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鄉故城
2024-10-04 08:05:25
作者: 羅小衛 主編
嚴格來說,重慶這座城市對我是異鄉。但在這裡近12年的時間,占去我現在生命的2/3,這座城市已算得上我的第二故鄉。雖不如這城市的土著那樣能追溯與這座城市的長久感情,但也能產生些許同樣的共鳴。
2002年9月,我一個人由山東來重慶,就讀西南師範大學。我坐著綠皮火車穿越無數個黑漆漆的隧道,60多個小時後抵達重慶北碚。
在平原長大初來乍到的我,對重慶的第一印象就是滿眼的山,平地難尋,學校宿舍到教學樓幾乎要翻過兩座山。當然,後來才知道,在重慶這叫坡和坎。
我清楚地記得在學校公共電話亭給媽媽報告抵達的消息時,說這地方全是山,根本沒平地。也許聽到我當時失落的語氣,出於母親對兒子的不舍,我媽對我說,如果不喜歡就回來吧,山東有的是大學可以上。
由於提前到學校有些空閒時間,當天下午就跟新認識的「老鄉」學長去市區玩,坐502公交開始了第一次入城。道路沿嘉陵江狹窄而曲折,多數是在岩壁上開鑿,臨江一側極陡峭,當日我坐最後一排,座位高出窗戶,在一路心驚肉跳和學長不停讚嘆重慶的美麗和繁華下,穿行過幾座橋和狹窄的街道後,終於抵達這座城市的核心——解放碑。當我下了公交車卻徹底傻眼了,因為這地方叫十八梯。
此時天已黑,入眼的是昏黃燈光下熙攘的人群,低矮錯落的破舊瓦房,狹窄曲折的街道,凸凹不平的舊石台階,耳邊嘈雜的吆喝聲,路邊圍坐吃飯的人群類似吵架般的划拳聲,熱氣繚繞中的辣椒和花椒混合各類陌生的味道。我錯愕而驚恐,這就是這座城市的核心,所謂最繁華的地方?竟然如此破舊髒亂,很多場景令我感覺是到了電視劇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的某個地方。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𝔟𝔞𝔫𝔵𝔦𝔞𝔟𝔞.𝔠𝔬𝔪
在驚訝和陌生的惶恐中,我們選擇了一路邊串串攤吃飯,結果是味覺刺激更甚視覺,火辣與麻澀感,充滿口腔。第一次對重慶本地食物的體驗感受是難以下咽,我甚至認為老闆搞錯了,這根本不是人吃的,而專門去旁邊餐桌上看看他們和我吃的是不是一樣。在9月原本異常悶熱的天氣下,這火辣與麻澀瞬間令全身毛孔張開,汗水湧出。
就著冰凍老山城,在火辣悶熱的刺激下,我也學周圍人群脫掉T恤,打起赤膊。
吃完後學長提出就近找個地方住一晚,在附近拐幾個彎,來到了一個普通的兩層舊房前。門前幾個赤膊男子正在打麻將,屋內黑漆漆,門口地上一個寫著「住宿4~6元」的破牌子斜靠在牆根。老闆帶領我進入了那個黑漆漆的房間,我模糊地看到,狹窄的通道邊,一排通鋪,上下兩層,上面睡著不少只穿短褲的男子,其間悶熱異常,鼾聲四起,汗味刺鼻。聽老闆說這是棒棒們住的地方。問還有單間沒?老闆說樓上。沿著僅能一人通過的狹窄木樓梯上到二樓,拉開一個破舊不平的三合板門後,看到一個鐵質上下單人床,房間極窄,除了床寬,僅餘40厘米。這個單間一人10元,房間狹窄到我伸展開雙臂就能夠著兩側的房間隔牆,這卻不能算是隔牆,因為這牆就是一個立著的三合板,稍微用力就會搖晃。在學長的堅持和我已經被一連串的震驚搞懵了的狀態下,我住了下來。在所謂的廁所中艱難地用冷水沖了下後,躺回那個人一動也會跟著搖的床上,難以入睡,唯一想的就是趕快熬過今晚,明天離開,並且回學校帶上包,回山東。
第二日早上,在極其失落中,沿十八梯上行,走到台階盡端較場口,忽然出現的現代樓宇與人群,令我頓生重回人間的感覺。特別是到達解放碑廣場區域,高樓林立,擁簇密集,人群熙攘。那些身材玲瓏,皮膚白皙,衣著光鮮,散發著時尚乃至於誘惑氣息的美麗女孩,令我產生一種不真實感。真的很難想像,數步之遙,幾米高差上下的城市區域,面貌差異會如此之大。這種差異不單單是建築的新舊,人群的衣著,而是一種時間的落差感,一個屬於現在,一個是30年前。我環顧四周的高樓,回想昨夜的經歷,在我回望較場口方向時候,甚至懷疑那個梯坎處有個時空之門,下面有另一個時間片段的空間。
師兄為安慰我昨夜失落的心情,陪我狠狠地打望了半天,尾隨美女漫無目地遊蕩於解放碑、臨江門這一區域。在看過無數鮮活的美女,也知曉了那在陰涼處赤膊休息或肩挑貨物而過的人叫棒棒,更明白昨夜去處是下半城,這個城市的老舊城區。至此,我基本認識到這是一座正常而又瘋狂的城市,正常是因為昨夜的去處只是這個城市的一小部分,而非全貌;瘋狂是這地形高差,樓宇密集和那刺激的食物及各色人群給我的感受。經過半天的閒逛,也許是打望那些美麗的姑娘又給了我留在這座城市的勇氣,讓我一直待到2014年後的今天。我一直感謝我那奇葩的師兄,讓我來重慶的第一個晚上有如此不凡的經歷。現在老十八梯已經消失不見,而我作為一個異鄉人,對十八梯的深刻印象遠超很多重慶人,起碼沒有多少人真的住過棒棒旅館。
由於我的職業是做建築及景觀規劃設計,多年來經歷和參與了這個城市的迅速發展。寫這段文字的此刻,我坐在北濱路龍湖春森彼岸的江岸陽台,遙望渝中半島,想著多年前的這個城市,縱使入目的是燈光璀璨的繁華,但依然有面目全非的失落感。無論這座城市是我的異鄉還是你的故鄉,彼此都會希望這個地方能夠留存我們生活過的證明和痕跡。大拆大建的城市發展方式,割裂了眾多人的生存記憶,那些承載我們記憶的建築、街道抑或是一棵樹、一段梯坎,已經消失太多。在重慶這座城市,所幸有《故城時光》這本書,有那麼一個人,執著地用鏡頭定格了那些消失的建築。當然,我也更希望那些建築能夠留存,讓你我的舊日記憶能有所安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