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皇帝的琴

2024-10-04 05:03:37 作者: 小書蟲讀經典工作室 編著

  明清時期,中國和歐洲在音樂上相互影響。

  1582年,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來到中國,帶來一張「西琴」進獻給萬曆皇帝,這也是古鋼琴第一次進入中國。萬曆皇帝讓四名太監跟隨他學習音樂,一個月後,這四名太監每人學會了一首樂曲。隨後,精通音樂思想的利瑪竇還為四名太監編寫了中文歌詞《西琴曲意》八首,並把天主教思想融入其中。利瑪竇也是客觀向西方介紹中國音樂思想的第一人,為以後的傳教士們「西學東漸」「中學西傳」開了先河。

  1662年,德國傳教士湯若望來到中國,為明崇禎皇帝修好了利瑪竇所獻的古琴,並且撰寫了一本中文的《鋼琴學》。1672年,葡萄牙傳教士徐日昇抵達澳門,隨後成為宮廷樂師並負責教康熙皇帝音樂。1750年,法國人錢德明來澳門學習和研究中國音樂,還用中文寫了《中國古今音樂記》一書。

  除此之外,清代還出現了受西方音樂思想影響的中國人,吳漁山就是其中的一位。吳漁山,江蘇常熟人,號墨井道人,清代天主教中國籍神父,書法家,著有《墨井詩鈔》《三巴集》等著作。他精通古琴,著有《天樂正音譜》。《天樂正音譜》是一部天主教聖詩,完全由中國傳統音樂的曲牌和古歌詞填詞而成。全譜共有完全由曲牌填詞寫成的南北曲九套,擬古樂歌二十章。《天樂正音譜》的創作方式堪稱是音樂史上的一次壯舉。

  本章節來源於𝖇𝖆𝖓𝖝𝖎𝖆𝖇𝖆.𝖈𝖔𝖒

  明清時期,中國的音樂還影響了一些西方作曲家。如俄國柴可夫斯基的舞劇《胡桃夾子》中就有《中國舞曲》,義大利作曲家賈科莫·普契尼在其歌劇作品《圖蘭朵》中加入了中國民歌《茉莉花》,美籍奧地利作曲家克萊斯勒所創作的小提琴曲《中國花鼓》,等等。

  樂器的「西傳」與「東漸」

  笙是我國一種古老的樂器,在先秦時期就已經出現。1777年,法國傳教士阿米奧將笙帶到歐洲。從此以後,笙對西方樂器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1780年,丹麥管風琴製造家柯斯尼克根據笙的簧片原理製造出管風琴的簧片拉手,這才有了後來管風琴的自由簧。1810年,法國樂器製造家格列尼葉發明風琴。德國人布希曼1821年發明口琴,又於次年發明手風琴。1840年,法國人德班發明簧風琴。這些發明,都受到了笙的啟發。

  嗩吶源於西亞波斯,約於金、元時期傳入中國,但未見於文字記載。到了明代,嗩吶開始出現於當時的典籍中。明代後期,嗩吶已成為戲曲中伴奏唱腔、吹奏過場曲牌的一種重要樂器。到了清代,嗩吶以「蘇爾奈」之名被編入宮廷的「回部樂」。


關閉