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閱讀的藝術> 不是為了什麼而讀書

不是為了什麼而讀書

2024-10-04 06:04:19 作者: 聶震寧

  我有一個建議,建議領導人和專家學者在動員民眾閱讀時,少說或者最好不說「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或「學而優則仕」一類的名言,少說或者最好不說「懸樑刺股」「鑿壁偷光」「囊螢映雪」一類的故事。我之所以提出這個建議,並非因為本人在極左年代中毒太深以致今天還不切實際,也不是因為偽善而羞於談錢、恥於言利。「顏如玉」「黃金屋」我也喜歡,只要合理合法,有什麼不好?至於「懸樑刺股」那樣的苦讀,千百年來感動、激勵了多少青年學子,這樣的故事自然應當千秋萬代講下去。可是,這樣的故事最好不要拿來動員全民閱讀。其實講了也沒用,倡導全民閱讀,並不是倡導學生讀書升學,沒有人為了全民閱讀非要弄得大家讀書讀得懸樑刺股起來不可。

  我並不反對那種為了功名的閱讀——現代人換了一種說法,叫作「讀書改變命運」,都是為了功名而讀書的意思。這樣的閱讀當然是社會所需要的。自隋朝興科舉以來,讀書可以求得功名,傳至清末千餘年,雖然害過不少人,然而也選拔過不少經國緯世之才,不失為古代社會選拔讀書人才相對公平有效的辦法。現代社會,人才擢拔的路子逐漸多樣,一個人成功的路徑和標準可以大相逕庭,然而,大中小學生讀書,中考高考及考研、考公務員,無論怎麼說,也還是目前絕大多數人才成長和選拔的主要路徑。不讀書將無以為考。至於許多專業人士,即便功成名就,仍然手不釋卷,也還是為了事業上做出更大成就。這樣的閱讀就更應當提倡了。我們民族正因為有著諸如此類許許多多的苦讀,才使得數千年來大量優秀經典得以傳承,才使得「江山代有才人出」,才使得數千年中華文明源源不斷延續至今。事實證明,讀書獲取功名——「讀書改變命運」,如此宣講讀書的好處,來得最直接也最有效。這樣的宣傳又有何不可呢?

  並非完全不可,只是我們現在倡導的是全民閱讀,不是為了功名的閱讀。

  全民閱讀並不是為了什麼具體目標的閱讀。

  什麼是全民閱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1972年曾經提出過「全民閱讀」,1982年又提出過「走向閱讀社會——八十年代的目標」,1995年決定把兩大文豪莎士比亞和塞萬提斯的忌日——4月23日定為「世界讀書及保護版權日」,現在一般簡稱為「世界讀書日」。為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表宣言:「希望散居在世界各地的人,無論你是年老還是年輕,無論你是貧窮還是富裕,無論你是患病還是健康,都能享受閱讀的樂趣,都能尊重和感謝為人類文明做出過巨大貢獻的文學、文化、科學、思想大師們,都能保護智慧財產權。」我們可以將這段宣言看成是全民閱讀主要精神的表述。這個宣言主張的是所有人都要讀書,讓所有人都能享受閱讀的樂趣。我國在1997年提出以全民閱讀為主要內容的知識工程,自那以來,又明確提出開展全民閱讀活動,正是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言的一種響應。

  《河流傳說》插圖|[法]古斯塔夫·多雷 繪

  理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宣言,我們可以理解到,全民閱讀活動是為了更廣大的人群「享受閱讀的樂趣」的閱讀活動,是要使得全社會、全民族都熱愛讀書的閱讀活動。全民閱讀不是為了鼓勵全民通過閱讀達到升學、升官、發財的目的,不是為了職場成功、快速成才而倡導閱讀,也不是科學家為了發明創造的閱讀,甚至也不是勞動者為了應對工作的需要和挑戰的閱讀,不是為了把種植技術、飼養方法學到手的閱讀——儘管在全民閱讀中,有人開闊了眼界,增長了知識,學到了技術,改變了命運,事業上獲得了各種各樣的成功,但那畢竟是少數,而且這並不是全民閱讀所要達到的目的。全民閱讀主要是為了廣大人群健康有趣地生活,為了個人的興趣和修為而閱讀,以讀書為樂,以讀書為榮,以讀書為生活,因為活著而閱讀,閱讀是一種生活方式。

  然而,這正是我們社會的閱讀最難於到達的一種境界。君不見,有外籍人士撰文描繪道:在國際航空港和航班上,捧書而讀的是歐美旅客,最不讀書的是中國旅遊團隊;君不見,一位在北京留學的日本青年出書談中國觀感:中國人不愛讀書,只要中國人不愛讀書,無論經濟上怎麼發展,都是可以小瞧的;君不見,一次次國民閱讀調查的結果都在告訴我們,以色列全年人均讀書60多冊,中國人均不到5冊,我國近鄰國家的人均閱讀量也都在數倍上超過我們。難道中國人不願意為了改變命運去讀書?難道中國人寧可沒有「顏如玉」「黃金屋」,也不去讀書?或許可以這麼說,正是長期以來我們習慣於用「改變命運」這一類的號召來鼓動人們去讀書,盡在有用或無用之間討論讀書的好處,才導致全民閱讀的狀況始終得不到明顯的改善。試想一下,一個人完成了求學任務之後還讀不讀書?一個人命運逐漸好起來了還讀不讀書?溫飽問題解決乃至全面實現小康社會還讀不讀書?當一個人到了人生旅程的休息階段又不急於尋求書本知識來解決問題的時候,還讀不讀書?事實上,那些國民閱讀狀況遠優於我們的國家,早就成為發達國家,而那裡的人們越發以讀書為尋常之事,以讀書為生活的一項應有的內容。這就是一種境界,一種以讀書為生活方式的境界,一種享受閱讀樂趣的境界,一種並不是為了什麼而讀書的境界。

  如此看來,全民閱讀也並非全然不是為了什麼。全民閱讀的目的乃是全社會出於精神需求的閱讀。

  精神的問題需要用精神的辦法來解決。推動民眾閱讀,還需要更多地往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上去尋找推動力,要往人們的精神活法上去尋求理由。在我看來,古人稱「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這句名言有一種社會價值的召喚力;古人又稱「數百年舊家無非積德,第一件好事還是讀書」,這副對聯有一種道德評價的吸引力;古人說「書猶藥,善讀之可以醫愚」,不妨拿來作為提示加強個人修為的座右銘;通常人家常用的那副「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的對聯尤其需要落實到我們的家庭生活中來;至於被引用很多的古人「四為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歷代流行不衰,足見精神感召力之強盛。特別是「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句20世紀的名言還要多說。這絕不是一種高蹈的大詞,而是每一個中國人的責任。中華要崛起,國民就要多讀書,倘若國民全年人均讀書量在國際上排位總是那麼靠後,即便經濟總量再增長,恐怕也不能算是真正的崛起。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