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發展社會主義文藝
2024-10-04 07:38:21
作者: 王海闊、夏祖生編
各位委員、各位同志:
在這次全委會上,我就重慶市的文學藝術工作,以及文藝界深入進行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宣傳教育和在黨內進行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的鬥爭,作一簡要發言,談一點個人的認識。
一
請記住𝔟𝔞𝔫𝔵𝔦𝔞𝔟𝔞.𝔠𝔬𝔪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在政治上安定團結,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不斷向前發展和各方面改革的推動下,我市的文學藝術工作,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近幾年來,出現了空前活躍、初步繁榮的景象:
文學創作方面,本市作者在省內外文學刊物和報紙文藝副刊上,發表了大量各類文學作品和文學評論;出版長篇小說八部,中篇小說集四部,詩集、散文集十五部,兒童文學集子十五本;此外,還出版了一些傳記文學作品。以上發表和出版的這些作品,有的在全國和省的評獎中獲得獎勵。1986年長篇小說的創作和文學研究取得了較為突出的成績,交付出版社排印的長篇就有七部,出版了學術著作十部。這些作品,反映現實的深度和廣度都超過以往,藝術的表現手法也更加豐富多樣。創作上一批比較活躍的中青年作者初顯鋒芒,展露了才華。《紅岩》大型文學雜誌由季刊改為雙月刊後,繼續堅持正確的編輯方針,重視社會效果,密切關注當代生活,發表了一些思想藝術水平較高的作品。《人間》、重慶日報副刊和市總工會及區(縣)、廠礦基層主辦的內部發行的文學刊物,也都發表了一些好作品。不少專業報紙辦了文藝副刊,各報副刊聯合開展如《改革之歌》、《渝州國慶詩會》一類徵文活動,對反映改革,活躍創作,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美術、音樂、戲劇、舞蹈、曲藝、攝影、書法,創作了大批思想、藝術質量較高的作品。在全國和省、市獲獎的優秀作品達二百多件。特別值得提到的是,美術創作,50年代以現實主義為主導的版畫越來越多姿多彩,60年代崛起的雕塑,80年代崛起的油畫都有新的進展,美術創作日益為全國畫壇所矚目。「四川美術學院作品展」「當代中國版畫作品展」「綦江農民版畫」等應邀赴日本展出,日本「日中藝術研究會」授予「綦江農民版畫研究會」金杯一隻。120件少年兒童美術作品參加世界各地展出,贏得國際聲譽。音樂創作,青年作曲家郭文錦的樂曲《巴》《川江敘事》《川岩懸葬》分別在國內外獲獎。攝影藝術,1982年以來,獲全國攝影展覽金牌獎2個、銀牌獎7個、銅牌獎10個,並在全國和省級展覽中有133件作品獲獎。我市年輕的電視劇藝術,曾幾次在全國電視劇評獎中獲獎,取得可喜的成績。
文藝演出、展出,文藝活動的開展和培養人才方面,1986年全市專業表演藝術團體,共演出5960多場,觀眾達439萬人次。全年舉辦有關文學藝術的學術報告、學術講座194次,在滿足人民文化要求,提高文藝工作者業務修養等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培養人才工作,通過在職培訓、專業中專、業餘藝校等方式,得到進一步加強。1986年市文化局開辦了文藝創作、理論、聲樂、舞美、曲藝等專業培訓班,創辦了重慶市藝術學校。市舞協與市歌舞團聯合創辦了重慶市業餘舞蹈學校。1985年市美協創辦大專程度的職工美術學校,今年將畢業學生108人。重慶攝影家協會承擔了中國攝影函授學院重慶輔導站的教學工作,接收本市和川東地區學員735名,經過函授輔導,湧現出一批攝影新秀。市書法家協會組織書法家分別在市中區職工聯校、重慶老年書法大學、中國書畫函授大學重慶分校擔任書法專業教學,培養了大批書法人才。為探索現行專業創作體制改革,選拔業餘作者實行輪換脫產創作,市文聯於1986年秋成立了文學創作所,選拔比較拔尖的中青年作者任創作員,進行為期一年的脫產創作,已初步取得成果。
這裡,要特別提到,我市城鎮、農村文化工作,認真貫徹了改革、開放、搞活的方針,實行國家、集體、個人共辦文化事業,開創了群眾文化工作的新局面。隨著城鎮、農村文化活動的蓬勃開展,群眾文藝活動日益活躍,版畫之鄉、音樂之鄉、書法之鄉相繼出現。廣泛開展群眾文藝活動中,我市的新故事創作和講述都取得較大成績,在全省以至全國範圍有一定的影響。通過上述各方面的工作,對於促進我市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二
我市的文藝工作是有成績的,主流也是健康的,但與黨和人民群眾的要求相比,卻存在不小差距,還缺乏強烈地體現時代精神、深刻反映現實,反映偉大變革而有歷史縱深感的、激動人心的力作。在創作上存在的旁門外道,特別是所謂「性文學」所產生的不好影響,都需要通過學習,提高思想來加以解決。下面,我想談一點自己對文藝界深入進行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宣傳教育和在黨內開展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的鬥爭的粗淺認識。
當前,在政治思想領域進行的這場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的鬥爭,是關係到黨和國家的命運以及社會主義事業的前途的大事。這場鬥爭也必然關係到我們文藝戰線,能否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關係到社會主義文藝事業的成敗。
資產階級自由化否定黨的領導,否定社會主義制度。我們文藝戰線,首先是要通過學習,在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方面一些大是大非的問題上與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潮劃清界限,端正文藝的社會主義方向,提高全面理解和貫徹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路線的自覺性。
