的前進動力」。

  世界範圍內對於尼克森與周恩來會晤的時間安排有著各種各樣的猜測,為了使北京首腦會晤能成功舉行,各方在對所有計劃安排的保密方面取得了驚人的成功,並各自做出了可能的讓步,美國官員拒絕對此進行澄清。在整個政府中,只有寥寥十來個人被告知基辛格被派往北京。這些人當中包括國務卿威廉·羅傑斯及其幾名助手,還有美國駐西貢大使埃爾斯沃西·邦克。而國防部長麥爾文·拉爾德、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和副總統斯皮羅·阿格紐均在「被蒙在鼓裡者」之列。

  基辛格的旅行計劃在某種程度上始於尼克森的總統任期開始的幾個星期。總統不聲不響地、有計劃地開始發出外交倒退信號,以便向北京顯示,美國想要實現關係正常化。其實此舉是他蓄謀已久的;大概早在1970年,他參加大選之前,就曾暗示過他將放棄其早先的反對北京的立場。他在《外交事務》雜誌上發表的一篇文章中斷言,「美國任何的亞洲政策必須迫切地根據中國的現實來制定。」現在,作為美國總統到海外旅行,尼克森就是想告訴其他國家的領導人,他想開啟與中國人的對話。他曾經讓法國人和加拿大人作為中間人。但最後管用的是羅馬尼亞總統尼古拉·齊奧塞斯庫,唯一一位與蘇聯和中國都相處得來的共產黨首領。

  政府在其公告中做了一些重要的改變。1969年夏季,國務卿羅傑斯發表了一系列講話,他在講話中要求緩和與中國的緊張氣氛。1970年,自從共產黨在中國奪取政權之後,美國破天荒地在總統文件中把中國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以此取代「共產黨」或「紅色」中國。總統在向齊奧塞斯庫總統致祝酒詞時,再次使用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美國政府的用意十分清楚,就是「我們將不受歷史的約束」。這也意味著在印度支那也是如此。也許這也是向北京發出了最為關鍵的信息,就是尼克森想撤出越南!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