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巴中時
2024-10-04 07:38:05
作者: 王海闊、夏祖生編
王 覺
20世紀30年代中期,是中華民族處於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在華北學生「一二·九」運動的推動下,民眾抗日怒潮席捲中國大地。1936年秋,在重慶山城,漆魯魚等同志組成了「重慶救國會」,發動學生、職業青年、婦女、文化各界群眾開展救亡運動。「學聯」(即學生救國聯合會),是救國會在一些學校中組成的秘密團體。也正是這年秋季,我考入巴縣中學就讀並於期末加入了巴中學聯。當時,全校學生四百餘人,學聯成員約計十餘人。黃天翔(原名李春堤,中央教育部離休老幹部),李思源(原名張金聲,原重慶市政協副主席)是巴中學聯早期的成員和領導骨幹。
「七七」事變前,學聯成員秘密學習革命理論,在進步同學中傳播黨的抗日主張,擴大黨的影響,發展革命力量,參加各校學聯組織的、由漆魯魚同志講授革命理論和黨的知識的秘密集會。同時研討國內和本地區的革命形勢。1939年冬,各校學聯參加發動的募捐援助綏東抗敵將士,是一次重大的政治活動。
「七七」事變發生,出現了全面抗戰的新局面。各校學聯運用各種公開、合法的形式團結廣大同學,推動學生救亡運動的蓬勃開展。巴中成立了為學聯成員和進步同學掌握的學生抗戰後援會。辦牆報,組織歌詠隊,讀書會,利用假節日在市內和郊區場鎮進行抗日救亡宣傳。記得一次聲勢浩大的抗日救亡宣傳,是由各校學聯共同租了數艘大木船,到當時比較繁華的水陸碼頭磁器口演街頭劇,作街頭宣傳演講,寫標語、發傳單、教唱救亡歌曲。二三百熱血青年赤子之心,激發了廣大群眾同仇敵愾的抗日熱情。
1938年,黨在學聯組織的基礎上,開始在學生中發展黨員。當時一些延安出版的革命書刊,在商業場街口新華日報營業部可以買到。我們秘密學習了作為黨課教育的《論政黨》。一本《黨員須知》的油印小冊子,也在我們中間秘密流傳。1938年9月,我被接收入黨。先前巴中學聯成員,有的人如李春堤、周國儀已赴延安;李思源因接受組織安排的革命工作已離校;張正祥(原名張成勛,原四川省重慶電技校副校長)畢業離校升學,在其他學校入黨。我在巴中入黨時,還有另外兩位黨員,一位是我的入黨介紹人成世模(已故),一位是與我同時入黨的陳予人(現在本市,離休中學教師),他們兩位都是在這年暑期離校。1938年秋季,校內就只有我一個黨員了。黨的關係是新市區派人與我單線聯繫。這段時間,根據組織安排,我參加了救國會領導、以基督教青年會名義主辦的自強讀書會的活動。
1938年冬,因避空襲,學校遷往巴縣魚洞溪。我在魚洞溪度過在校的最後一年。我的組織關係先後轉到南岸特支巴縣工作委員會。上級指示,仍以學聯名義先在校內發展學聯成員,作為黨的培養對象。下鄉後,分兩批發展了七八位學聯成員,同時繼續在學聯和進步同學中開展讀書活動和農村抗日宣傳工作。其間,我參加了一次各校學聯黨員負責人的秘密會議,是在保安路中國書店樓上開的。鑑於外地不少大專學校紛紛遷渝,這次會議醞釀組織公開中國學聯,後因形勢開始變化,取消了這個考慮。
在學聯中發展黨員的工作,進展也是很快的。1939年春,巴縣工委決定成立巴中支部,由我任支部書記。這個時期,先後發展的黨員有蘇世濟(已故)、李太儒(1948年被捕後叛黨)、蔣錫友(後赴延安)、李科譽、周正平(原在北京商業學院,已故)、李忠祿(市廣播電台離休老幹部)、萬章憲、胡甫臣(原工人日報副主編)、李永祜等。我離校時還有兩三位培養對象,後來入黨的有何古操(市稅務局離休老幹部)、劉秉鈞。1939年秋,巴中支部由上級評為模範支部。
這段時間,上級組織安排我單線聯繫遷往魚洞溪的美專校和土橋鄉的個別黨員。
從「七七」事變全面抗戰爆發到1939年上半年,總的說來是處於革命高潮的形勢。但那時的抗日救亡運動,也不免遭到敵對勢力的干擾破壞。1938年夏,吳玉章同志來渝,仍屬秘密組織的救國會,以其他公開群眾團體的名義請吳老演講,就有一群復興社特務混入會場搗亂。為保護吳老安全,演講未能終場,群情激憤,高唱救亡歌曲散會。這件事給我留下的印象極深,當日情景,歷歷在目。
我在校時,巴中設有三青團組織。校長吳人初,從政客走上反革命道路。他曾通過與我父兄有往來的語文教師,以「默退」對我的家長進行威脅。學校遷下鄉後,校長曾漢良找我談話,力圖制止校內進步活動。這是當時較好形勢下的插曲。
現在,半個世紀過去了,憶及當年那些崢嶸歲月,我們這一代人,當時最年輕的,現已年過花甲,一些已年近古稀的同學和戰友多數都還健在。我最親密的同學周正平在粉碎「四人幫」前夕去世了,我深深地懷念他。還有兩位已不在人世的少年夥伴,以他們感人至深的英勇行為,使我永遠不能忘懷。一位是周國儀同志,當年他是我家的鄰居,1936年暑期,我們同在漆魯魚等同志以商務日報名義主辦的文學講習班學習革命道理。入校後,他介紹我加入巴中學聯,後來在抗日戰爭時期建立敵後政權的工作中犧牲,為革命事業獻出了他年輕的生命。一位是由我介紹加入巴中學聯,又由我介紹入黨的蘇世濟同志。他於1939年夏離校後,回到四川老家仁壽縣。他先是在那裡做農村工作,發展黨員,建立農村黨組織。解放戰爭時期,接受組織安排去成都上大學,是成都學生運動的領導人之一。此後遵照組織的指示,又回到農村開展武裝鬥爭,打了幾個漂亮的仗,保存了一支隊伍的實力,直至仁壽解放。粉碎「四人幫」後不久,他就溘然長逝了。當我寫到這裡,他們的音容笑貌雖然是青年時代的記憶,但仍清晰地在我腦中盤旋。這兩位同志,應是我們巴中的驕傲,讓我們永遠記住他們。
1987年6月15日
1937年巴縣中學鄉村宣傳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