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遊詩人和騎士
2024-10-04 05:04:07
作者: 小書蟲讀經典工作室 編著
世俗音樂專指在中世紀及之後的文藝復興時期與宗教音樂相對應的音樂。中世紀的世俗音樂從拉丁歌曲開始發展,其他地區的方言歌曲也相繼發展,與宗教音樂只重視聲樂不同,世俗音樂對器樂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拉丁歌曲是以拉丁語詩歌作為歌詞的歌曲,其代表是聖母院樂派,他們採用的音樂形式旋律自由,不依附聖詠曲調,遂逐漸與宗教儀式失去聯繫,成為供人自由創作的體裁。
早期演唱世俗歌曲的歌手,雖然也屬於流浪藝人,卻以職業樂師的身份出現,賣藝謀生並自發組織了樂師行會,提供專業訓練,作用和現代的音樂學院相當。
本章節來源於ʙᴀɴxɪᴀʙᴀ.ᴄᴏᴍ
另一個音樂創作的重要群體,是中世紀時期的騎士階層。他們作戰時是能征善戰的勇士,到了和平時期就過上了漂泊的生活。這些騎士大都受過教育,比較喜歡吟唱詩歌,因此他們經常把自己漂泊生活中的感觸寫進詩歌中。這些騎士創作的音樂大多採用單聲部的方式,而且會有樂器伴奏。人們稱他們為「游吟騎士」或者「游吟詩人」。游吟詩人音樂在法國最為繁榮,以至於法國游吟詩人成為世俗音樂的代表。
14世紀初,法國出現了一種叫「獵歌」的標題性多聲部音樂,與教會音樂在形式上有著很大差別。這種音樂體裁採用的是多聲部輪唱的方式,以旋律來模擬日常生活中狩獵或者集市的場景,非常具有生活氣息。獵歌由於活潑歡快的特性,一經出現,立即風靡法國。
這個時候,法國的宮廷勢力不斷增強,貴族紛紛在自己的家裡設置私人的小教堂。為此,宮廷需要大量的音樂家為貴族服務,那些貴族開始和教皇爭奪優秀的音樂家。在這些音樂家中尤為突出的是紀堯姆·德·馬肖。
14世紀的歐洲音樂被稱為「新藝術」時期。這個時期王權逐漸超過了教會的力量,世俗音樂開始與宗教音樂平分秋色。
馬肖是當時著名的作曲家兼詩人,他提倡用心靈去創作,在音樂方面他進行了很多創新,例如把游吟詩人採用的單聲部音樂同復調創作結合起來,創造出新的多聲部世俗音樂。這類音樂為二聲部或者三聲部,人聲和樂器在其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運用,旋律的變化也非常豐富。馬肖一生創作了很多歌曲,涉及很多題材,其中以四聲部的《聖母彌撒曲》最為著名。他曾請人謄抄了自己的所有作品,送給宮廷的貴族們,因此而成為西方第一個將自己所有作品都保留下來的人。
從中世紀晚期向文藝復興時代過渡的標誌是來自英國的勃艮第樂派。中世紀與文藝復興時期音樂最大不同就是對協和音與不完全協和音的認識。中世紀音樂家只重視數字和理性,卻忽略了聲音。英國音樂因為地理因素,一直與歐洲大陸的音樂有顯著的不同,更加注重音樂與自然的聯繫,傾向主調風格,而最鮮明的特點是對三度、六度音程的自由運用,這對文藝復興時期的音樂產生了重大影響。
中世紀樂器
世俗音樂的大力發展,使不被宗教音樂重視的器樂在民間廣為流傳。中世紀的樂器種類比古希臘羅馬時期要多很多,主要分為弦樂器和管樂器兩大類。
這個時期的弦樂器已經分撥弦和弓弦兩種。撥弦樂器有豎琴、魯特琴、索爾特里琴和吉他。魯特琴起源於阿拉伯,在文藝復興時期最為繁盛。索爾特里琴是一種琴身有角,在扁平音箱上拉弦進行彈撥的樂器。弓弦樂器主要是絞弦琴,它由鋼琴式鍵盤、可以轉動的木輪和一組琴弦構成。木輪轉動起來能使琴弦振動,起到弓弦的作用。演奏者在表演時一手轉動手柄,另一隻手則在鍵盤上彈奏。絞弦琴在中世紀初期被稱為輪擦提琴,是現代小提琴等的雛形。中世紀的管樂器有笛類的橫笛和豎笛,還有雙簧管類的肖姆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