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霧都明燈> 在自我反省中過生日

在自我反省中過生日

2024-10-04 06:54:36 作者: 何蜀

  在陪都重慶,周恩來十分重視為人祝壽。比如:

  馮玉祥60歲生日,周恩來親自為1941年11月14日《新華日報》的慶祝馮玉祥六十壽辰專頁撰寫了《壽馮煥章先生六十大慶》,熱情讚頌馮先生,表示「趁此良辰,謹祝先生堅持抗戰成功,前途進步無量!」

  郭沫若50歲生日,周恩來親自提議並安排專人負責組織了大規模的祝壽活動。他還為《新華日報》特設的《紀念郭沫若先生創作二十五周年特刊》題寫了刊頭,並親自撰寫了熱情洋溢的代論《我要說的話》。

  著名教育家、經濟學家馬寅初60歲生日時,儘管馬寅初本人已因公開抨擊官僚資本而被國民黨當局囚禁於外地,並且國民黨當局已下令不准為馬寅初祝壽,周恩來仍衝破阻撓,與董必武、鄧穎超一起聯名致送了情真意切的祝壽賀聯……

  著名愛國民主人士、救國會領導人沈鈞儒70歲生日,周恩來與董必武聯名在紅岩嘴設宴為之祝壽,周恩來親致頌詞,稱沈老之快樂、健康、進步三事,可作全體模範。

  

  科學家梁希60歲生日,周恩來特地備辦了壽宴,將梁希和其他幾位科學家接到《新華日報》社赴宴,親自向梁希敬酒……

  曾任河北省政府主席的著名西北軍將領鹿鍾麟在重慶過60歲生日,周恩來與董必武前往道賀,並贈送了鹿鍾麟一套他渴求已久的《馬克思全集》……

  《新華日報》社社長潘梓年50歲生日,周恩來致信郭沫若、陽翰笙:「擬在弟處(曾家岩五十號)為梓年同誌慶五十大壽,備餐共飲,並紀念江南事變。屆時務請兩兄撥冗來臨為懇。」

  著名作家茅盾50歲生日時,周恩來雖不在重慶,仍從延安發來指示,派南方局文化組長徐冰親自到遠郊唐家沱茅盾住處去,向茅盾提出要為他慶祝50壽辰和從事革命文藝工作25周年,並說明這是周恩來的意思,是革命文藝隊伍的一件大事……

  然而,周恩來自己的生日呢?

  1943年3月18日晚上,客居紅岩嘴的第十八集團軍西安辦事處處長伍雲甫,在住宿的房間裡那時明時暗的微弱燈光下記下了這樣一則日記:

  「本日為農曆二月十三日,為周副誕辰(四十五歲滿),辦事處為備茶點祝壽,堅持未出席,只得由徐冰、坤元等先後致祝詞,同志們分嘗點心食物,歡欣而散。」

  周副就是周副主席,即周恩來。辦事處為他備了茶點祝壽,他卻「堅持未出席」,結果只得由兩個同志(南方局文化組組長徐冰,組織部部長孔原)致了祝詞後,大家把點心分而嘗之……

  大約是當時周恩來的「堅持未出席」使得一些熱心操辦此事的同志有些尷尬,被南方局其他領導如董必武等知道了,為了不拂大家的好意,據伍雲甫日記記載,第二天便在晚餐時備辦了「筵席二桌」——說是「筵席」,當然也不可能有多麼豐盛,而且說明:「未請外客,董老、林師長、小超同志及其他辦事處同志參加。」未請外客,而且又有德高望重的董老和受中共中央委託從延安來參加同國民黨談判的貴客林彪師長參加,周恩來自然不便再推辭,這樣才算了結了此事。

  那麼,周恩來在他生日這天做了什麼呢?在伍雲甫日記中有詳細記載——周恩來在這天下午的整風學習會上給大家作報告時,進行了嚴肅的自我反省。

  伍雲甫日記記載:「周副自我反省說到家庭、學校、社會教育所受的影響。他出身舊世家,養母廿歲守節,撫育他至十歲即去世(卅歲),母讀書通文字,在當時社會(可)說是一個模範良母,十歲以前的教育完全受母教」。「由於母教的過分仁慈禮讓,使自己也帶幾分女性的仁慈(如看見殺狗及其他生物總覺難過),缺乏一種頑強和野性,故對於黨內錯誤路線的鬥爭,往往走向調和主義」。而對自己在革命工作中的成績呢,周恩來則謙虛地說,參加革命「迄今已廿年,經常處在實際工作的情況下,故培養了些工作能力」,但他馬上又批評自己「理論修養不夠,有些事務主義作風」。

