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之歌
2024-10-04 05:04:04
作者: 小書蟲讀經典工作室 編著
羅馬帝國瓦解後,日耳曼人成為歐洲西半部的主宰者,並對古羅馬文明進行了毀滅性的打擊,這一漫長的、將近一千年的時代夾在古羅馬文明和文藝復興時代之間,就是人們常說的「中世紀」。
在中世紀,教會具有政治、經濟、文化的重要地位,藝術家只有依附於宗教,才能生存下來,因此整個中世紀的藝術處處都帶有宗教色彩。音樂受基督教影響體現在以宗教儀式或歌唱頌歌為主。教皇格里高利一世編制出一整套專門用於宗教儀式的曲目,並以教皇的身份規定在祈禱儀式中必須要有音樂。這套三千多首的音樂曲目便被稱為格里高利聖詠。格里高利聖詠的歌詞取自《聖經》,是用拉丁語寫成的散文;它的曲調採用單聲部,沒有節拍,只有高低音形成的旋律,並且旋律變化平穩,很少出現音程的跳躍。在詞曲關係上,格里高利聖詠採用了兩種方式,一種是音節歌調,一種是花腔。音節歌調是詞的一個音節對應曲的一個音符,同一個音反覆出現的情況比較多,這種方式的朗誦性比較強,但是旋律性稍差。花腔是詞的一個音節對應曲的幾個音符,有些片段只有曲沒有詞,這種方式的特點就是旋律性很好。而由于格里高利一世在教會勢力範圍之內大力推廣音樂,教會音樂一躍成為歐洲的主要音樂形式,他也因此被認為是對中世紀音樂貢獻最大的人。
9世紀歐洲聰明的宗教音樂家在格里高利聖詠的單線條旋律下方或者上方加入一個平行四度或五度的曲調,於是,這個新加的曲調與原來的旋律就構成了一種簡單的「複音」形式,成為最早的復調音樂。
請記住𝗯𝗮𝗻𝘅𝗶𝗮𝗯𝗮.𝗰𝗼𝗺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巴黎聖母院是另一個復調音樂的中心。西方音樂史把這些以巴黎聖母院為中心進行復調音樂創作的作曲家們稱為「聖母院樂派」。聖母院樂派使中世紀音樂發展到巔峰。
基督教教會起初極力排斥樂器,最先突破教會障礙的樂器是管風琴。一些富於創新的宗教演奏家們認為藉助管風琴,可以很好地增加宗教音樂的氣勢,管風琴身材巨大,十分笨重,演奏時需要多人鼓風來維持聲音的洪亮。管風琴逐漸成為教堂的必備裝備,每到宗教節日,管風琴演奏出的悠揚樂曲都會飄散在教區上空。
人人生而平等
「人人生而平等」因被載入美國的《獨立宣言》、法國的《人權宣言》以及聯合國的《世界人權宣言》,成為世界近現代史上最有影響力的一句話。其實,這句話並非美國人的首創,而是出自中世紀文化的締造者,有「中世紀教皇之父」之稱的格里高利一世之口。自他之後,「格里高利」成為羅馬教皇的稱號,共傳十六世。
格里高利一世在注釋《舊約聖經》時,當他看到《約伯記》中的「造我在腹中的,不也是造他嗎?將他與我摶在腹中的,豈不是一位嗎?」時,他脫口而出道:唯有造物主超越一切……當上帝審判,該如何作答?人人被造而平等……「人人被造而平等」這句話最終被美國國父們進一步演繹成基於自由的平等,而非平均主義的平等的「人人生而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