就全國範圍來說,這些年來,與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潮隨之而出現的錯誤的文藝思潮,曾幾度掀起波瀾,使社會主義文藝事業受到嚴重干擾,黨的文藝方向受到嚴重衝擊。
在文藝與政治的關係問題上,鄧小平同志曾經指出:「不繼續提文藝從屬於政治這樣的口號。」但「文藝是不可能脫離政治的」。幾年來,所謂「遠離政治」的主張,甚囂塵上。當然,社會主義的文藝創作,並不要求全都是政治性很強的作品,也不要求把文學藝術簡單地作為政治的傳聲筒。但是,我們社會主義的文藝要求,應以鮮明地體現時代精神的作品,深刻反映當前這場偉大歷史性變革的作品,強烈反映人民情緒和願望的作品,成為它的主旋律。所謂「遠離政治」,從理論上講,是把文藝與政治對立起來,而在實際上,則是某種不健康的政治情緒在創作思想上的表現。導致脫離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軌道,墮入唯心主義的「為藝術而藝術」的泥沼。一些作品置「四化」建設、振興中華大業於不顧,熱衷於「表現自我」或其他種種旁門外道,成為脫離人民大眾的「貴族文學」的現象是值得認真對待的。而事實上,文學界中個別資產階級自由化的狂熱鼓吹者卻也並不遠離政治,而是在其作品中竭力強化資產階級自由化的政治來否定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
在對待西方文化的態度上,鄧小平同志曾經指出:「我們要向資本主義發達國家學習先進的科學、技術、經營管理方法及其他一切對我們有益的知識文化……但屬於文化領域的東西,一定要用馬克思主義對他們的思想內容和表現方法進行分析、鑑別和批判。」同時要求著重介紹西方真正進步的學者、作家、藝術家嚴肅的有價值的著作和創作。
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藝,必須用馬克思主義文藝觀為指導,批判繼承民族文化遺產,發揚其中的優良傳統,包括「五四」以來的新文化和革命文藝的成果,創造社會主義的民族文化。當然也並不排斥而有必要吸收國外一切對我們有益的東西。但這些年裡,小平同志曾嚴肅批評過的盲目崇拜西方文化的現象,卻並未得到糾正和克服。錯誤的文化思潮,對民族文化採取虛無主義態度。不承認民族文化中的優良傳統,也否認「五四」以來,包括黨領導的革命文藝的光榮傳統,力圖用西方哲學、社會政治學和唯心主義的文藝觀來代替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思想。不加分析、批判地盲目崇尚西方「現代主義」文學,就是比較突出的例證。盲目接受西方文化,不僅是無助於而是有害於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藝的。
盲目推崇西方文化,甚至對其中極端腐朽的東西,也趨之若鶩,使所謂「性文學」大肆泛濫,也暴露出一些作者低級、庸俗的極不健康的思想情緒。有的作品就是弗洛伊德性心理學的圖解,宣揚感官刺激,毒害青少年讀者。令人深思!
以上所談,我以為是全國範圍內比較普遍存在的現象。錯誤文藝思潮的表現當然不止於此。在錯誤文藝思潮衝擊下,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受到削弱,文藝創作出現種種問題。近幾年來,文藝理論和文藝創作的傾向性不再強調了,文藝作品的認識作用和教育作用也不受重視了,只講創作自由不講社會責任感,發展下去不能不危及我們社會主義文藝的前途。
重慶市的文藝隊伍,是一支大有作為的隊伍。只要我們嚴格按照中央的要求和政策,把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的鬥爭嚴格限於黨內,而且主要在政治思想領域內進行,著重解決根本政治原則和政治方向問題,不聯繫文學藝術風格技巧的探索,始終堅持正面教育為主,團結絕大多數。通過學習,端正政治方向,端正社會主義的文藝方向,我們的文藝工作,將會出現一個新的局面,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作出更大的貢獻!
三
最後,我還想談一下我們工作上的一些困難,希望引起必要的重視和解決。
我們重慶的文化設施相當陳舊、破爛,與經濟中心城市的地位是極不相應的。從全市來看,沒有一個現代化劇場,大型文藝演出無法接待;市屬現有幾個劇場,危房甚多,設備簡陋,演出也很困難;沒有一個大型的美術展覽館,中外大型藝術作品無法展出;市中區內沒有一個綜合性的遊樂場。從辦公用房、職工宿舍來看,不少文化藝術單位辦公和業務用房緊張,市文聯所屬八個協會,多數協會無專職幹部、無辦公地點;機關職工住宅多系危房,這是需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
需要解決的第二個問題是經費短缺。據了解,我市文化事業費僅占全市財政總支出的1%左右。市文聯近幾年每年經費只有26萬多元,除去人頭工資,用於開展業務和八個協會的經費只有10多萬元,每個協會平均只有幾千元。據了解,哈爾濱市文聯1986年的經費為51萬元,瀋陽市文聯為57.6萬元。這兩個城市的人口只有三百五十萬至四百萬,而經費卻比重慶高一倍多。文化藝術部門是搞精神文明建設的,沒有適當的經費,無法開展活動,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
急需解決的第三個問題是,隊伍素質不高,人員臃腫。我市市屬文化藝術團體各類專業人才不足,僅占職工總數的23.2%,中專以上學歷占4.4%;不適應藝術工作的約占30%。這種狀況,一方面必須從體制上進行改革,精簡調整,改變人員結構;另一方面還必須加強對現有人員的培訓,提高各類人員的思想文化和業務素質,以逐步適應工作需要。
以上發言,不當之處,請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