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閱讀的藝術> 新詩不會老去

新詩不會老去

2024-10-04 06:06:19 作者: 聶震寧

  近十年來,臨近六一兒童節,國家出版行政部門總要向全國青少年推薦百種優秀圖書。前不久推薦書目發布,竟然發現有一套新詩叢書在當中,即新蕾出版社出版的「心愛童詩系列」(6冊)。叢書作者分別是金波、徐魯、林煥彰、韋婭、鞏孺萍、王立春等著名兒童詩人、作家,林煥彰在台灣,韋婭在香港,其餘四位在大陸。叢書薈萃了六位詩人各具特色、堪稱精品的童詩佳作,每一頁均配以風格輕柔、舒緩、清新、淡雅的精美插圖,與童詩一起編織成悠遠與純美的唯美夢幻,足以讓少年兒童讀者沉浸在詩歌的美好境界之中。

  我之所以說是「竟然發現」,乃是因為在連續多年同樣是給全國青少年推薦的書目中,我們沒有發現新詩入選。現在終於有了,且如此詩意盎然,真是令人不免喜出望外。

  出版業對新詩出版「不作為或少作為」(邵燕祥語),大約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了,仿佛新詩已經老去。新詩出版的窘境,早已成為出版界、文學界、閱讀界乃至社會各界人士關注並不時加以議論的一件事情。

  記得還是2011年,看到一則關於詩歌的新聞。文稱:在上海方面舉辦的頗具影響力的「魯迅青少年文學獎」第三屆評獎啟動儀式上,主辦方拋出了一個疑問:為什麼來自全國的幾十萬篇來稿中竟然沒有詩歌?此言一出,立刻引起場內一陣議論。難道,當下的青少年已經不寫詩不愛詩了嗎?記者接著指出,現如今青少年對於文學創作的熱情絲毫沒有減弱,這從不斷開展的作文競賽的火熱程度就可見一斑。除去各種大小文學賽事,網絡也為青少年提供了一個創作平台,榕樹下、起點中文網、晉江文學網等一大批原創文學網站都成為青少年圓各自文學夢想的好地方。但是,打開這些網頁,滿眼都是情感、玄幻、武俠等小說和散文,幾乎看不到任何發表的詩歌。不僅如此,在一些面向青少年學生舉辦的文學創作大賽中,也難見詩歌蹤影。比如聞名遐邇的新概念作文大賽至今已舉辦13屆,推出過一大批「80後」作家的標誌性人物。然而,每屆參賽的詩歌作品極少,僅有《青銅時代》等屈指可數的詩歌作品獲獎,更沒有因寫詩歌而像韓寒、郭敬明、張悅然那樣成名的。是什麼原因讓這些曾經作為詩歌最主要受眾和擁躉的青少年與詩歌「絕緣」,難道詩歌已經老去?記者就此採訪了有關方面專家,有的認為是應試的大棒把詩歌擋在了校門外,學校的教育直接影響學生的興趣愛好;有的認為是整個社會對詩歌的冷落,難以激發青少年對詩歌的熱情;有的說得更實在,直指出版社已經極少投資出版詩集,因為這是賠錢的買賣,出版社反映著市場需求,市場需求引導著青少年的寫作方向。

  不知道後來幾屆「魯迅青少年文學獎」評獎中詩歌來稿情況有無變化。可以想見,這則新聞一定會引起許多人的關注和思考,對於推動詩歌創作、閱讀和出版不無裨益。

  詩歌是文學皇冠上的明珠,是最重要的文學體裁,這是中外文學的共識,因為詩歌距離人們的心靈最近。中國乃是世所公認詩的國度,數千年中華民族文脈始終有詩心跳動,一直有詩情貫穿。中華民族的文學總是以抒發十分敏感的心靈為特色。儘管代有文體興衰,在中國,詩境詩意卻一直是評賞扞格各種文體作品的至高標準,哪怕像無奇不傳的宋元話本和格局漸大的明清小說,也常用有無詩境詩意來分高下。即便是20世紀以來的新詩寫作,也有一批優秀詩作、傑出詩人贏得世界詩壇的尊重。

  有人以為如今世風求實,物質主義至上,新詩已成小眾產品,踟躕于田園牧歌時代,幾無出版價值。這是極少讀新詩的人的臆測,而且往往來自市場的反饋。其實,好的詩歌,無論新體舊體,總與人類同在,而且往往最見人類生存狀態。近代思想家馬一浮先生有四句話,說詩其實就是人的生命「如迷忽覺,如夢忽醒,如仆者之起,如病者之蘇」。後來葉嘉瑩教授說,這是關於詩的最精彩的一句定義了。詩就是人心的甦醒,是從平庸、浮華與困頓中,醒過來見到自己的真身。世風求實、物質主義至上的現代人,是否就此迷而不覺、夢而不醒、仆而不起、久病不蘇,喪失了應有的靈性和尊嚴?我想答案應當是否定的。愈是世風求實之時,愈是詩情急於宣洩之日,愈是物質主義重負在身,愈是「如仆者之起」,這是人之所以為萬物之靈長的主要理由。作為反映當下人之生命狀態的新詩,絕不會止步於文化日趨繁榮、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當今時代!

  《拉封丹寓言故事》插圖|[法]古斯塔夫·多雷 繪

  詩歌不僅屬於民族悠久輝煌的歷史,更重要的是,詩歌最是屬於每一個時代的青少年。自2008年起每年全國書博會舉辦的讀者大會,總有大學生、中學生甚至小學生登台朗誦新詩。而全國400多個城市每一年度舉辦的各種讀書活動中,新詩朗誦和交流幾乎是主打節目。當下,許多大學生通過人人網、微博、微信、郵件交流詩作,校園內外的詩歌交流並沒有停止。不少高校都有自己的詩社,前不久上海還有高校詩歌聯盟成立。大學裡但凡有詩社活動,往往有別校學生聞訊前來參與,年輕人點著營地燈,就著昏黃的燈光圍坐在一起朗誦詩歌。

  

  因為有一代代酷愛詩歌的青少年,新詩便不會老去。因為人類精神總在向上升華,新詩更不會消亡。當全民閱讀正在成為國家戰略的時候,出版人應當有更多的優秀詩歌出版,不僅出版唐詩宋詞,還應更多出版優秀新詩。優秀詩人必將更多湧現,即便有人笑話「寫詩的人比讀詩的人多」或「微博時代人人是詩人」,其實更顯詩意盎然,笑也無妨。各地讀書活動應當更多舉辦詩歌朗誦會,這往往是最具凝聚力、吸引力的讀書活動,許多人一旦登台朗誦,幾乎將終生難忘。自然,各級政府主管部門應當加大力度推薦優秀新詩出版物,因為優秀新詩歌最能彰顯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

  前不久,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一部《中國新詩編年史》,此前這家出版社又出版了一套《20世紀中國新詩總系》,十分引人注目。著名詩人、作家邵燕祥致信祝賀《中國新詩編年史》的出版,信中寫道:「人民文學出版社在出版這部書上再次表現出值得稱讚的文化關懷和文化眼光。尤其在新詩似乎已經邊緣化的今天……在社會閱讀方面被邊緣化的同時,當代新詩多元化的潮湧勢不可當,其總體的成就,我以為輕易跨過了五十至七十年代,直追三四十年代,看不到這一點,而斤斤於經濟效益的計算,恐將貽文化上短視之譏。」

  讀邵先生的信,忽然想到:人類不老,新詩何曾老去!新詩在民間,新詩在勃興,有責任感和使命感的出版人,應當有更大作為。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