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熟讀幾本書
2024-10-04 06:05:12
作者: 聶震寧
杜甫的詩句「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算得上是古今影響力最大的讀書名言之一。不過,人們對「讀書破萬卷」一句的理解,大體上局限在「萬卷」乃至更多的書籍數量上,以為無非強調一個人讀書要很多,而對句中「破」字大體是忽視的。清代仇兆鰲《杜詩詳註》對這一名句做出三種解讀:一是「胸羅萬卷」之意;二是「書破,猶韋編三絕之意。蓋熟讀則卷易磨也」;三是「識破萬卷之理」。簡言之,就是在讀書上多讀、熟讀、識破三個層次。
多讀、熟讀、識破,也可以看成讀書的三個境界。
在通常情形下,大凡談到讀書,人們往往首先主張多讀,繼而強調讀懂——識破,至於熟讀的主張說得並不多,甚至往往被忽視。多讀,乃是一般要求,在當今書多如過江之鯽的時代,已經很難考量一個人讀書的多寡及其必要性。讀懂——識破,當然是讀書的高境界,是一個不斷追求的過程,對於讀書主要是為了愛好、修養甚至休閒而非專業研究和實用需求的人,也不一定要在識破上過於費勁。熟讀,對所有讀書的人都是一個比較實在的要求。把一本書讀熟,經過努力不僅可以做到,而且也是很有意思的成果。讀一本書,倘若真能做到熟讀,那麼對書內容的理解必定深入以至接近識破。「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這是《三國志》中一句名言,流傳很廣,此處「見」字讀作「現」,即指熟讀之後,書籍中的許多意思會逐漸呈現出來。
近些年讀到一些毛澤東的讀書故事,其中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熟讀經典著作的故事。毛澤東曾經說過,《紅樓夢》要讀過5遍以後才能有發言權,而他看過的《紅樓夢》不同版本竟有20種以上。《資治通鑑》他讀了17遍,李達的《社會學大綱》他讀了10遍。過去上學的時候他讀過《昭明文選》,1949年後他又讀過好幾次,現存毛批版本有3種。他讀一些馬列著作和哲學書籍,反覆讀的遍數就更多。
好書宜熟讀,這幾乎是古今中外讀書人比較相同的體會。古人稱:《文選》爛,秀才半。即指熟讀《昭明文選》,可以成就半個秀才。蘇軾的讀書體會則是「故書不厭百回讀」。古人作詩秘訣:「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說的更是大實話。其實,眼下倘有熟讀唐詩三百首的人士,吟哦不絕,不用作詩都要羨煞人。這就是熟讀的好處。我一直記得曹禺關於熟讀名著的一段經驗之談。早年間,他給文學青年講文學創作課。全課講完,有聽課的青年作者請教,請他用最簡短的幾句話告訴大家,究竟怎樣才能學會文學創作。他說:你熟讀一部或幾部你最喜歡的文學名著,裝在肚子裡,你差不多就會寫作了。如此說來,熟讀名著,幾乎可以培養出一個像樣的作家來。
本章節來源於𝐛𝐚𝐧𝐱𝐢𝐚𝐛𝐚.𝐜𝐨𝐦
熟讀書籍,當然要勤讀、重讀再三。英國人培根就主張「不多的幾部書則應當全讀、勤讀,而且用心地讀」。幾年前我在文章中曾經介紹過一個來自美國的讀書故事。《紐約客》雜誌的電影評論家大衛·丹比,在自己48歲的時候,忽然面對習以為常的生活不安起來。他發現自己已經成為一個只讀新聞和時髦書籍以及各種雜七碎八文章的人。於是,他回到了30年前讀書的哥倫比亞大學,像18歲的大學生一樣,重讀在西方文明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經典著作。在重讀這些經典著作的過程中,毫無疑問,他獲得了過去不曾有過的啟悟和心得。他把重讀經典著作的過程和心得體會寫成了筆記,也記下了如見故人的親切感受,記下了新鮮不已、心動不已、快樂不已的感覺。後來他把這些讀書筆記結成集子,以《偉大的書》的書名出版,成為一本比較行銷的書籍。
書宜熟讀,但熟讀的一定得是好書。我們提倡熟讀有價值的書,既可以是通常所說的經典和名著一類的書,也可以是一本或幾本優秀的專業類書,甚至可以是一些高質量的知識普及書籍。但必須是同類書中的精品。只主張熟讀,而不問書籍之優劣高下,以致去熟讀諸如《厚黑學》一類的垃圾書,熟讀許多既無趣又假話連篇的書籍,熟讀內容質量很不可靠的書籍,實在是對自己寶貴生命的糟踐。
熟讀須好書,但一定得是自己喜歡的好書。這是曹禺傳授寫作奧秘的要點,也是讀書人讀書的基本點。排除社會功利的目的,作為人生修養的重要手段,讀自己喜歡的書是最基本的要求。對於自己沒有興趣的書,其書再好我們也難以讀好、讀熟。在讀書上,哪裡有興趣,哪裡才會有閱讀,哪裡才會有記憶。當然,興趣可以養成,但需要主客觀的修養和一致。總之,在選取需要熟讀的書籍時,興趣實在是不可或缺的。否則,硬著頭皮去讀,強行去讀,再讀也熟不起來的。
作為一個愛好讀書的人,不妨多讀、泛讀,隨意去讀,但最好能選一本乃至幾本自己喜愛的好書去熟讀,受益必定多多。一個讀書人,一生熟讀幾本好書,只要下一點決心,總還是能做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