  這一天,除去在大會上作自我反省之外,周恩來還慎重地寫下了一份《我的修養要則》,一共七條:

  一、加緊學習,抓住中心,寧精勿雜,寧專勿多。

  二、努力工作,要有計劃,有重點,有條理。

  三、習作合一,要注意時間、空間和條件,使之配合適當,要注意檢討和整理,要有發現和創造。

  四、要與自己的他人的一切不正確的思想意識作原則上堅決的鬥爭。

  五、適當的發揚自己的長處,具體的糾正自己的短處。

  六、永遠不與群眾脫離,向群眾學習,並幫助他們。過集體生活,注意調研,遵守紀律。

  七、健全自己身體,保持合理的規律生活,這是自我修養的物質基礎。

  在以往一些文章或著作里,也曾提到過周恩來的這個《我的修養要則》,但卻忽略了按舊時習慣人們講生日多指農曆生日,而這一天正好是周恩來的農曆生日,因而未能說明這是他在自己的生日當天寫下的鞭策自己的文字。

  作為一個在當時已經享有國際聲望的政治家,周恩來就這樣度過了自己的生日。

  周恩來在45周歲生日那天所作的自我反省報告中,談到「由於母教的過分仁慈禮讓,使自己也帶幾分女性的仁慈(如看見殺狗及其他生物總覺難過)……」這個說法,是有來歷的。

  原來,當時在曾家岩50號曾有過一隻小狗,被喚作「貝當」。貝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投降德國法西斯的法國賣國政府頭子——給狗取個壞人名字,等於罵那個壞人是狗,這是中國民間常有的作法。

  小狗貝當對居住在曾家岩50號的南方局工作人員十分親熱,很逗大家的喜歡。但是有一次不知被什麼人(人們懷疑是國民黨的特務)打折了它一條腿。治了一陣治不好。

  看到貝當痛苦的樣子,有人便提出把它殺掉算了,既可免除它的痛苦,又可讓大家改善一下生活——那時生活十分清苦,一個月不一定能吃得上一頓肉。

  周恩來知道後,堅決反對。他說,貝當對你們那麼好,給你們做了那麼多事,你們既然喜歡它,為什麼不把它的腿治好,還要殺它、吃它?

  鄧穎超在1985年10月重訪曾家岩時,給同行的人們講起這件事,她回憶說:

  「當時分成兩派,他是少數派,主張吃狗肉的是多數派。貝當的腿總是治不好,後來還是殺了。那天吃飯,一碗香噴噴的肉放在桌上。恩來問是什麼,聽說是狗肉,他就發脾氣,放下筷子不吃了。大多數同志多少天不聞肉味,還是高高興興吃了。」

  原來就是這樣一件小事,竟引得周恩來在自己的生日那天,在向南方局工作人員所作的自我反省報告中,對自己進行了嚴肅的思想解剖,並「上綱」到黨內政治路線鬥爭的高度,批評自己由於這種性格上的弱點,「缺乏一種頑強和野性,故對於黨內錯誤路線的鬥爭,往往走向調和主義」。

  在1940年10月19日重慶文化界紀念魯迅逝世四周年晚會上,周恩來作過一個講話,他在講話中概括了魯迅值得人們注意的四個特點,其中第一點就是「律己嚴」,他說:「魯迅的一舉一動,甚至對於生活上最微細的事情,都是『一絲不苟』的」。

  其實,周恩來自己又何嘗不是這樣!

  魯迅說過:「我的確時時解剖別人,然而更多的是更無情面地解剖我自己。」

  毛澤東曾多次說過,他的心是與魯迅相通的。

  在無情面地解剖自己這一點上,也可以說周恩來的心是與魯迅完全相通的。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