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閱讀的藝術> 閒談休閒閱讀

閒談休閒閱讀

2024-10-04 06:04:25 作者: 聶震寧

  一個社會,普通大眾休閒時間的多寡,從一定意義上可以反映出經濟繁榮和文明程度。這應當是不言自明的道理。因而,有專家就社會休閒時間的變化規律開展專題研究,給出了一些答案,測算出未來我國國民休閒時間將占到一般國民活動的50%,空間占50%,生產占全部GDP的50%,而國民消費占全國消費的50%以上。於是,休閒問題很快就成為社會發展的一項熱門話題,引起了產經人士、政府官員、文化專家等方面的強烈興趣。幾年前就舉辦過中國(國際)休閒發展論壇,記得有一次論壇的主題就是「休閒消費與城市競爭力」。經濟發展一旦發現了休閒時間,立刻就要把它拽到GDP之車上來。這符合我們社會發展在一個時期里不無偏頗的價值選擇慣性。

  討論通過休閒消費發展經濟,完全正當且相當必要。但是,人類的休閒時間不僅會發生物質消費,還蘊含著大量的精神需求,過於看重其經濟的貢獻率,這就不免有舍本求末之虞。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曾指出:「正確使用休閒是我們生活的基礎。」他認為,要獲得休閒,需要一定的條件,除了具備生活必需品外,「智慧為閒暇活動所需的品德」。閒暇與知識密不可分,只有知識才能讓我們進行「自由選擇」。

  《失樂園》插圖|[法]古斯塔夫·多雷 繪

  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休閒在社會生活中的基礎地位越來越強化,也就越來越證明了研究休閒理論及實踐的重要性。現在,休閒研究已經成為社會學中一個不可忽視的專業。國際社會學協會成立了休閒研究會,世界休閒科學院、美國休閒科學院等相繼誕生。自2000年起,我國的出版社陸續出版了馬惠娣研究員主持翻譯的「西方休閒研究譯叢」。此外,馬惠娣研究員還以《休閒:人類美麗的精神家園》《走向人文關懷的休閒經濟》等題目出版過若干專著。顯然,她是將休閒上升到文化的範疇來研究,認為休閒的價值不在於實用,而在於文化。它使人在精神自由中歷經審美的、道德的、創造的、超越的生活方式。它是非功利性的,因而,被認為「是一種精神狀態,是靈魂存在的條件」,「是一種對社會發展的進程具有校正、平衡、彌補功能的文化精神力量」。我尤其欣賞馬惠娣對於休閒時間的價值描述:人類美麗的精神家園。

  許多中外哲人、詩人相當重視人類的休閒狀況和感受。亞里士多德認為,休閒是一切事務環繞的中心,是哲學藝術和科學誕生的基本條件之一。馬克思說得更為深刻,提出了「自由時間」的概念,指出可以支配的時間就是財富本身。德國詩人席勒說,只有當人是完全意義上的人,他才遊戲,只有當人有遊戲時,他才是人。孔子講「依於仁,游於藝」。陶淵明是「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寫下過震撼人心的名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也有「忙時山看我,閒時我看山」的優雅詩句令人難忘。胡適對於閒暇也講過比較有意思的看法。他認為,要看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只需考察三件事,一看他們怎樣待小孩子,二看他們怎樣待女人,第三就是看他們怎樣利用閒暇的時間。他這見解倒也小中見大、微言大義。

  我不是社會學家,也不曾深入研究休閒理論和實踐。近來為了提倡全民閱讀,偶有涉足閱讀傳統的理解,發現人類閱讀,隨著社會發展變化,逐漸形成了兩個比較明顯的傳統,一是學以致用,一是學以修為;換一種說法,也就是實用性閱讀和休閒性閱讀。前者強調得最為直接的是「學而優則仕,仕而優則學」,後者最直接的是「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是「天下無如讀書樂」,「人家不必論貧富,唯有讀書聲最佳」,全在閱讀本身的快樂,並非直接為了實用。

