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閱讀的藝術> 古人四時讀書之樂

古人四時讀書之樂

2024-10-04 06:05:35 作者: 聶震寧

  吟誦春夏秋冬四時讀書情景,是中國古詩中常見題材。元代詩人翁森的《四時讀書樂》是此類題材的代表性作品,一直被認為是很好的勸學詩。民國初期的教育部部長葉楚傖曾親自將此詩編入中學國文教科書,故而在民國年間也算是一首比較流傳的古詩。現今70歲上的老人,或許有一些是讀過這首詩的。全詩如下:

  山光拂檻水繞廊,舞雩歸詠春風香。

  好鳥枝頭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

  本書首發𝒃𝒂𝒏𝒙𝒊𝒂𝒃𝒂.𝒄𝒐𝒎,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讀書好。

  讀書之樂樂何如?綠滿窗前草不除。

  修竹壓檐桑四圍,小齋幽敞明朱暉。

  晝長吟罷蟬鳴樹,夜深燼落螢入幃。

  北窗高臥羲皇侶,只因素稔讀書趣。

  讀書之樂樂無窮,瑤琴一曲來薰風。

  昨夜前庭葉有聲,籬豆花開蟋蟀鳴。

  不覺商意滿林薄,蕭然萬籟涵虛清。

  近床賴有短檠在,對此讀書功更倍。

  讀書之樂樂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

  木落水盡千崖枯,迥然吾亦見真吾。

  坐對韋編燈動壁,高歌夜半雪壓廬。

  地爐茶鼎烹活火,四壁圖書中有我。

  讀書之樂何處尋?數點梅花天地心。

  此詩第一節的詩眼在末兩句「讀書之樂樂何如?綠滿窗前草不除」,讀書的樂趣好比綠草長到窗前而不剪除,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第二節的詩眼還是在於末二句「讀書之樂樂無窮,瑤琴一曲來薰風」,讀書的樂趣無窮,好比盛夏迎來南風,有如瑤琴在夜風裡彈奏。第三、四節的詩眼仍在末二句,秋天讀書的樂趣在於秋夜讀罷詩書,起身去看高遠秋夜裡的明月,萬籟虛清;冬天讀書的樂處則像讀書人有地爐茶鼎活火,夜半遇雪壓廬,心情寥廓,有如天地間幾朵梅花綻放。這首詩著眼於讀書之雅,景雅、齋雅、清雅、趣雅、事雅,滿篇均為四時讀書感覺的雅。

  《倫敦:一次朝聖》插圖|[法]古斯塔夫·多雷 繪

  這首讀書詩或許太有名,而詩人並不太知名,以至於明清兩季曾有人張冠李戴,把此詩派給了南宋吟誦讀書題材最具代表性的大文人朱熹。至今都還能見到明代大書法家文徵明抄寫此詩而註明為朱熹所作的帖子。清初伍涵芬撰《讀書樂趣》八卷,卷一起首就說「朱子著《四時讀書樂歌》四首」。虧得萬曆年間《仙居縣誌》里記有此詩原主人一筆,這著作權才復歸翁森名下。

  如此著名的詩篇,為何數十年不再見坊間選本流傳?以我淺見,或許正因為此詩太雅,雅得有點兒迂闊,造成了流傳的不利,而且此詩缺少應有的一些憂患意識,使得詩的藝術感染力有所不足。或許,由於過去的數十年間社會主流文化過度大眾化、通俗化,一味地吟誦讀書之樂反而不合時宜。民間早就流傳與文人雅士勸學詩唱對台戲的打油詩:「春天不是讀書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秋有蚊蟲冬有雪,收拾包袱好過年。」戲謔間文人雅士成了酸腐秀才,不讀書的人反過來大咧咧招搖過市。

  當然,現在隨著國民素質的提高,絕大多數青少年已經不會認為,一年四季不讀書,「收拾包袱好過年」的人值得羨慕。然而,我也不太喜歡《四時讀書樂》的過度文雅,仿佛不食人間煙火,有點兒酸溜溜的膩歪感覺。

  我喜歡品味不同人生、不同性情、不同境界的古人四時讀書的不同感覺。

  寫春天讀書,我喜歡南宋陸游的「檐間點滴新春雨,窗下青熒半夜燈」(《戊午元旦讀書至夜分有感二首》)所抒寫的那清新濕潤的書苑幽境,新春雨夜,青熒夜燈,苦讀者苦樂自知。倘若有讀者嫌陸游吟誦讀書有點兒沉鬱,那麼我們也可以去品味南宋葉采的《暮春即事》:「雙雙瓦雀行書案,點點楊花入硯池。閒坐小窗讀《周易》,不知春去幾多時。」多麼活潑可愛的春天讀書情景!這裡不僅有雙雙瓦雀、點點楊花,更有閒坐小窗前的詩人,看人生、觀萬物、讀《周易》,大有物我融合、回歸自然之感。子曰:「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語含《周易》不易讀的意思。可是,詩人春天讀《周易》,不知不覺間時光流逝,不知不覺間書頁翻過,不知不覺間便與春天融為一體。一種多麼積極的讀書態度!

