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一、

2024-10-04 09:36:31 作者: 納川

  李密最後選擇到長安投降李淵,是不是魏徵勸說的結果,歷史上沒有記載。

  但毫無疑問,魏徵早就看出來了,這個李密就屬於爛泥巴扶不上牆,讓他早早地退出歷史舞台,不再折騰了,大家都清淨。

  歷史記載,李密此次大敗後,心理防線徹底崩潰,他曾經哭著對王伯當、魏徵等人說:「各位兄弟,實在是對不住大家了,這一次我們徹底失敗了,一切都是我的錯,我必須承擔責任,我現在就以死向大家謝罪。」

  眾人都跟著泣不成聲。

  李密停了一會兒說:「諸位在這個最困難的時刻,還不肯拋棄我,我非常感恩,我想好了,乾脆和大家一起回關中,投奔李淵去。我雖慚愧無功,但諸君一定能保全富貴。」

  這個時候他的府掾(隨從)柳燮說:「從前劉盆子歸附劉秀後,還能終生享受滎陽縣的官田租稅。魏公您與長安的李淵不僅同宗而已有交情,雖不曾伴隨起義,然而阻擊東都,截斷隋軍歸路,使唐朝不戰而據有京都,這也是您的功勞啊。」

  大家都說:「就是這個道理嘛。」

  李密又特意徵求了一下魏徵的意見,說:「玄成兄,你看我現在應當怎麼辦?」

  

  魏徵本來還想提醒他還有李勣那裡可以去,但轉念一想,這些年你李密是怎麼對待我魏徵的呢!我給你出主意值得嘛!

  於是魏徵就對李密說:「算了,魏公,投奔李淵吧,大家都是老朋友,不看僧面看佛面,畢竟你對抗了宇文化及的大軍,他李淵是事實上的受益者嘛!封王不敢說,但是公爵的封號,是一定會有的嘛。一輩子照樣吃香的喝辣的,還怎麼著呢!」

  李密一聽非常有道理,一年多以前我風頭正勁的時候,李淵還寫信求我呢,那口吻謙虛得很,一口一口魏公。生怕我翻臉,帶兵攻打長安呢。

  當時李淵正在奔襲長安的途中,他害怕李密知道了自己戰略意圖,於是就給李密寫了一封信,讓李密待在中原,按兵不動。

  李密自恃兵強馬壯,比李淵有實力,是最有資格取代隋朝的天下的,於是以盟主自居,他讓自己的秘書、大才子祖君彥給李密回信說:「與兄派流雖異,根系本同。自唯虛薄,為四海英雄共推盟主。所望左提右挈,戮力同心,執子嬰於咸陽,殪商辛於牧野,豈不盛哉!」

  並且提出讓李淵親自到孟津,兩個人會見,締結盟約。

  李淵接到李密的信後,笑著說:「密妄自矜大,非折簡可致。吾方有事關中,若遽絕之,乃是更生一敵;不如卑辭推獎以驕其志,使為我塞成皋之道,綴東都之兵,我得專意西征。俟關中平定,據險養威,徐觀鷸蚌之勢以收漁人之功,未為晚也。」

  就是說先對李密說些軟話,麻痹一下這傻小子,讓他繼續為我所用,等今後騰出手來,再回來收拾他不遲。

  李淵於是讓自己的秘書,也是一個著名的大才子溫大雅寫信回答說:「吾雖庸劣,幸承餘緒,出為八使,入典六屯,顛而不扶,通賢所責。所以大會義兵,和親北狄,共匡天下,志在尊隋。天生烝民,必有司牧,當今為牧,非子而誰!老夫年逾知命,願不及此。欣戴大弟,攀鱗附翼,唯弟早膺圖籙,以寧兆民!宗盟之長,屬籍見容,復封於唐,斯榮足矣。殪商辛於牧野,所不忍言;執子嬰於咸陽,未敢聞命。汾晉左右,尚須安輯;盟津之會,未暇卜期。」

