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未曾淡忘 ——寫在《紅岩》雜誌復刊第一百期之際
2024-10-04 07:40:13
作者: 王海闊、夏祖生編
凌承緯
1979年初《紅岩》文學雜誌復刊,第一期發表了況浩文的中篇小說《在茫茫的夜色後面》(原名《一雙繡花鞋》),印數13萬冊,在重慶文壇上激起一陣小小的波瀾。
隨即,第二期將發表周克芹的長篇小說《許茂和他的女兒們》。發稿前的一天,主編王覺和馬戎找到我,說《許茂和他的女兒們》是一部難得的好作品,可否請一位畫家畫幾幅好一點的插圖。於是,我想到了四川美術學院的白德松老師。幾年前,他創作的連環畫《西雙版納的故事》在全國美術展覽上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記得當時發稿時限已經臨近。《許茂和他的女兒們》的作者周克芹正住在文聯辦公樓上臨時隔出的一間客房中,夜以繼日地修改文稿。他修改好一部分,便交出一部分給我,送到四川美術學院白德松老師處。白老師是讀完《許茂和他的女兒們》27萬字全部文稿後,統一構思繪製插圖的。大約一周後,插圖完成,我如約去取。他一邊把插圖交給我,一邊感慨地對我說:「很多年沒有讀過這麼好的小說了,如果有機會,我很想認識這位作者。」
白老師是在八開大的水彩紙上用水墨畫技法繪製這套插圖的。精心構思,充分刻畫……可謂用心良苦。顯然,插圖的創作已經不是對小說中的人和事做簡單的圖釋,而是基於真切感動之上的再創作。追尋作者的思緒和情感走向,圖作者力圖表達自己的感動和嚮往。
文圖並茂,真是相得益彰!編輯部的幾位主編、副主編對插圖均甚為欣賞,儘管版面很緊,仍然一致同意用16開整幅頁面逐一刊登插圖。
周克芹得知此事後,特地來到我的辦公室,十分認真地看了每一幅插圖後,甚為欣慰地對我說:
「謝謝你,謝謝白老師了!他畫的許茂老漢和四姑娘正是我寫這部小說時心目中的人物形象,白老師與我真是心有靈犀啊!」
我回答說:「插圖成功是基於小說成功之上。沒有你的文章,白老師是不可能進行成功的再創作的。」
我向周克芹轉達了白老師對《許茂和他的女兒們》文的讚賞和對他的敬意後,他雙手再次捧起插圖說道:「我也很想認識白老師,請轉告他,這次是沒有時間了,下次我來重慶時會專程到四川美院拜望他!」
第二天,文稿發往出版社,周克芹也離開重慶回簡陽去了。
1979年12月初,第二期《紅岩》雜誌出版發行。《許茂和他的女兒們》在文壇上和讀者中引起了強烈反響。記得出書那天,我正好有事到市中區解放碑,偶見附近的新華書店正在賣《紅岩》雜誌,熱情的讀者在書店門前排起了長長的隊伍,以至書店的工作人員不得不出來維持秩序,限定每人最多只能買兩本。在書店櫃檯前涌動的人群中,我忽然看見王覺那光光的額頭。他正紅光滿面、春風得意地與一位書店的工作人員交談著。他看見了我,便趕忙走過來對我說:「你能不能找架相機,把這個場面拍下來!」壓低了的聲音抑制不住他內心的喜悅。於是,我到附近的市美術公司一位朋友處借來相機,對著賣書的櫃檯和排隊的人群連拍了幾張照片。殊不知,這些照片日後竟成了見證《紅岩》雜誌曾經輝煌的珍貴史料了。
第二期《紅岩》雜誌脫銷後又加印了兩次,最後統計共發行了18萬餘冊。
不久,北京電影製片廠和八一電影製片廠分別派人來重慶,聯繫把《許茂和他的女兒們》文改編成電影。
1982年,中國作家協會把當代中國文學最高獎勵——首屆茅盾文學獎,授予《許茂和他的女兒們》。年底,周克芹赴京領獎,雜誌責任編輯熊小凡應邀出席頒獎大會。
《紅岩》文學雜誌復刊後的幾年間,可謂扎紮實實風光了一陣。
光陰荏苒,十八年過去。《許茂和他的女兒們》作者周克芹和原《紅岩》雜誌主編王覺已經作古,插圖作者白德松也已兩鬢染霜,現今是四川美院的資深教授。我作為雜誌美術編輯,至今仍為兩件事感到遺憾:
其一,周克芹和白德松,兩位曾經合作,相互仰慕的作家、畫家最終未能如願以償,謀面握手。
其二,由於70年代重慶印刷技術落後,第二期《紅岩》雜誌刊登的《許茂和他的女兒們》的插圖印得模糊不清,與原畫相差甚遠,致使讀者未能真正領略到插圖於小說的魅力所在。
據說,後來周克芹在向北影廠的編導人員談起小說改編一事時,曾專門提到白德松為《許茂和他的女兒們》創作的插圖。因為他的讚賞和推介,以至插圖中的人物形象影響了北影編導人員對電影演員的物色和挑選。電影上映後,人們果然看到由李秀明扮演的四姑娘許秀雲,無論其神、形都與小說插圖中的四姑娘極為相似。
歲月匆匆,《紅岩》腳步匆匆!自1979年復刊迄今,雜誌已經出版了100期。編輯部人員換了幾茬,編輯部辦公地址也搬遷了幾處。許多東西已經散失,許多往事漸漸淡忘。然而,每每面對故紙舊墨《許茂和他的女兒們》的插圖,如煙往事便縈迴腦海……
我想從明年第一期開始,在雜誌的封面和封底上陸續重新刊登過去發表過的一些優秀文學作品插圖。一則,想重溫過往,藉以激勵當下;二則,想讓曾因印刷工藝落後而未盡顯精彩的優秀插圖重顯風貌;三則,想以此舉對曾經支持和關心過《紅岩》雜誌的美術家表示真誠的謝意。如今,這些美術家中有的已事業有成蜚聲中外,有的已在異國他鄉贏得國際上的尊重。白德松、杜泳樵、馬一平、江碧波、古月、羅中立、高小華、程叢林、雷著華、歐治渝、姚渝永、高濟民……都曾為《紅岩》雜誌創作過許多優秀文學插圖。
《紅岩》原本是一份文學雜誌,曾發表過許多優秀的文學作品,然而人們興許並不知道,重慶不少優秀美術家的成名之作也是在這份雜誌上首發的,如羅中立的油畫《父親》、阿鴿和徐匡的版畫《主人》等後來在全國性大展上獲得殊榮遂成經典的作品。1991年,重慶市文化局和重慶美協特授予《紅岩》雜誌「伯樂獎」,由此見證這份文學雜誌與美術曾經的緣分。
1997年12月於重慶兩路口
原載於《重慶晚報》1997年12月26日副刊 《重慶文化報》1998年1月10日副刊
1979年12月《紅岩》文學期刊在重慶解放碑新華書店熱銷盛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