  寫夏天讀書,我喜歡清代詩人莊德芬的《初夏東軒讀書》:「朱明已蒞節,晝刻日以舒。驕陽耀廷桂,綠蔭正扶疏。披卷當午涼,豁達開交疏。清風來徐徐,飄然動輕裾……」在驕陽、綠蔭、清風裡披卷,也能讓人有午涼的舒適和豁達的愜意。這詩寫的是夏天安靜讀書的感覺。夏季讀書,還有另一種情境,那便是讀書忽遇疾風驟雨,天地變色、人心震撼。北宋蘇軾就有描寫書軒遇雨的佳句:「雨昏石硯寒雲色,風動牙籤亂葉聲。」(《書軒》)南宋陸游則有「齒牙搖動鬢毛疏,四壁蕭然臥草廬。急雨聲酣戰叢竹,孤燈焰短伴殘書……」(《夜雨》),讓人有草廬驟雨、四野蕭然、老來孤憤之感。夏天的天氣最為多變,因而讀書的情狀也相對豐富。古今名人夏天讀書的情狀,讓我覺得最有意思的還是清初思想家顧炎武的裸體讀經。顧炎武裸體讀經,與其說他名士風度、放浪形骸,毋寧說這是一種物我兩忘的境界,是追求思想自由的象徵,也是一種盛夏靜處的狀態。夏天讀書不易,最需要讀書人「披卷當午涼,豁達開交疏」的良好感覺。俗話說「心靜自然涼」。倘若讀書人夏天心不靜,內心則不可能安逸,不安逸則難以空靈,不空靈則難以讀書。

  至於秋天讀書,在古人的詩篇里,較少演繹出讀書之樂的感覺,而較多說秋夜靜謐是讀書的寧靜時光。我比較喜歡明朝詹同的《秋夜吟》:「桂樹叢叢月如霧,山中故人讀書處,白露濕衣不可去。」三句成詩,仿佛一幅水墨寫意,留下許多令人遐想的空白。陸游在秋天裡最能寫下他的幽怨。他在《秋夜讀書每以二鼓盡為節》中有四句寫秋夜讀書情景:「高梧策策傳寒意,疊鼓咚咚迫睡期。秋夜漸長飢作祟,一杯山藥進瓊糜。」秋夜有高大梧桐策策之聲傳來寒意,遠處更鼓聲聲提示時辰,秋夜漫長,苦讀人用一杯山藥湯汁充飢。寫秋夜讀書,陸游在這方面是不乏其詩的。《讀書》一詩寫道:「九月十九柿葉紅,閉門讀書人笑翁。世間誰許一線直,窗底自用十年功……」《雨夜讀書》寫道:「一燈如螢雨潺潺,老夫讀書蓬戶間。」悲情詩人秋夜讀書的情狀令人肅然起敬。

  古人以四時為題的讀書詩中,當以冬天為題最多。陸游涉及讀書的詩篇約有300首,當屬古代詩人詠讀書第一人。他直接以冬夜、冬日、寒夜為題的詩歌至少有20首。「北窗暖焰滿爐紅,夜半濤翻古檜風。老死愛書心不厭,來生恐墜蠹魚中。」(《寒夜讀書三首》)「兒時愛書百事廢,飯冷胾乾呼不來。」(《初冬雜詠八首》)「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冬夜讀書示子聿八首》)「寒生點滴三更雨,喜動縱橫萬卷書。」(《冬夜讀書》)如此等等,都是他冬夜讀書時寫下的豐富心情。陸游詩歷來重悲情,可在他的冬夜讀書詩里,卻喜怒哀樂雜呈,可見冬夜的孤獨反而激發了讀書人的思緒和情感。清初文學批評家金聖歎,對於冬天讀書頗有體會。他說,人生有三十三種「不亦快哉」的事情,其中就有「雪夜閉門讀禁書,不亦快哉」。金聖歎對清朝政權一直有牴觸情緒,讀禁書是肯定的,他最終正是因言獲罪被斬。權且不去論他讀不讀禁書,單說雪夜閉門讀書,一下子就把冬夜讀書的好處揭示出來。試想,冬夜雪霽,萬籟俱寂,結廬人境,卻無人聲馬喧,豈不是一年四季中至為靜好的讀書時光?

  從翁森的《四時讀書樂》引發出對古人四時讀書各種情狀的體會,深感我們民族的閱讀傳統源遠流長,閱讀文化靜水流深。撫今追昔,匆匆閱讀的現代人啊,這當中難道沒有一些問題需要我們仔細想想嗎?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