  這封信釋放了很多煙霧彈,大意是說,李密老弟啊,你才是真龍天子啊,有一天你君臨天下,請千萬允許我攀龍附鳳,還把我封為唐公,我就心滿意足了。

  這封信雖然才幾百個字,但字字珠璣,真是千古奇文,勝似十萬雄兵。

  沒想到李密還真是經不起這樣一番忽悠,立馬喪失了對李淵的警惕,也忘記了自己這個時候最應該幹什麼,錯失了大好良機。

  歷史記載,李密得書甚喜,以示將佐曰:「唐公見推,天下不足定矣!」自是信使往來不絕。

  這個傻孩子,根本沒有看出來李淵的戰略意圖。結果李淵進兵關中,李密卻不聞不問,集中兵力對付宇文化及和王世充,很快就把本錢拼光了。

  如今李密走投無路,只能選擇投降李淵。

  只是不知道,此時此刻李密想起以前寫給李淵的信,會不會感到害臊。

  李密於是就下定決心對魏徵說:「玄成兄,那就走吧,咱們一起去長安。到李淵面前,憑我的面子,少不了有你的官做。」

  魏徵本來就是這個意思,他是充分利用李密的剩餘價值,以李密當時的名聲,到了哪裡都是名人啊。

  他魏徵算什麼,無名小卒一個,如果不自量力地一個人屁顛屁顛地去長安投奔李淵,人家根本不知道你誰,接待不接待都很難說,到時候多沒面子啊!

  於是,李密帶著王伯當和魏徵等人,手下還有兩萬人馬,一起去長安投降了李淵。

  李淵一聽大喜,曾經是最有實力的諸侯李密都到長安投降了,這怎麼不叫人喜出望外呢。於是,立即派遣使者迎接,拜李密為光祿卿,封邢國公,還將表妹獨孤氏嫁給了李密,稱呼李密為弟。

  而魏徵呢,因為壓根就是個小人物,李淵根本瞧不上他,就隨便給了一個不痛不癢的閒職——秘書監(國家圖書館館長),像打發要飯的一樣。

  魏徵心裡也是憋著一口氣,怎麼?看不起我不是,好,我就表現給你們看。

  這個時候,李勣還帶領上萬人馬在黎陽觀望,他手下的地盤是誰都想覬覦的肥肉,李淵當然也想。

  魏徵自告奮勇,說:「皇上,我和李勣關係一向很好,讓我走一趟,就憑我的三寸不爛之舌,保管不費一兵一卒,就可以把李勣收服。」

  李淵一聽,這個其貌不揚的魏徵還有這個本事,好吧,給你一次表現的機會吧。

  於是,魏徵出馬到了黎陽,果然沒費吹灰之力,李勣上表投降。

  李勣確實是世上難得一見的厚道人,他不貪功,立即派遣自己非常信賴的副手郭孝恪奉表入朝。把自己所占的幾十個州縣的人口、戶籍、錢糧登記造冊,送到長安,交給李密,讓李密再獻給李淵,以示這是李密的功勞。

  李淵一看,這個徐世勣好啊,世上竟然還有這樣的人吶,真是一個純臣吶!在朝堂之上大加讚賞。

  於是,下詔封徐世勣為黎陽總管、上柱國、萊國公。不久加授右武侯大將軍,改封曹國公,賜姓李氏,賜良田五十頃,上等宅第一所。

  從此以後,徐世勣正式成為李勣。

  李淵又封郭孝恪為宋州(今河南商丘)刺史、陽翟(今河南禹州)郡公,讓他和李勣經營虎牢以東地區,所得州縣也委任他們選補官吏。

  魏徵於是就留在李勣軍中,輔助李勣守衛黎陽。

  李勣一下子光彩奪目,成了朝廷里最亮眼的一顆星星,深得李淵的信任,各種封賞甚至超過了李密,這讓李密心裡落差很大,一股醋意湧上心頭。

  其實他不知道,李淵要的就是這個效果。

  李淵這樣做是一石几鳥,這是李淵玩弄的權術。

  因為李淵知道,這個李密是個梟雄,曾經搞得天下震動,現在好不容易到了自己的手心裡,蟄伏下來,天下從此以後少了一個強勁的對手。

  但是,李密在李勣那裡還有很大的影響力,萬一有一天李密再次反叛,有李勣這個鐵桿部下為虎作倀,那李淵是非常難以應對的。怎麼辦?離間他們倆就可以了,拉攏李勣,讓他為我所用,給他相當高的待遇,讓他知道感恩,最關鍵的是要讓李密心裡酸溜溜的,今後逐漸疏遠李勣,這樣李淵的目的就達到了。

  李密一天天地鬱悶,這個現象肯定被王伯當發現了,因為李密現在就他一個鐵桿部下了。

  李密老是憤憤不平,覺得李淵太不拿他當回事。給的官也是一個閒差事,一天到晚無聊透頂。李密覺得,他要是能夠當上宰相,他還心平氣和些,現在這個位置,明擺著就是糊弄他的嘛!

  李密心裡非常生氣,後悔當初聽從魏徵等人的建議投奔了李淵。再說了,他從心底里一向就看不起李淵,他覺得自己比李淵牛逼多了,就李淵那豬腦子,他哪是我李密的對手,於是「自恃智略功名,見上(李淵)猶有傲色」(見《資治通鑑》)。

  他不明白落難的鳳凰不如雞的道理,現在能夠有吃有喝,一天到晚逍遙自在,了卻殘生就是不錯的結局了,因為老天曾經給過你表演的機會,但是你演砸了嘛!願賭服輸,這個道理不是淺顯易懂嘛!