  為了實用的閱讀,古人演繹出懸樑刺股、鑿壁偷光、囊螢映雪等許多勤學苦讀故事,發人深省,鼓舞精神。而休閒性閱讀,人們看重的是蘇東坡「腹有詩書氣自華」,是黃庭堅「三日不讀書,則語言乏味,面目可憎」的個人修養的需要,是清末大儒曾國藩「千秋邈矣獨留我,百戰歸來再讀書」的人生況味。實用性閱讀的傳統是人類社會不斷進取發展的動力,休閒性閱讀的傳統是人類實現全面發展的需要,都一樣正當,缺一不可。

  人類社會的發展總是要把實用性擺在首位,本也無可非議,正如我們常說的:一要生存,二要發展。問題是,一個社會過於強調實用而輕視休閒,在一定階段則可能出現義利觀的失衡,精神追求的委頓,道德倫理的失范,社會的發展極有可能走向其反面,使得人被異化為物質的奴隸。為此,休閒理論通常把社會的良性發展主要目標確定在休閒的時空考量上。在我們看來,閱讀的價值選擇也應當作如是觀。當一個社會中絕大多數人都在忙於實用的閱讀,少年忙於升學,青年忙於考工,中年忙於考級,而且經常是一考定終身,這時的社會閱讀風氣肯定不利於人的全面發展。實用性閱讀的價值主要在於實用,其本質上與人的心靈、精神關係並不直接有關。如果社會的閱讀風氣都在追求實用,那麼可以說,實用性閱讀是人實現全面發展的大敵。借用休閒理論,也可以說,社會閱讀的良性狀態也要在休閒閱讀的時空考量上來進行評價。就拿中小學生來說,如果學生全部時間都是用來閱讀教科書,那麼這個學生的精神發育、智力發育、素質養成都會出現營養不良的問題,更不要說由此會造成一個人未能形成良好閱讀習慣的終身之誤。更不要說大學生了。當我們知道美國的大學規定大學生通常情況下一周的閱讀量不能低於500頁時,我們不由得對我國大學生的質量產生強烈擔憂。大學生的閱讀量無疑並不只是功課,而更多地是由專業而拓展出去的相關性閱讀,介於實用和休閒之間,但對於一個大學生的全面發展更是必不可少的。

  這是就實用性閱讀和休閒性閱讀對於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一些思考。

  

  我們還要從休閒理論出發,對國民閱讀的內涵和現狀進行一些深層次的思考。那就是,在休閒的社會管理實踐中如果過於強調休閒消費,這將很不利於社會的全面發展。開展閱讀活動,是希望使得社會上的每一個人,無論貧富,無論老幼,都能享受到閱讀的樂趣。全民閱讀主體上就是休閒性閱讀。要讓每一個人享受閱讀的樂趣,可以以購書而讀為樂,也可以以借書而讀為趣,還可以以獲公益贈書而讀為幸福,更重要的是,要讓每一個人以讀到自己喜歡的書籍為樂。這樣的活動不一定會給社會消費帶來大幅度的增長,可能不如休閒的物質產品那樣掙得盆滿缽滿,可能不如某些休閒的文化消費來得那樣熱火朝天,但它靜水流深,潤物無聲乃至影響一個人的終身。閱讀狀態是一個社會、一個民族精神發展狀態的主要指標。那麼,休閒消費理論和實踐是否會對全民閱讀予以輕視乃至放棄呢?回想起一些出版社只認銀子不認作品,一些地方關書店而開時裝鋪,一些城市為美化環境而拆報刊亭(而不是美化報刊亭),我們知道,輕視乃至放棄國民閱讀的事情在今天並不是不會發生的。

  我們社會正在進入一個國民休閒比重越來越大的發展階段。如果說休閒是人類美麗的精神家園的話,那麼就讓每一個人都能在人類美麗的精神家園裡閱讀吧。

  《堂吉訶德》插圖|[法]古斯塔夫·多雷 繪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