  但李密是個執拗的性子,他認準的事情,八匹馬也拉不回。

  李密就和王伯當商議,想方設法要離開長安,另謀出路。

  王伯當在李淵這裡擔任的是左武衛將軍,按說級別不低,李淵對他的安排是說得過去的,畢竟他是瓦崗上的五虎將之一,有實力。今後立功,升遷的機會還是大大的有。

  他本來可以不走,在長安好好發展,但他是李密的學生,最鐵桿的部下,已經發誓要終生追隨李密左右。

  李密堅持要離開長安,他只好同意。

  到了年底,李密終於等到了一個機會,向李淵表示,自己黎陽有很多舊部,他可以招撫很多人馬回來。

  李淵腦子一熱就同意了,於是派李密在王伯當的陪同下前往黎陽。

  李密率部東行至稠桑驛(今河南靈寶北)的時候,接到李淵的聖旨,要他立即返回長安。

  原來李密剛離開長安不久,就有人向李淵提議,把李密放出長安,似乎不妥,恐怕放虎歸山,今後會生出事端來。

  李淵大驚,一拍腦袋說:「哎呀,我怎麼這麼糊塗啊,忘記了這一點。趕快派使者出發,把李密追回來。」

  李密接到李淵的聖旨,知道肯定有人看出來其中的厲害,才導致李淵突然反悔。

  李密考慮一下,決定發動叛亂,無論如何不能再回長安了。

  他做了最後一次的錯誤選擇。實事求是地說,他這個時候服從命令,答應立即回長安,向李淵解釋一下,表面自己沒有反之心,今後韜光養晦,麻醉自己,小日子至少還是可以過得下去的。和普通人比著,還是榮華富貴的日子,一輩子逍遙自在,也沒有什麼不可以。

  但是,李密就是一個不甘於寄人籬下的人,他習慣了當老大,現在這個的日子,他覺得憋屈,寧願再用性命賭博一次,他不知道,命運不會再給他任何機會了。

  這就叫不識時務。

  王伯當不想反叛,他知道,這樣做凶多吉少,畢竟現在身邊沒有多少軍隊,勢單力薄,走了這一步,就無論如何不能回頭,真的是前途未卜,他勸說李密說:「師傅,我們還是乖乖地回長安算了,至少可以活得很好,每天有吃有喝,樂得逍遙自在,了卻殘生,不想那麼多了。」

  李密不屑地看了他一眼說:「你要是貪生怕死,你就回去,我不攔你。從此以後咱們分道揚鑣,你求你的榮華富貴去吧,我李密部稀罕!」

  王伯當也是個實誠人,他受不了李密的激將法,就對李密說:「師傅,我王伯當跟了你那麼久,我是個什麼人你不清楚嘛!好,既然這樣,你去哪裡我就跟到哪裡。是死是活,我們一直在一起,這樣你才會相信我王伯當是個夠意思的人吧!」

  李密知道自己的計謀又得逞了,帶著這個猛將還可以賭一把。於是說:「這就對啦,我們一塊干吧!」

  於是,他和王伯當帶兵襲破鄰近的桃林縣(今河南三門峽市西南),掠奪一些人馬、牲畜向南進入熊耳山,想前往襄城(今河南省汝州市)投奔舊將張善相。

  李密反叛,李淵立即發布命令,要求臨近的州縣嚴加防範,務必剿滅李密。

  熊州副將盛彥師得知消息,準確地分析了李密的心理活動,對李密下一步的行動方向判斷得非常準確,他於是率兵提前埋伏在陸渾縣南邢公峴(今河南省盧氏縣官道口鎮的邢公山),這裡屬於熊耳山。

  武德元年臘月三十(619年1月20日),李密率部果然從這裡經過,因為毫無防備,在渡過一條小溪的時候,突然伏兵四出,萬箭齊發,李密和王伯噹噹場被射死,然後被斬首,腦袋被盛彥師送到長安請功。

  李密時年三十七歲,一代梟雄悄然落幕。

  此後,李淵派人將李密的首級送往黎陽招撫其他餘部。

  李勣這個時候顯示了自己夠義氣的一面,他上書李淵,請求由他出面收葬李密的屍首。

  李淵也別李勣的義氣所感動,同意李勣的請求,於是,李勣為李密披麻戴孝,盡了自己的禮節,將李密安葬於黎陽山西南五里處。當時,全天下的人都讚嘆李勣夠意思。

  王伯當生死相隨,也是一條好漢。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